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面临的问题有: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冲突"、城乡党建资源配置失衡等.对此,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城乡行政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党的建设资源、更新思想观念等措施来进一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选取中国西部地区40个区县2001—2011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整体上看,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正向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常明显;相反,受金融资源"嫌贫爱富"本性和金融发展"门槛效应"以及人力资本外溢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投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期中国产业的成长方式和路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强制平衡,单纯从金融衍生品、金融监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等金融视角是难以全面揭示其深刻本质的。通过国际、国内两个中心—外围的分析范式分析,显示美国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首要前提;中国经济下滑是自身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反映,而不利的外部冲击只是诱发性因素并加深了下滑走势。面对世界经济调整和全球化新走向的挑战,中国在短期刺激和稳定经济的同时转变产业成长方式,是利在长远但决策却在当下的关键问题。对于处在失衡一端的中国经济而言,是以出口还是以国内消费来消化由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是产业成长路径转型的关键所在。城镇化对于提升产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作为需求侧扩大消费和供给侧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4.
张前程  范从来 《江海学刊》2022,(1):105-115+255
由于共生利益分配的不对称,金融与实体经济在共生发展中存在非对称性,这是导致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的深层原因。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了共生发展,但在共生利益分配中偏向金融部门,呈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应明显弱于实体经济对金融的贡献的“失衡”状态;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发展的非对称性及其所引发的失衡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有所区别。为此,应着力矫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非对称共生发展关系,推动二者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演化,促使金融和实体经济从“失衡”走向“均衡”。  相似文献   

5.
超大经济规模的中国能够出现长达10多年的持续双顺差表明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失衡,产生这种失衡的根源在于现行的分灶吃饭与城乡分割相互融合的体制之下,凭借过度压低的劳动力价格与地方政府对GDP最大化的狂热追求使得企业、政府都能够从按照现有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与参与国际分工获得短期的最大化利益,从而也使得企业主要是通过引进成套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对技术消化、创新能力缺乏足够的培育与相应的投入,结果企业更多的是依靠价格竞争来提高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与市场竞争优势,致使对外经济失衡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完全可以说中国目前时外经济的失衡仅仅是国内经济失衡的外在表现,要真正解决中国对外经济失衡的唯一办法只能是消除国内经济发展的失衡.  相似文献   

