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历史事实表明,马克思经济学的诞生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自马克思经济学产生之日起,一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形形色色的挑战.从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和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批判和诋毁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有之;信仰和推崇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有之;同情和改造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有之.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和研究成果中,我们有必要鉴别地加以对待,批判地吸收其对我们有用的成果,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系列文章的开篇,主要说明了本研究课题的范围、缘起,分析了目前国内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理论体系上存在着深刻的对立和分歧,这种分歧表现在逻辑起点的选择、确立以及不同的学科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商品"作为马克思经济理论逻辑起点的抽象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澄清对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一些误解及质疑。不同于马克思的经济学学说,由于缺乏前半程学科研究的过程,在后半程学科叙述过程中,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将经济学研究对象直接等同于逻辑起点,因此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只能从研究对象不同层面的假设前提出发,其演绎推理的过程无法构成自洽的逻辑链条。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相比,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人性的认识表现出抽象过度或抽象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第一次遇到了"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是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随着对市民社会的深入研究,马克思认识到无产阶级在人类解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科学地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西方经济学家从抽象先验的原则出发研究经济问题是非科学的,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为资产阶级利益而辩护。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应该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目的,通过艰辛的努力,创造出造福广大人民的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产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产权理论,对深入比较两种产权理论、推进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研究者关于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内容、贡献和缺陷等认识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研究者的认识进行了评价,指出私有产权社会化问题是马克思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共同主题和比较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平衡”和西方经济学的“均衡”是一组易混淆的概念 ,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根本区别。比较“平衡”和“均衡”的异同 ,明确这两个经济学重要术语 ,以指导我国的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研究,解决重大的理论争议问题应当坚持正确的基本原则,即坚持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前提与结论的统一。如果丢掉这些基本原则,就必然迷失方向,犯左或右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如何看待马克思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不仅是"十足的资产阶级环境的产物",而且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的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物;马克思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超越,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和界碑。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西方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关评论,对于促进和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研究,解决重大的理论争议问题,应当坚持正确的基本原则: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前提与结论的统一。如果丢掉这些基本原则,这种比较分析就会迷失方向,犯左或右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出现的新制度经济学热和马克思经济学被边缘化的倾向,从《资本论》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并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与方法进行比较,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制度分析的经典,强调当今中国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亟须汲取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的营养。  相似文献   

11.
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以及在莫泽斯·赫斯、青年恩格斯、蒲鲁东的影响下,已经论证了社会经济活动对国家和法的决定性作用,认识到"财产势力"与政治权力的矛盾,意识到财富之"上帝"即人对它顶礼膜拜的这种异化现象.但是,这种经济异化的深层根源和内在机制是什么?如何把真正的人的关系和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这些问题对于青年马克思来说不能给予"科学"的说明.为了进一步解决现实的问题、关注"时代的呼声",马克思开始到"国民经济学"的事实中寻找解剖"市民社会"的锁钥.  相似文献   

12.
要改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的现状,必须加强中国经济学建设.为此,第一,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科学体系,坚持和拓展其内核.第二,要整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整合中"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一切科学成果.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同时,在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中进行学术型再创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写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对"市民社会"的分析研究已经达到了当时的政治和哲学研究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但是对于市民社会究竟是怎样构成国家和法的基础,"市民社会"本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都仍然是模糊不清的.那么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在法哲学分析上所达到的限度,以及这一分析成果为之后的经济学研究所奠定的基础性作用就构成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了马克思深刻的经济哲学思想。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将哲学批判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本真劳动与异化劳动的比较,通过对"劳动"的本质这个被国民经济学家所不曾意识到的问题的探讨,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对劳动概念的曲解,同时阐明了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理论界长期否定与批判"两个马克思"的概念,认为这是西方学者有意制造"两个马克思"的对立。实际上,这一概念反映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经历了两大阶段的历史事实,体现出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前(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实质也不是确认谁是"真正的马克思",而是确认谁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但并不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清"两个马克思"的界限属于事实判断,而一些学者在解读与阐释马克思学说时却经常混淆这一界限,误解或曲解了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初步形成了社会发展规律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经典阐述。但理论的创立不意味着理论已经完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采用了“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的方法,对鲜活的资本主义事实进行考察,从而对社会发展规律思想进行了经济学论证。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除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向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外,一个重要的逻辑转向就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思潮的转变。所谓后马克思思潮,主要指的是早期受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中介的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影响,但后来又明确反对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出发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学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法国当代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一位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看待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态度,西方学者阐释为: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马克思主义拒绝从经济和政治结构入手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特别轻视乃至反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在此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致力于复兴历史唯物主义.与之对应,国内学界描摹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去经济学化"到"泛经济学化"的视域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二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二重功能,既是对商品价值和价格的抽象的、本质的、整体的、长期的、辩证的和历史的说明,同时又被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完整地统一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马克思经济学超越于古典经济学。把马克思归于古典经济学家的行列并据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价格的解释功能的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在当代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劳动价值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商品市场价格的经济学,把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学,并且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自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就伴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产生与爆发,由于其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湮灭,使得对于经济危机起源与规避的研究成为西方经济学以及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拟在对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对于经济危机相关研究进行较为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以期为分析新时期经济危机特点,研判未来经济危机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