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软实力"一词源于西方政治学,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将其同全球化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使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软实力理论,其间经历了直接移植、间接嫁接和隐性影响三个阶段,但总归在实质上三阶段都属于被动的继受,未能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理论的更新。这导致了中国当前的软实力理论存在逻辑起点模糊、理论着力点偏离、与价值目标相悖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从提升对软实力规律的自觉认知、增强对软实力研究的自信建设、实现软实力发展的自强道路三个方面,重构中国软实力理论,是摆脱软实力理论的西方话语权,完善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选择,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价值指向。经济全球化、交往国际化、利益分化、网络信息复杂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民族共生和核心价值产生了影响。在经济硬实力建设、利益协调机制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网络舆情引导的合力作用下,中国文化软实力获得了更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着重视软实力的悠久传统。软实力概念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其内涵获得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可以从宏观特指、泛指三个层次把握其含义。文化软实力具有系统性、独立性、依附性、特殊性、普世性、潜规律、内生性、外生性、联系性、共生性等特征,面对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要通过实施信仰战略、品牌战略、创新战略、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国际战略、基础战略、普及战略和市场战略打造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软实力"是目前国际政治关系领域的重要关键词之一,由此而形成的话语体系逐渐在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中产生张力。当下的中国文学外译实践本质上是我国国家软实力提升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其与"软实力"之间存在的张力机制却一直没有得到论证与叙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有必要立足软实力内涵,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经由文学外译路径而形成的"翻译→传播/接受"这一现有逻辑理路进行先验反思,进而揭示并勾画出当下中国文学外译在软实力视角下所涉的双核学科范式:译介学是基础,并由此反哺翻译学。这一定位对于我国当下实施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学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软实力"建设的西藏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软实力"建设与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着力从我们在发展"硬实力"解决西藏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及其"困境"出发,剖析达赖集团对"软实力"的运作,剖析"3.14"事件,阐明转向"软实力"建设对稳定西藏社会的重要意义."软实力"建设是解决西藏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是国家治理西藏的国家战略策略.要在加快"软实力"建设中找到突破口或者重点领域.提升西藏公民能力建设,提升政府能力建设,提升引导与管理西藏宗教事务能力,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国家涉藏国际公关能力建设,强化提升藏学研究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公众舆论对国家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各国政府普遍开始重视公共外交。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为公共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撑,积极加强公共外交也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战后日本采取的公共外交诸举措,赢得了海外民众对其的认可和好感,成为有效凝聚新的国家认同的有效手段,并对塑造国家形象与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让中国软实力再次被世界瞩目,中国提升全球软实力地位的目标正在实现。中国软实力的全球性提升,不是通过刻意推动国家战略来实现,而是通过中国经济崛起模式的国际认可和在国际机构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所带来的因果效应来体现的,也就是中国规范的形成及扩散。中国的这一战略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特色软实力的形成机制。中国的硬实力(生产、贸易、金融和对外援助等方面)的成功正在为中国规范性力量的扩散铺平道路,而这种扩散成为中国软实力在塑造国际行为体的感知、认知和偏好方面释放和吸引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研究:国外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软实力的基础,是体现软实力说服作用、渗透作用和吸引力的手段.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的趋势下,文化的竞争强调效率和活力,有效率的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中国发展的要求.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应该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通过对企业文化与"软实力"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指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国家"软实力"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方法的中国海洋软实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软实力是实施我国海洋战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其测评对于研究海洋软实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至关重要。海洋软实力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影响力,虽然因人而异,但借鉴序数效用理论其大小是可以被测度的。此外,海洋软实力的评价需要对几个国家共同对比才有意义。AHP方法正是研究此类问题较为适合的分析方法,选取当代四个海洋强国与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HP方法对五个国家的海洋软实力进行了测评,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美国、英国、日本、中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它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等,更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政治营销作为一种工具和理念,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有很大的契合性。本文在分析当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试图从政治营销的视角阐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策略原则,以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国内外战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流行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指文化自身蕴涵的内在力量,而且还包括一种能够被他者的认同、被别人接受的文化力量.所以,文化软实力并不是一个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兑现的文化价值观.美国、日本、韩国的经验都证明,流行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战略力量.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面,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我们的流行文化产品还不能够承担对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播职能,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多的只是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的现实需要,而并没有彰显出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处于文化软实力核心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却被边缘化,长期以来受到忽视,这值得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是参与国际文化软实力对话和交流的必然要求,也是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注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战略,从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是国家发展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危机的需要。在实践"文化强国"战略中,当务之急是要提出一项适合全球化时代需要的文化发展战略,切实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这个新文化战略的根本点,就在于坚持"一元主导,多元和谐;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多元和谐文化观。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点在于重塑以"仁"为道、以"义礼智信忠廉和敬"为常德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他者"视域下的中国软实力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提升,国外学界和媒体(以下简称"他者")对中国软实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他者"对中国软实力的发展既有认同与共识,也有误解和非议.考察"他者"视角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追踪"他者"对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以及"三鹿奶粉丑闻"等重大事件对中国软实力影响的评估,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把握中国软实力发展的现状,以扬长避短,推动"后奥运时代"中国软实力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6.
"软实力"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产物,其经营在中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唐盛世的形成即是文化软实力导引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典范。刘汉王朝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走了一条通过经营忠文化以提升国家导向力、凝聚力、亲和力、吸引力的路径,从而启发我们,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准确性、突破点的精选性、方法的得当性、理论文化的创新性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自21世纪初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保持着特殊、持续的密切关注,对中国软实力的评价标准也持续变化。其中,他们尤其关注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动因和影响,并对其优势与劣势以及掣肘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西方国家的评价中虽不乏理性、客观的声音,但总体上对中国提升软实力的真实意图存在较大疑虑,认为它是中国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消除西方国家的影响力,认为中国软实力产生的影响已经威胁到西方国家的利益,并对西方内部的政治、安全产生冲击。西方国家的政府对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充满着警惕与防范。虽然西方整体上尚未在战略层面做出针对性反应,但一些反华势力在政策与策略上已经开始采取相关举措,不仅给中国提升软实力营造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还对中国的相关举措挑刺和设限,掀起软实力的国际竞争态势。对此,中国在提升软实力时,应注意它的多样性、多主体性、双向性、敏感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做好统筹规划,有的放矢,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笔者对约瑟夫·奈的访谈可以发现,经过30年的反思,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有了创新性的发展。在基本理论上,约瑟夫·奈转变为受力国中心论并支持非零和游戏理论。在中国软实力发展上,约瑟夫·奈深刻分析了中国的优势与劣势并支持中美进一步合作发展。中国应该借鉴约瑟夫·奈的这些新思想和理论,反思当前文化软实力战略,逐步挖掘个人影响力,开发民间文化软实力,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制定差异性发展策略,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9,(9)
如果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十几年前提出软实力概念时,人们还不太理解其要义的话,那么在今天的中国,软实力正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路径。中央高层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很多城市管理者也对此投注热情。但很多城市在对软实力概念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以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为主逐步转移到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为重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在各国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主要部分,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