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公元前二三七年,秦始皇以新兴地主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发起了一场反复辟、反倒退的政治斗争,铲除了埋藏在秦国政权机构内部的“隐患”——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丞相吕不韦阴谋集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加速了封建制的确立和秦统一全国的步伐。但是长期  相似文献   

2.
[说明]商鞅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顺应历史的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同儒家复古倒退路线的斗争中,提出并推行了一条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在军事上,他反对奴隶主诸侯割据的非正义战争,主张“以战去战”,用新兴地主阶级的正义战争统一中国,用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暴力消灭奴隶主阶级的反革命暴力。为此,提出了一条“以法治军”lk的军事路线,主张以法为治军之本,反对儒家“以礼治军”和虚伪的仁义道德的反动说教,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法治思想来统一军队的思想,规定严明的赏罚制度和严格的军事纪律,实行“兵农合一”的“耕战”政策,等等。商鞅的这条“以法治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奴隶的反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奴隶制度;新兴的地主阶级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向奴隶主阶级夺权;奴隶主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千方百计地维护和复辟奴隶制。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十分激烈。这种斗争必然要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内来。当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和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之间展开的反“天命”和“畏天命”思想的斗争,就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这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法家政治路线的坚决实践者,在其三十七年的政治生活中,适应着当时劳动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凭借着已经具备的历史条件,在劳动人民反抗奴隶制的伟大斗争的基础上,铲除了奴隶制的分裂割据,统一和改  相似文献   

5.
剥削阶级进步哲学家的唯物主义哲学能否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肃清“四人帮”在哲学史领域中的流毒和影响,总结哲学斗争的历史经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一有人认为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够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固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劳动人民并未因此而免遭剥削压迫。在奴隶制崩溃的春秋末期,地主阶级由被统治者变成统治者,而奴隶们却由“会说话的工具”变成封建制的农奴,依然为地主阶级作牛马,有时“甚至比牛马还不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397页)。诚然,备受奴隶制残酷压榨的奴隶,为了砸烂奴隶制的枷锁,以争取自身的解放,曾经对比奴隶制进步的封建生产方式表示过积极的支持,而新兴地主阶级在摧毁奴隶制夺取政权的斗争中,也需要而且能够争取其余一切非统治阶级的支持,在当时存在的那些关系的压力下,新兴地主阶级还来不及突出他那个特殊阶级的特殊利益。因而,它“是作为全社会的代表出现的;它俨然以社会全体群众  相似文献   

6.
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认为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只能是劳动人民自己的革命领袖和思想家们的思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进步历史作用,批判“四人帮”鼓吹的“法家爱人民”的谬论,都有积极意义。一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长期激烈的阶级斗争,是由被剥削者同剥削者之间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所引起的。依附在封建所有制这张皮上的地主阶级进步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归根结底是为其所属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有人认为,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部分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他们说进行革命的新兴地主阶级在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还没有形成特殊阶级的特殊利益,因此可以代表反对奴隶主统治的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这  相似文献   

7.
荀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约生于公元前三一三年,死于公元前二三八年,是先秦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法家的优秀代表。荀况的哲学,是在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两个阶级、两条政治路线斗争中产生,并且直接为这个斗争服务的。荀况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在反对奴隶制和它的政治代表儒家的斗争中,在总结前人思想材料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阐述发展了先秦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况哲学,就其内容和深度来说,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度,是他们反对奴隶主阶级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进步的阶级,要想巩固自己的政权,取得反复辟斗争的胜利,都必须执行一条正确的路线。 历史上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秦始皇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统一了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然而,他死去以后,秦二世和赵高却改变了他的正确路线,大搞复辟倒退,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果,赫赫功业,毁于一旦。新兴地主阶级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仅仅经过十五年,就灭亡了。  相似文献   

9.
一、春秋时期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人民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纷纷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对于这种奴隶制度“礼坏乐崩”的新形势,广大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无不拍手叫好;可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老二却逆历史潮流而动,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妄图挽救摇  相似文献   

