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析、惠施、公孙龙是先秦有籍可考的名家代表人物.邓析可以认为是相对主义的先驱,不具逻辑思想。惠施的“历物十事”从形式逻辑看,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探讨相去甚远,学界一般认为公孙龙具有显明的逻辑思想,但经过认真考察可以发现,其学说与逻辑发生的可能性相背.所以先秦名家的学说并非名学,即逻辑学.先秦名家与古希腊智者学派极其相似,故先秦名家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智者学派。  相似文献   

2.
公孙龙是先秦“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謂“名家”,用我們現在的話来說,就是以谈說思維形式及其規律为特色的一种学派,或邏輯学派;不过他們在討論邏輯问題的时候,往往犯着形而上学毛病(相对化或絕对化),成了詭辯,所以也可叫做詭辯学派。于是那些在正确討論邏輯理論的思想家,如《墨辯》作者,在习慣上,倒不归在“名家”里了;其实他們倒应该叫做真正的“名家”。  相似文献   

3.
《墨经》中有关原始诡辩学说的一个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学派,近来大家都称为“诡辩学派”。但“诡辩”两字同样适用于纵横家,例如《史记》称张仪“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贾生列传》)。《汉书艺文志》把惠施、公孙龙列入“名家”,但列入“名家”的也还有不务诡辩的《尹文子》。可见“名家”和“诡辩学派”两个名词用来称呼惠施、公孙龙这一学派都有范围过宽的毛病。  相似文献   

4.
“白马非马”是逻辑命题“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的形名家、辩者共同用作辩论的命题。公孙龙继承和发展形名家的学说,对这一命题加以逻辑分析,从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加以论证,并且自认为“白马非马”之说是他的代表作(《公孙龙子·迹府》载“公孙龙曰:‘……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 《公孙龙子·迹府》曾说公孙龙“假物取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有些人据此而把《公孙龙子》加上政治的注释。杜国庠同志对宋代谢希深注本进行过这样的批评:“谢氏不明其  相似文献   

5.
集成与开拓─—《惠施公孙龙评传》评介金眉《惠施公孙龙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装帧精美的著作,出自名学研究专家杨俊光先生之手。惠施、公孙龙是先秦“名家”,学术的代表人物。在古代中国哲学中,名学以其思辨的特点独树一帜。在两千...  相似文献   

6.
公孙龙是战国末期名家学派的特殊代表人物。我们从现存《公孙龙子》一书的《迹府》篇中得知,他非常厌恶当时名不符实的混乱状况,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主要在“白马非马”和“离坚白”问题的辩论中提出了一套“守白”即白之为白的理论,体现了“正名”的逻辑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惠施     
“《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13页)毛主席在这里阐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是战国时期名家的许多哲学命题中的一个。名家的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惠施(约公元前三七○年——三一○年)生活在战国中期,主要活动在魏国,曾任过魏惠王的相。在《荀子》一书中,他与法家先驱邓析被归于同一学派;在《庄子·天下》篇以及一般常见的思想史著作中,他与公孙龙被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据《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是一位“善辩”的人,是能“遍为万物说”的大学问家。他有十条常与人辩论的题目,并且形成了一个学派。他和他的学派的那些论题,可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的名学和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名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派,对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代的名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史学家的影响,然而,汉代学者关于名家的论述却十分模糊,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名家的特征,考察名家人物,讨论名家与辩者、名家与名学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有关名及其谬误问题是先秦名学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讨论宋、尹文“形名相应”的名学主张及“名实相怨”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公孙龙“唯乎其彼此”的正名原则及“名实无当”的谬误,从而进一步说明正名问题是在名实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先秦名学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名实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争论的焦点之一。孔子提出“正名论”,邓析提出“两可说”,老子提出“无名论”,可见名实之辩已为当时世人所重视。孔子提出正名论,是从维护原有政治道德名份着眼的,但也接触到人的思维规律问题,即已经提到名(概念)和言(判断)的关系问题。另外他还提到辞(言)和意的关系(“辞达而已矣”),以及“举一反三”的类比关系问题等,孔子的正名论给后来儒家学派的名实观奠定了基调。对后来的孟子起到一定的启发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公孙龙正名理论的解释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公孙龙关于指 -物关系的论述是理解公孙龙正名理论的关键和难点。《公孙龙子·指物论》中的“物莫非指”表明了公孙龙对指—物关系的基本看法 ,在此基础上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是一种语言意义理论 ,是先秦思潮的名辨产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先秦名实之辩予以考察,认为先秦名实之辩大致表现为两种主要倾向:一是强调名实关系的相对性,这为道家学派所独持;一是强调名实关系的统一性,这为儒、墨、名、法等诸家所共识。其理论虽然看似矛盾,实则各有可取之处,正可相互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3.
公孙龙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初探王永祥自侯外庐和其他几位先生合著的《中国思想通史》论定公孙龙为“绝对主义”的唯心论之后,这个结论便一直在中国哲学史界据于统治地位。然而以此来解释其《名实论》,则显系牵强,故而近些年来有人已提出异议,但是多数人对其《指物论》仍...  相似文献   

