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欧阳杏蓬 《社区》2008,(23):36-37
黄水寺在哪里,父亲跟我说过,可是黄水寺在一九五八年被毁了,连一根毛也没有留下。黄水寺在哪里,我从一开始就迷茫,父亲的话轻飘飘的,在油灯下扑闪了几下,就像焰里灯花,熄灯的时候被一口气吹走了。黑夜里,我想,黄水寺在阙家岭,在三江交汇点,在大河边,我不能确定,我亦不敢挪一下身子,父亲在身边已睡得沉实,而黄水寺却陪着我失眠。寺庙没有了,佛却立上了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2.
王贞虎 《社区》2011,(36):42-42
九层塔,翠绿的,浓郁的,挺立在我的生活中。九层塔,一把把,一堆堆,展现在菜市的摊架上。九层塔是一种叶菜植物,不论是在田园的一角,水沟的一隅,民宅二楼阳台上的保丽龙箱子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绿意昂扬,展现出对生命成长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菖蒲     
张梅 《社区》2014,(17):63-63
没有哪个传统节日,像端午节这样以草木作为自己的代言人,隆重、庄严。临近端午,菖蒲和艾草被成束扎在一起,堆放在木板车上,拉到街市上来卖。循着香气过去,握一束回家,倚在门边,摊开手,掌心的香气久久不散。  相似文献   

4.
李沅 《金陵瞭望》2007,(15):14-15
2001年,随着《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出台,自主创业成为了转业军人的一种新选择。据统计,仅在2006年,南京就有72名军转干部选择了自主择业。 在部队,他们精兵强将。脱下军装,投入浩瀚商海,他们依然是英雄,是强者。在南京商界,不少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着军人“背景”,在部队的经历,是他们一生中弥足珍贵、难以割舍的记忆。在建军8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几位创业的转业军人,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当代军人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气质风范……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8,(9):24-25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 既然盗墓者那双贼眼对新坟旧冢虎视眈眈,反盗墓就成为必须。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反盗墓花样就多了。 如朱元璋,民间传说,他死前精明死后聪明,在自己的葬事上用尽心机。竟然在出殡那天,十三座城门同时抬出了棺材。  相似文献   

6.
marissa 《社区》2010,(2):38-38
在中国,在那个不属于我们的年代里。流传着一个词语,叫:超生游击队。 如今,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但是,我在韩国,那呵谓是亲身经历了“超生”游击队的疯狂,只不过。他们的超生,不像在中国是违法的,人家的超生可是合乎于法律的。女人们大多的压力是来自于婆婆或者家庭。  相似文献   

7.
在在 《北京纪事》2014,(7):69-73
“北美崔哥”,本名崔宝印。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家住王府井,小学在崇文区永外,中学在白堆子外语学校,大学在北京大学。自认是“地道老北京,北京人中的北京人”。他以脱口秀风靡网络,红透美加。  相似文献   

8.
“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的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如是评价,“以此看,明末清初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最早发明火药的中国,在军用火器的道路上被西方远远甩在了身后,但却在民用烟火之路上一承前朝的绚烂,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9.
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着通过谈判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在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下,美国为了加强其在全球遏制苏联的力量,在中苏之间实施"楔子战略",决定改变对华政策,即由二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脱身国民党政权,撒手台湾,承认新中国。利用间接的政治经济手段来削弱中国革命的影响,从而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实施这一政策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比南斯拉夫更少受惠于苏联,鉴于苏南的分裂,中国也可能出现南斯拉夫的情况;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台湾的陷落,对美国的利益影响并不大;只要争取中国在亚洲本行一种独立于苏联的政策,美国就可以通过实行太平洋海岛防御战略来保护其亚洲利益,在欧洲全力以赴对付苏联。不幸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美国的上述观念,认为苏联已开始在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在目前情况下,中苏的分裂已失去现实基础,由此,台湾也就不能被中共控制,美国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往往由于偶然的事件,影响了历史在某一时期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陈明宏 《成才与就业》2011,(15):101-101
终岁忙碌,竟忘了时间的深浅,转眼又是一年。一年是时间的一个小小驿站,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劳作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给力地做一次小小的盘整和休息。在这次盘整和休息的间隙,各人都在展示自己的收获,以便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一块路标。因而,回视当下,各种展示充斥媒介,如“十大新闻”“十大科技发现”“十大流行语”——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1.
夕阳     
日落西山,夕阳西下,独自一人站在13层的观光平台上,慢慢地品读着余秋雨老先生的《文化苦旅》。突然,一道灿烂的斜阳照在了我的脸上,刺得我睁不开眼睛。我抬起头,看到了一场美丽的盛景。那落日,如一个硕大无比的火球,静静地立在那几。仿佛,那是天的眼睛,在注视着我。  相似文献   

