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闻的本体就是新闻事实或者表征它的事实信息.规定一种事实信息之所以是新闻信息的属性就是新闻的本体属性.文章对新闻本体属性的来源、特征及其构成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究新闻本体及其属性,意义在于新闻观念的变革,最终仍然要回归到对新闻本体属性的讨论上.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本体就是新闻事实或者表征它的事实信息。规定一种事实信息之所以是新闻信息的属性就是新闻的本体属性。文章对新闻本体属性的来源、特征及其构成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究新闻本体及其属性,意义在于新闻观念的变革,最终仍然要回归到对新闻本体属性的讨论上。  相似文献   

3.
新闻事实能反映、体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新闻的特殊价值和独特作用,就在于它能通过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体现某个道理或观点,从而感染、影响受众。本文从此入手,分析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作用和威力。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些假新闻、编造的新闻,人们只能对它嗤之以鼻.真实是新闻的价值之所在,不真实的新闻连一文钱都不值.真实是新闻的力量之所在,那些失真的新闻没有丝毫教育人、鼓舞人的力量;倘有力量,也是破坏性的.新闻为什么要完全真实新闻为什么要完全真实呢?首先,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形式.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以此观之,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由事实决定的,或者说,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承认不承认这一点,关系到我们是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关系到我们是作一个辩  相似文献   

5.
新闻来源是指在新闻形成过程中向大众传媒及新闻记者提供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的机构和个人.新闻来源是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新闻资源的占有者和新闻权威的代理者,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质量.为了克服新闻来源对新闻传播的控制,新闻传播者必须遵守新闻工作准则和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调查核实新闻来源,力争真实、客观、公正地传播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是对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对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走势作了透彻分析后,对新闻的主题思想、报道基调、新闻规模以及新闻发表进行的一种有机规划。它包括追踪新闻策划、专题新闻策划和为配合这些新闻策划而进行的社会活动策划。它一方面有利于对信息资源披沙拣金,突出报道主题,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新闻资源的挖掘增值,获得最佳深度效果。从而实现了媒介既定的舆论引导的目的。1.吃透“两头”,抓好选题新闻策划作为现代新闻工作中的一个新领域,并不意味着它对每一个新闻素材都要进行策划,新闻策…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多维思考,不孤立报道单个事件,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观点)立体地组织新闻要素。它  相似文献   

8.
一、概念所谓“三件套”,即新闻主体、背景新闻、新闻点评。新闻主体,即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它是“三件套”编排方式的载体与核心,新闻背景、新闻点评依此展开,故称其为“新闻主体”。背景新闻,即对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一种补充、点染、解释或阐明,它有别于新闻中的背景部分。背景新闻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它所反映的内容要比新闻中的背景部分要广、要深。背景新闻是“三件套”编排方式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9.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特性所规定的。它必须用客观地叙述事实的方法影响读者,引导舆论。这说明新闻的特有的作用和可贵的价值在于向读者提供事实,让读者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一、新闻报道失真现象剖析   1.用空洞的议论掩没事实   有些报道事实本身不完整、不典型,作者本应深入采访,掌握更多的事实,但往往不肯从这方面下功夫。为了急于求成,就采取“米不够,水来凑”的办法,用空洞的议论来说明问题。   2.用笼统的叙述代替事实   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就要尽量把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生动性展示在读者面前,而不能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学界关于旧证据问题进行争论的情况.主张在豪森的反事实策略的基础上区分理论解释性证据和理论预见性证据,以应对反事实概率的可测度性问题.反事实策略并不要求在指派反事实概率上遵循理性的标准,反事实概率实质上是一种先验概率,即无条件的主观置信度,主观贝叶斯主义并不承诺其指派合理性标准.反事实概率的可测度性并不能构成对反事实策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传播如果只将一则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完整、准确地叙述出来,难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因为生活中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某种审美价值的附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审美感受与受众的审关心理之间产生一种共鸣。采写者除了应具备感性经验、直觉领悟等素质外,还要具有展示美的思维统摄力,使新闻写作所必备的科学求真、伦理求善、艺术求美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是现代新闻传播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尤其是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或社会公共事件,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很容易出现各种偏激的或不理智的看法,更需要新闻媒体给予正确引导,以期促进问题或事件的解决。本文回顾了关于"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情态势,首先借此解析媒介对此类社会热点新闻的舆论引导方式,其次分析媒体对这一事件舆论引导的缺失,进而从正反两方面考察媒介舆论导向功能实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新闻策划是品牌导向时代的一种重要营销传播方式.由于企业的新闻策划具备真实性、时新性、公开性、价值性四个要素,符合新闻的特点,并在实战中具有节省经费、关注度高、信任度高的优点,因此,比商业广告有更大的优势.企业新闻策划的主要方式有庆典事件策划、赞助事件策划、危机事件策划和随机事件策划.要正确运用新闻策划,企业必须把握四个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把握机会原则,品牌至上原则和禁止有偿新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心人的需要。应用到新闻学上,就是要求以人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关注人情和人性。文章以典型人物常香玉和许震超的报道为例,从三个方面,即:新闻事件的选取要全面和平衡,要注意角度,要符合人物个性,分析人本主义在典型报道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14日,"藏独"分子在拉萨街头制造了残忍的打砸抢暴力事件,西方媒体在这一事件上歪曲事实,报道弄虚作假,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是尊重客观事实,及时准确的报道事件,尽可能客观的报道事件,而不加入任何感情色彩。西方媒体大肆冲破这一基本的道德底线,应该受到世人的一致谴责。  相似文献   

16.
句法与语义的接口问题一直为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能否为从语义到句法的映射规则提供合适的词汇语义表达式则是问题的核心,三种较常见的词汇语义表达式形式:谓词--论元结构、题元角色及事件结构从不同的角色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一般新闻论著中都强调导语是新闻写作的第一步,给人的印象是,倒金字塔的新闻语篇是先写导语的。关于标题、导语、事件主体、评价和预测这几部分,到底先写哪一部分,一般新闻论著中都没有明确。就初学者来说,先把主体事件写好后,再向两端发展,易写得较好。在新闻教学中应该明确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8.
灾难总是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伴而行,难以避免,森林火灾就是其中之一。体现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森林火灾报道就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学界对这方面的关注还很不够。因此,关注我国森林火灾新闻报道,剖析其固有的报道模式和理念以及存在问题,反思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社会责任,十分迫切。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灾难新闻报道模式的基础上,阐释了我国森林火灾事件报道的范式,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提出了灾难新闻报道应满足公众知情权、指导公众、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新闻标题的生成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其信息分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把图形与新信息、中心信息等同,并认为背景体现的信息不重要。对英语中同一事件的不同新闻标题作认知阐释。通过分析英语新闻标题中的简单句和复杂句所体现的图形一背景关系,发现英语新闻标题的图形部分是突显的注意焦点,而通常位于句末的背景部分却是信息中心,体现了新闻作者的真正意图。标记性句型也遵循末端信息中心原则。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