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解决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反贫困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的历史路径在纵向演进上,经历了以社会制度变革解决压迫性贫困——以土地制度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广义性减贫实践解决极端性贫困——以益贫性增长、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的三轮驱动式减贫——以精准扶贫解决个别分散性贫困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四个阶段相互衔接,通过不同的农村减贫机制共同谱写了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故事。以史为鉴,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历史路径的分析,能够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评价与视角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贫困战咯的效果必须经过贫困缓解的状况来评估和考察。从我国农村贫困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来看,反贫困战略的制定与运行尚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贫困的物质内涵,忽略了贫困及反贫困的人文特征,因贫困农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状况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发展的内在张力缺损。在新形势下,农村反贫困战略重点应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培育上来。  相似文献   

3.
制度具有系统性、稳定性、权威性、可操作性的特征。松花江流域农村贫困的致因复杂,从水资源产权制度角度来分析松花江流域贫困问题,可以为研究农村贫困问题提供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独特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4.
《小康生活》2005,(12):5-5
在全球CEO领袖年会上,财政部长金人庆明确表示。明年要给农村的孩子免去全部学杂费,对特别贫困的还要由政府提供免费的书本和住宿费用,中央财政将全面支持农村明年真正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5.
他出生在贫困年代的农村,是家中长子。出生的时候瘦瘦小小,身体一直不太好,两岁多的时候,出了场事故,差点伤了一只眼睛。因为这,母亲决定给他改名小丑。按照农村的说法,孩子名贱好养活。不识字的母亲,信这。  相似文献   

6.
胡庆军 《社区》2013,(4):44-44
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万光社区组织开展了“关爱贫困老人践行志愿服务”活动。家住万光社区的韩晓颖老人看到社区志愿者们高兴地说:“孩子们来了,快进来,快坐下。”韩大娘的孩子前几年因车祸去世了,现又患上了乳腺癌,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为她打扫卫生,为她义诊,志愿者还为老人送去慰问品。韩大娘经常说:“我无亲无故,多亏社区这些孩子们平时总来看我,陪我说话,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亲。”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在社区营造出学习雷锋、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反贫困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最重要部分,而西部地区贫困主要体现为教育贫困。西部教育贫困表现为知识贫困、信息贫困和文化贫困,应通过发展西部农村教育来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素质和发展技能,从而达到反贫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普通语文老师,由于农村的孩子接触面少,面对作文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他们胡编乱造,被动应付,将写作视为畏途,害怕写作,逃避写作。每遇作文课,他们常常是绞尽脑汁,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女儿的江湖     
杜利平 《可乐》2010,(9):15-15
周末,女儿薇薇从寄宿学校回来,带着一个农村的同学月月来家玩。中午,我给她们炖了土豆排骨,拌了黄瓜凉粉。两个孩子吃得满嘴是油,满脸是笑,坐在对面的我看得心花怒放。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西部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应看到西部农村反贫困任务仍很艰巨,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高是西部农村反贫困进程中的重大难题。依据贫困和反贫困相关理论,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贫困人口素质是反贫困的核心和关键,提高人口素质是西部农村反贫困的长久之计和根本所在。因此,应把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培养贫困人口脱贫自救的能力,作为新阶段西部农村反贫困的重点。更新贫困人口思想观念,狠抓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西部农村反贫困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崔军 《小康生活》2005,(1):36-37
有人说农村的女人没有花季,尤其是偏僻贫困的乡村里。看出生,在乡土中国的过去,谁家生了男孩,被称作“弄璋之喜”,而生了女孩,则只能称之为“弄瓦”。男孩“雄鸡一唱”,接生婆立即报喜,公婆、丈夫抢着抱孩子,产妇立即享受最高待遇,全家一团喜气。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12名农村老年人的访谈,以场域理论为分析视阈,以文化惯习约束与社会场域型塑相融合的研究路径来深化对中国农村老年贫困现象的认识:微薄的家庭经济收入、失衡的农村家庭财富支出结构、不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老年贫困的原生性型塑因素;农村孝道文化的式微、“养儿防老”社会风俗的固化、“代际互惠”的依赖型养老心理是农村老年贫困的次生性建构因素。二者相互依存交互影响,将农村老年贫困的型塑与建构融合于农村老年生活的实践。要解决农村老年贫困问题,需要破除农村老年贫困的养老惯习,建构改善农村老年贫困的生活场域,强化突破农村老年贫困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艾小羊 《社区》2010,(12):24-25
1 妈妈的虚荣一直在伤害我 妮子 32岁 工厂会计 母亲年轻时是“厂花”。追求的人排长队,她偏偏喜欢上了农村来的穷书生,这个穷书生后来成了我的父亲。她时常抱怨父亲赚钱太少,还指责我跟我父亲是一伙儿的,都是乡下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滋根立足以人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视野,通过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寻求消除贫困的途径,参与中国贫困农村的发展。三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贫困农村女童失学的原因和国际经验相似,支持女童完成义务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有效手段。作为民间公益组织,滋根深入的基层减贫实践,能够为政府政策的实施提供有益的补充与反思。同时,滋根经验也显示,民间公益组织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但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和贴近基层的实践之下,能够将调研培训、减贫和公共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试点、示范等方式,将有关经验分享给全社会。  相似文献   

