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的必然,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个人所有制,它的内涵只能是生活资料,而不可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或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这样的同义反复,也不可能是私有制,因为马克思已经明确指出"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从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分离、更高形式的结合上可以解开所谓的"辩证法之迷",即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致性.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也是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平等权利保证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更替,之所以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这是由小生产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之所以必然为社会所有制所代替,而不是为私有制所代替,这是由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在马恩看来,将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实行社会所有制、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没有阶级和国家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马恩是从实现整个人类彻底解放的高度来考虑问题的."两个决不会"不是对"两个必然"的否定,它与"两个必然"都是唯物史观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和私有制是对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而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则必然要造成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是主张以某种形式和程度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控制,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否定,进而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促进人类解放不断实现的发展着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苏联模式为原始样板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特征的,与资本主义既相互竞争、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追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处于改革进程中的社会样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总结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就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由于马克思没有使用公有制的字眼,引起了学术界长期的讨论。近来有些同志把马克思这个预言运用于解决当前经济改革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以下,我也对马克思的预言并结合公有制优越性问题谈一点体会,并对若干有关观点提出个人的看法。一、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建立公有制马克思这样写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  相似文献   

6.
启蒙运动以后,资本主义社会急速发展,传统秩序逐步解体,启蒙用工具理性的方法把人整合起来,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用交换体系来维持的。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在这种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缺乏真正的社会性联系,他从两个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从制度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消灭了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才能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另一个是从精神层面上来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认为人和人之间建立真正的社会关系还需要人有一种内在的社会性,这种内在的社会性就是人的普遍意识。从根本上来说,只有消灭了私有制,人类才不会为争夺财富发生斗争,才有可能真正地团结起来,但是在现有条件下,私有制和合理化的管理方式是经济发展和维持秩序的必要方法,由此,现代社会中要解决社会整合的问题,就必须一方面从民主制度建设入手,另一方面从人的精神解放入手,从而限制私有制和合理化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村社组织的考古学确认,即先秦两汉的古代公社组织“单一─弹”的考察,认为中国古代土地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经历了相当长的过渡阶段,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依据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本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学习和运用一切肯定的资本主义成就,实现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一般规律时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经过自身充分发展后它必然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本文主要从生产力方面对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与一切私有制社会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道德进步是有机统一的,生产力的发展对道德的进步和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进步也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与道德进步的要求完全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完全可以避免道德代价,因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共同富强的本质为避免道德代价提供了根本前提,社会主义长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风尚为避免道德代价提供了社会条件,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是避免道德代价的重要保证,客观上所付出的道德代价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必然逻辑。不仅如此,就其本质要求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是道德经济。  相似文献   

10.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也是目前争论比较集中、比较激烈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要将这一规律的讨论引向深入,光重复一些旧有的、人所共知的论据是不够的。而在这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系列的论述,却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个规律的实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从分析个人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系列。他写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目的并不是重建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提供的成熟的物质的基础上,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来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1.
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 ,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所有制问题的论述 ,辩证地说明了社会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关系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对“尸体”一词的法律范围进行梳理和界定,并从所有权的占有、处分、使用、收益四个权能方面来研讨自然人作为继承人时与国家作为继承人时对尸体的所有权的行使规则,认为研究尸体的法律属性,明确尸体的权利主体并在制度层面完善尸体的权利行使规则,才是解决好与尸体相关的法律问题,完善遗体利用制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既是一个理论命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贯穿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全过程。在理论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论"需要直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论",既要探讨公有制的效率难题并重申"宏观效率论"以廓清"国企低效论"背后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迷雾,又应正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统一"的两大根源,即公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的特殊性和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适用性问题,以此揭示出两者有机结合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从而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反思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性质和形式,正成为一个崭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公有"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有制性质和形式的一种传统表述.经过考据后发现,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共有制".这是一种要求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财产作为基础,并且是"共有制"和"公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度.以"共有制"或者"全民所有制"为核心的所有制体系称之为"共产主义".它与"社会主义制度"是并行不悖的,只是所指的内容不同."共产主义"社会之后是"公产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指的是社会运行的一种方式和机制,是"社会化"的结果,是以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它之后是"地球主义"社会,是全球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国家、集体、公民个人所有权立法方案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 ,梁慧星先生负责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作了过分淡薄的处理 ,而王利民教授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则专章专节地分别予以规定。我们认为 ,在此问题上 ,当采俄罗斯民法典的立法例 ,在所有权通则部分进行简明扼要的规定。切忌照搬计划经济时期的旧原则 ,更不能倒退。  相似文献   

16.
“我拥有我自己”是一个关于自我所有权的形象描述。本文通过清理有关西方思想家对于自我所有权的论证,阐述了自我所有权的基本思想,并且借鉴这一观点,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价值观,探索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观的基本内涵,为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公有制的概念形成及20世纪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制形式实践探索,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公有制的真正实现形式。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公有制虽然不是有些人挞伐的经济发展缓慢的“原罪”,历史实践也证明了公有制排斥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份制改造是为推进公有制尤其是国有经济改革而提出和实践的,具有自身独特的优越性,促进了我国公有经济的巨大发展.同时,将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公有财产权的实现并非背离而是辩证统一的,公有财产权应当通过公有股权落实和体现出来.当前,我国股份制改革也存在一系列现实困境,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使股份制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仍有着不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分析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形成过程,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概念,将有助于我们在所有制改革中,坚持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五"计划改革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所有权的行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应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财产国家所有的宪法前提下,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效用原则、区分原则,实行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分级行使,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采用划拨、出售、出让、租赁、承包、信托、股权投资、交换等方法,以确保国有财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