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行政程序法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法成为我国行政法治理论和实践的焦点之一。本文认为现代行政程序法是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遵循的程序,以及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时所遵循的程序的总称。其功能主要表现为:规范、制约、监督、促进行政权的合理行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相对人的参与程序,促进行政民主化;通过权力与权利之间的沟通、协调、平衡,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程序     
本文从行政程序的概念入手,指出行政程序作为法律程序的一种,是由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所构成的系列行为过程,在简述了行政程序的特征、分类和基本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并对行政程序法典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为我国起草制定规范行政行为的行政程序法的调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实现依法行政必须有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程序法。本文对如何界定我国行政程序法 ,我国目前行政程序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 ,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等方面 ,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4.
随着行政司法化的进程日趋明显,证据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因此研究行政程序法中的举证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类行政行为在行政程序法中的举证责任,即依职权行政行为、依申请行政行为、行政司法行为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5.
民主政治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必须有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程序法。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我国尽管先后出台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但至今尚无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在构建法治政府的语境下,我国急需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模式宜采用权利保障模式和法典模式,应当确立公正、公开等基本原则,建立行政听证和行政责任保险两项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行政回避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回避是行政程序法上的基本制度.它作为一项保障行政公正的法律制度之所以为人们所关注,是因为能满足人们要求受到公平对待那种与生俱来的期待.行政回避作为一个法律制度应当由回避缘由、范围、程序和限制组成.我国行政回避立法不统一的问题必须通过行政程序法加以规范,而行政回避实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则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行政法律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选择体现了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世界各国行政程序法的立法与实践经验表明,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公正模式亦或效率模式,均是一定社会条件发展的产物。必须根据本国的实践予以考量。努力寻求公正与效率的最大统合,使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由单一制向多元的综合模式方向发展,这已成为行政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在从事行政管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作出的不以设定、变更、解除行政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的频繁出现使传统的行政法理论与实践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规范行政事实行为对于修正传统行政行为理论、贯彻依法行政原则、保护公民权利等具有重大的法理学意义。对于行政事实行为的规范化应主要从制定《行政程序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等几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统一行政程序法。在该部法典中拟设专门章节对行政指导行为加以必要的程序约束,旨在有效地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这具有重大的行政法治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但是,关于行政指导的含义、合法性、社会效果、固有缺陷以及负面效应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尚未研究和认识得十分清楚,并给立法工作带来某种制约。作为当代行政法学重要范畴的行政指导(administrative guidance) ,是指行政机关为谋求当事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在其职责范围内实施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  相似文献   

10.
行政指导是一种新型行政行为,实体法难以规范,程序规制则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对于抽象行政指导,要完善听证制度、保证透明度;对于具体行政指导,应当在保障意见听取、禁止不利对待、体现行政公开、完善救济途径等方面加以规范,使我国正在制定的《行政程序法》对行政指导的规定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事件政府出资行为有处置性出资行为、资助性出资行为和代为赔偿性出资行为三类.政府出资行为是行政给付行为,也是替代性行为.公共事件政府出资的依据是事件紧急性和保障公民适当生活水准权利.应当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控制政府出资行为,政府出资范围、对象和标准须符合法律规定.我国应当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增加社会化解风险的能力,逐渐减少政府出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程序是现代民主和法制的主要支柱,是权力运用的规则。没有程序,权力就会失去控制,威胁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由于行政的积极社会作用,要求其在制约权力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持行政效率。本文从权力制约、行政效率、行政行为的自然属性、程序权利义务的独立价值及法制实践的角度,论述了行政程序法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后加速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对于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把行政程序法的价值界定在公正和效率的基础上对其价值取向问题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公正和效率的兼顾是必然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理论和现实情况来看,公正应该是我国行政程序法的首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转型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频频出现的公民直接抵制公权力活动的现象值得关注,人权三种存在形态理论为公民拒绝权研究提供了独特分析视角.作为人的一项应有权利,公民拒绝权源自近代宪法思潮中的抵抗权.行政法律规范对公民拒绝权的明确认可,实现了其由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的飞跃,标志着行政相对人主体性的回归.公民拒绝权由法定权利向实有权利的转化,有赖于无效行政行为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和行政诉讼类型化思潮的兴起则为此提供了宝贵契机.  相似文献   

15.
依据宪法制定行政程序法,可以丰富行政程序法之价值内涵,提升行政程序法的合法性,创新宪法实施的路径。我国宪法中的人民主权条款规定了公民参与权,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与之契合,为此行政程序法应设置公众参与程序;密切联系群众条款要求国家机关与公民保持充分的信息交流,交互式行政程序的机理与之相符,为此行政程序法应建构协商程序;精简原则要求国家机关之组织与程序的精简,与简易程序追求的便民、效率价值一致,为此行政程序法应设置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16.
现实基础与因应之策:中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之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行政程序法的法典化具有诸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宪法正当程序理念缺失、社会结构不尽合理等现实挑战。为了夯实我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的基础,必须以宪法的有效实施为契机、确立宪法正当程序理念,落实现有行政程序制度,培养全社会的程序法观念;加强实地调研,实现行政程序法理论研究的本土化;保障公民结社自由,努力壮大市民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传统向来重实体轻程序,奉行"结果好便一切都好"的实用主义哲学理论.但是,在走向法治化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程序的价值和作用.平衡论把行政程序的作用提高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主张通过行政程序权利义务的倒置达到总体平衡.行政程序法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公正与效率,平衡论对我国行政程序法公正与效率兼顾目标模式的确立作出了积极贡献,指导了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而且在行政程序立法实践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8.
谢昊天 《国际公关》2023,(7):102-104
公务员行政行为规范化对于行政价值目标实现、行政组织发展和公务员个人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公务员行政行为失范一般表现为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对公务员行政行为的规范可以采取制度与伦理两种方式。与制度方式相比,伦理方式在行为规范的及时性、溯源性、主体性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伦理属性的社会资本在公务员行为价值传导、信息传递、失范惩戒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要完善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使其真正成为行政程序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就必须在深入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找出完善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的对策。这对策不仅包括行政程序法立法上的考虑,还要包括各个单行的行政行为法中的完善,既要注意二者的联系,又要区别对待,使程序法和实体法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及其理论的兴起促进了行政伦理的价值转向,主要体现为由传统的单纯追求行政人员的个体官德向现代行政伦理的两维转向.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价值观是促进行政伦理符合转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规范行政管理实践,实现行政管理制度合理性的前提.可以这么说,行政伦理的价值观是行政伦理建设的道德标准,而行政伦理的社会基础则是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社会要求.如何准确把握行政伦理的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行政伦理的社会基础,不仅关系到行政管理理念的创新,更影响到行政秩序的维系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