15.
长兄如父     
我的长兄赵振东,生于1916年,到今年农历九月,已经整整90高龄。我家一共6个孩子,大哥和我们相差20多岁。他生性豁达开朗,说话幽默,为人善良,聪明好学。在旧社会那个贫困、动荡的年代,大哥担负起一个农村家庭所有的苦难。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农村也经历着由小农经济向市场化转轨的痛苦嬗变。农村人口贫困除了物质贫困,还体现在精神贫困上,精神贫困已经成为农村人口彻底脱贫致富的障碍。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制度、组织和社会工作建设,催生健康向上的新农民精神,是新农村建设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到1998年底,我国尚有农村极端贫困人口4200余万,广泛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农村贫困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上海市郊农村基本消灭贫困,而西部不少省份农村贫困发生率仍高达10%以上。同时,各地区的贫困分布形式与致贫原因也不一样。如何客观地划分地区类型,以便更好地度量地区间贫困的差异,寻找贫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反贫政策?为此,我们利用1998年全国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根据贫困人口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特征值,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农村贫困进行地区分类研究,并据…  相似文献   

18.
一家媒体准备在春节前搞一次贫困孩子许愿圆梦的策划。活动中选出了10个贫困儿童,让他们许个愿,自己最希望在这个春节得到什么。当时,记者十分担心,害怕孩子们提出要一架钢琴、一次旅游这样过高的要求。记者一个接着一个采访,最后,记者流泪了。下面是这些孩子想在春节中实现的愿望。“我爸爸妈妈都不在了,我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的身体不好,我想买一种营养品,送给奶奶。”“我的书包已经旧了,我想有一个上面画着卡通画的书包。”“我想拥有一盒彩笔,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可以画出很漂亮的图画。“城里有肯德基,肯德基好吃吗?”从来没有想到孩子…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贵州农村脱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农村贫困呈现以下特点:贫困人口中开发式扶贫人群占绝大多数;贫困原因以外部因素为主,贫困人口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小学以下劳动力比例高,贫困人群总体素质低下;贫困人口收入结构单一,以实物收入为主,购买力极低。如何解决贵州农村脱贫问题,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教育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1966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孩提时代是在泥土地上度过的,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五六岁时我就要背着篮子到外面割猪草、砍柴什麽的。当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时,我就领着姐妹到食堂洗碗,换来上学的零花钱。初中毕业後,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我主动要求参加招工面试,成了当时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黄磷厂破格录用的非城镇户口工人,当上了仪表工。我从未想过要离开工厂自己“淘生活”,直到结识了在县里支教的丈夫并建立了家庭。结婚後的1990年,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我请长假随丈夫来到昆明,但丈夫微薄的工资难以糊口,我只好背着孩子穿行於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