12.
马玲 《社区》2008,(32):49-49
行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看见车水马龙,许多汽车大白天开着灯奔驶,似在夸耀俄罗斯能源的充足。莫斯科的汽车拥有量相当高,总数超过300万辆,平均每100户家庭拥有31辆。莫斯科的汽车景观恐怕世界上绝无仅有,那些老拉达,又破又脏,若在西方国家应该早就进了回收场,即使在中国,交警也不会让烂到如此程度的汽车继续跑动。与此同时,世界上最豪华的汽车,纷纷在这里云集比拼,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1,(1):29-31
1948年7月30,日;胡安·莫雷诺出生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一个西班牙家庭,后来,他把名字改成了让:雷诺。在摩洛哥,雷诺有着美好的童年。那时,为了躲避摩洛哥炎热的白日,他和三五个好伙伴整天在海滩上玩耍。在雷诺的生活中,电影也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在女人所有的衣物中,内裤是最后的防线,也是男人性幻想的终点。所以,女人内裤在性诱惑的程度上,处于最强烈的状态,比胸罩有过之而无不及。内裤,说穿了就是覆盖最后隐私的一块小布。女人穿着它固然是为了卫生和安全感,但同时也像胸罩般满足自恋和诱惑异性。因为如果纯为了保健与安全,就不必在内裤上花这么多的工夫了。 而性感内裤一如胸罩,也是雷丝,雕花,镂空,透明或半透明,目的在制造一种眩感,让女人为自己的身体迷恋,让男人神驰想象,兴致勃发,必脱之而后快。  相似文献   

15.
我叫左勇君,今年32岁,原为铁十二局电气化工程处助理工程师。1999年,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我因事故责任问题与单位发生纠纷,长期闲在家里。为了生存,2001年我由太原回到山西临汾老家,在一家汽贸公司担任业务经理,3年后春节刚过,我又重返太原寻求发展。但我没有想到,在偌大的省城找份比较理想的工作竟是这样艰难。转眼3个月过去,  相似文献   

16.
王东梅 《社区》2009,(28):58-59
近年我探亲养病,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先后租住了两处公寓,目睹了美国社区的物业管理,真正体会到:“吃在中国,娶在日本,住在美国”。与房地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业管理,是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美国的《世界日报》《世界周刊》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私人占有房户约64.4%,其余为房产公司占有,大多在最近几十年修建的。其中大部分修在市郊,离城市二三十公里、靠山、靠水、靠树林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家园     
《人生与伴侣》2008,(7):66-66
公元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一个不平常的日子。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地震在四川发生,全国震惊,举国哀悼。震区,往日美好的家园。在十几秒的时间内沦为一片废墟,灾难的无情,生命的脆弱,难抑的伤痛,在平静的天府之国弥漫;而人性的美好,血脉相连的感动,震后迅速在我们身边展现,于是,我们发现。我们是这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动和团结.而又这样无私与相亲相爱。  相似文献   

18.
韩青 《今日南国》2014,(5):38-38
在年轻的时候,在那些充满了阳光的长长的下午,我无所事事,也无所惧怕,只因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等待。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而你.你一定会来。  相似文献   

19.
万悦 《人生与伴侣》2006,(10):48-50
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全国著名新闻人物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与世长辞。丛飞一生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残疾人和贫困大学生近200人。然而,在丛飞住院期间,深圳媒体在连续报道中称,一些受他资助过的大学生毕业后,拒绝报恩。有的即便是在深圳工作,也不愿意到医院看望丛飞。更有甚者,竞在面对记者的诘问时,公然怀疑丛飞当初资助自己的动机,实在令人彻骨心寒!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邻里之间以礼相待,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代城市,钢筋水泥墙、防盗门却疏远了邻里间的距离,邻居之间的关系变得陌生、冷淡,相邻多年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十分普遍。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医治城市邻里间的“冷漠症”,构建和睦温馨、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值得关注。本期“找回失落的邻里温情”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