14.
杨朱学派的名实观及文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宗昌 《理论界》2008,2(5):161-163
杨朱学派的名实观在《杨朱》篇中进行了表现,其对名实有不同的界定。同时,先秦作品对杨朱派及其名实观也进行了文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张茂泽 《人文杂志》2006,(4):104-109
先秦"名"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以孔子、老子、邓析,惠施、公孙龙、尹文和《墨经》,荀子和韩非为其代表,"正名"是先秦"名"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线索.就"名"论而言,先秦"名"学有"名之必可言"(孔子)、"无言"(老子)和"名"抽象而与现实世界无关(邓析)三派;对名与实的关系的看法,则有名实无关(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代表)、名实有关(包括孔子以"名"正实;墨子及《墨经》以实正名;《尹文子》名实互正)这两大派;就"辞"论而言,也有"辞达"(孔子)、"不言"(老子)、正面"辞"论(《墨经》)三派;就"辩"论而言,则有"不得已"派(孟子)、"不辩"或"大辩"派(庄子)、"察辩"派(《墨经》)三派.先秦"名"学派别众多,即使在纯粹"名"学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制约了它们对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名家虽然不能算是“显学”,但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经过秦王朝“播《诗风书}),百家语”的劫难之后,到了汉代,竟然转眼间后继无人,销声匿迹了。所幸的是,经西汉王朝对散失旧籍的多方搜求,到东汉班固撰写《汉书·艺文志用十,尚能列出邓析、尹文、公孙龙、成公生、惠施、黄公、毛公等名家的七位代表人物和他们的遗著36篇。后来经过历代战乱,这些遗著又大都散失,流传下来的就只有《邓折子》、《尹文子》和《公孙龙子》三部了。其中《邓析子》和《尹文子》被人疑惑为伪作,而《公孙龙子})一书,由于从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先秦时代是逻辑探讨非常活跃的时代。所谓诸子百家,几乎都要在“名学’即逻辑学上阐述一些观点,尤其是墨家学派和名辩学派更为突出。名辩学派的著名者有邓祈、惠施、公孙龙等,他们被时人统称为“辩者”。在辩者中,作为完整资料流传下来的只有《公孙龙子》,所以本文试以公孙龙为代表,探讨一下名辩学派逻辑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名家是先秦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重要学派 ,这是绝大多数学者都承认的。但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对“名家”的界说 ,仍然是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要想给“名家”一个比较确切的界说 ,就不得不考察其称谓的由来 ,研究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并对其史料的真伪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一翻阅先秦的文献 ,不见有“名家”的称谓。这是否意味着在先秦根本就没有一个名家学派呢 ?不是。“名家”作为先秦的一个学派 ,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一点 ,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但任何一个学派的称谓 ,往往都是后人赋予的。“名家”作为先秦名家学派的一个称谓 ,自然也不例…  相似文献   

19.
范方俊 《江淮论坛》2012,(3):162-166
比较文学是从文学史中分离出来的,把比较文学视为文学史的一个分支,或者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辅助性学科,一直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基本立场。法国文学史研究大家居斯塔夫·朗松尽管不在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列,但由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性质.以及朗松本人在法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影响关系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使之成为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公认的先驱人物。朗松的《龙萨怎样创造?》不仅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一篇经典范例,而且对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名家,一称“辩者”,又称“形名家”,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名家着重讨论了“名”(概念)“实”(事实)关系问题,对我国古代逻辑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名家学派七家。一般认为名家始于邓析,主要代表为惠施、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