6.
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的突出问题,国际收支失衡是国际经济失衡的重要成因及表现.国际收支失衡、乃至国际经济失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导致经常项目连年顺差;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导致资本项目多年顺差;内部经济失衡,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际因素等.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策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扩大内需;改变“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积极扩大进口,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进出口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外商投资政策;继续推进汇率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金融市场,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结构这个系统的失衡主要表现在需求结构方面,其中消费结构失衡是当前中国需求结构失衡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特征及以此为基础进行国内和国际比较可知,中国投资率的持续上升所挤占的消费需求主要是居民消费,而包括城镇、农村居民在内的中国需求结构尤其是居民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与城乡、行业差距。因此,应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促进消费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城乡收入差距为被解释变量,以城乡金融规模差异、城乡金融效率差异为解释变量,以城镇化水平、政府经济行为为控制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借助协整分析、格兰杰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城乡金融规模差异、城乡金融效率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城乡金融规模差异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金融效率差异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并不显著;在短期内,城乡金融效率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没有影响,而城乡金融规模差异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存在收入分配结构、内需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四大"失衡,因而需要构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公共服务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效应、调整内需经济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效应和城乡结构效应,能够成为破解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机制,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等措施,发挥公共服务的宏观经济结构效应,使之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机制构建:公共服务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存在收入分配结构、内需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四大"失衡现象,因而需要构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公共服务具有收入分配效应、内需经济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效应和城乡结构效应,能够成为破解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机制,因而通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等措施,发挥公共服务的宏观经济结构效应,使之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吴丽丽  徐充 《北方论丛》2014,(2):143-147
城乡公共资源的失衡配置源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设计,在公共资源配置上选择了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战略。由于中国存在城乡二元的社会管理制度、城乡不公的财税制度和城市偏向型的公共资源享用制度等,导致中国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出现严重的失衡。中国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根本路径是改变现有的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制度,具体路径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制度、公平的财税制度和城乡共享的公共资源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失衡表现为美国经济中私人储蓄、公共财政和对外贸易“三大”赤字并存;直接原因是美国国内长期利率偏低且保持相对稳定而短期利率不断提升、资产价格上涨造成资产升值预期以及美元持续升值;美国经济失衡具有短期稳定性,但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失衡调整不可避免。面对美国经济失衡调整,中国的应对方略包括:调整与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通过提高外汇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扩大内需,减少贸易顺差压力;调整外资政策,转变投资主体结构与投资的产业结构;确立以内部经济均衡为首要目标,实现从“生产大国-市场小国-金融小国”向“生产大国-市场大国-金融大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琤 《社会科学》2006,(9):45-53
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投入率在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不同;从金融结构差异来看,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从投融资方式的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失衡是西部长期发展滞后的关键;金融制度安排的“东部偏向”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作为中国政治研究显学的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研究,取得巨大进步与成就,这不仅表现在众多的理论成果上,更表现在它对中国政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展和成长的人才推动和学理支持上,表现在它对中国基层民主实践本身的理论支持和舆论推动上。但客观而论,该领域研究还存在种种不足,如研究目标偏失、研究领域失衡、研究方法缺失,制约着其整体研究水平。因此,该领域尽管已成研究热点,但研究空间依然巨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并具有明显时空差异。出生性别比先增后降,具有阶段性差异,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与城乡差异。为验证人口生育政策、城镇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包括总和生育率、城镇化率、人均GDP、城乡收入水平比等变量的出生性别比多元回归模型,并利用1985—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提高总和生育率能降低出生性别比,城镇化率与出生性别比成倒U型关系,人均GDP与出生性别比关系不确定,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促使出生性别比失衡。据此可知,单纯发展经济不能使出生性别比趋衡,只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使出生性别比再次趋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金融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金融差异非常明显,不仅表现在规模和结构方面,效率方面的差异也很显著。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1992—2009年29个省区的数据,分析城乡金融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城乡金融规模差异、结构差异和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城乡金融差异的扩大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仅需要竭力缩小城乡金融差异,还需要特别重视农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相关数据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城乡金融发展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城乡金融发展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效应,即城乡金融发展规模差异、城乡金融发展效率差异、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为了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既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也要增加农村信贷供给,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更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以及加快农村的产业升级等。  相似文献   

18.
城乡失衡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但是,改革开放的各项农村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尤其是宏观调控政策有失偏颇,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就我国城乡失衡的政策分析,提出破解城乡失衡之道,即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到广大农村,明确农村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流动和转移,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新疆社会科学》2012,(2):99-104,142
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与诸多制度安排长期运行作用结果下形成的城乡教育发展失衡,不仅表现为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对比、办学软硬件条件等资源配置失衡,还表现为城乡教育机会获得性差异大、教育管理体制滞后、教育制度创新不足等。中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必须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束缚,通过重构动态均衡、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空间布局优化,最终构建城乡教育在条件、起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公平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失衡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曾一度改变了改革前的严重失衡状态,出现了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但是,这种局面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在8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又出现了新的失衡态势,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城乡发展关系失衡的基本表现仍然是农业发展远远跟不上工业,农村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农业和农村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又付出了太大的牺牲。与改革前的失衡状况不同的是,城乡的经济联系不再被人为地割断,城乡商品和要素流动尤其是劳动力流动一直在迅速进行;同时,城乡发展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发达地区一般比较协调,而不发达地区则失衡比较突出。说城乡发展关系陷入了新的失衡状态,是一个总体性或综合性的判断。虽然城乡关系各个方面的失衡状态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失衡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是由主要方面的失衡状态决定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城乡发展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