10.
西汉中期,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于京都洛阳召开过一次“盐铁会议”。其间,围绕盐铁是要官营还是要私营的问题,儒法两家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激烈的论战,这是当时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件。在这次会议上,由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六十多个反动儒生,在地主阶级保守派代表人物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操纵和支持下,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大肆鼓吹孔孟之道,颂古非今,疯狂围攻曾经受到汉武帝信用的杰出法家——御史大夫桑弘羊,妄图废除盐铁官营,从根本上改变汉武帝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家在千百万奴隶大起义的推动之下,代表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向腐朽的奴隶主阶级作斗争,要求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去代替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这时法家的阶级基础及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十分清楚的。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指西汉中期到明代中期以及明代中期以后到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奴隶主阶级已经被打垮,奴隶制全面复辟的危险已经过去,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却不断激化起来,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斗争越来越厉害,这就使得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革命的阶级变成了一个保守的以至于反动的阶级。这时的法家和封建社会的前期的法家不同,它已经不再是新兴的革命阶级的代表。但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在继续  相似文献   

12.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刘邦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法家路线,同反动势力的总代表项羽推行分裂割据、复辟倒退的反动路线展开的一场激烈搏斗。是秦统一后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继续。在这次斗争中,刘邦以弱胜强,消灭了项羽所代表的分裂复辟势力,建立起统一的汉朝地主阶级政权,使刚刚确立的新兴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延续,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今天,我们总结楚汉之争的历史经验,认清统一必胜、分裂必败,前进必胜、倒退必败的历史规律,对于我们巩固无产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期的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适应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以同儒家的“礼治”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前辈法家的法治主张和法治实践,创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理论体系,奠定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他的《定法》和《难势》,在总结前期法家的法  相似文献   

14.
北宋中期,儒法两家展开了一场变法与反变法的激烈斗争。变法革新的旗帜,法家代表人物王安石高举着,一切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人物,都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复古守旧的黑旗,反动的儒学头子司马光挥舞着,一切代表大官僚地主阶级利益的顽固势力,都麕集在这面黑旗之下。两阵对垒,誓不并存。宋神宗赵顼年间,以王安  相似文献   

15.
少正卯和孔老二的斗争,是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革新路线同没落奴隶主阶级守旧倒退路线的激烈斗争。这场斗争,揭开了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长期斗争的序幕。少正卯(?——公元前489午)是鲁国的大夫。他通“古今之变”,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代表,是一位杰出的法家先驱者。少正卯从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决反对孔老二“克已复礼”的反动政治主张,热情地倡导革新思想。他为了推翻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法家作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代言人,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和奴隶主贵族意识形态形成根本对立,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学派展开不可调和的长期的斗争。 韩非(公元前280—233年)是荀子的学生。他继承了荀子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进步的法治思想;并批判地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政治理论,尤其是商鞅十多年来变法斗争的  相似文献   

17.
战国后期,封建统一政权正在形成。在社会制度大变革的时代,“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思想文化战线上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日益尖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和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儒家正展开激烈的论战。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二九八——二三八年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阶级大搏斗、儒法大论战的重要时代里。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每次社会大变革之后,各阶级的代表总要围绕着肯定还是否定这些变革而展开激烈的斗争。汉武帝死后六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181年)召开的盐铁会议,就是两汉中期儒法两家的一场大论战。论战的主题是继续坚持推行还是彻底废除武帝所制定的盐铁等业官营的政策。而斗争的实质则是坚持还是改变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的路线。斗争双方的代表人物,一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另一边是大司马大将军霍  相似文献   

19.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至公元前二三三年)出身于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向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荀子求学。他继承了荀子思想的积极部分,并且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是战国后期法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著作有《韩非子》五十五篇。在这些著作中,他评论时政,对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儒家思想进行了严正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从他的思想、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战国后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反对奴隶主贵族复辟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盐铁会议”是公元前八十一年,即汉昭帝始元六年在京城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围绕着盐铁是否官营的问题,儒法两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儒家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首,代表着大工商奴隶主的利益。但霍光本人并未参加会议,而是从全国各地搜罗了六十多个贤良、文学来作为炮筒子。法家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在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曾帮助汉武帝制定并推行了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剥夺了大工商奴隶主经营盐铁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