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将永远铭记就要到来的这一光荣时刻。千年梦想圆梦今朝"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2000多年前《诗经》的这一咏唱,承载了中华民族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然而,纵观中国历史,不管是哪一朝还是哪一代,即使是封建社会那些所谓的"太平盛世",这样的梦想也从未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真正意义上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则来自于西汉时期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对于广大的劳动者而言,小康就是能够过上一种温饱的生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是无数普通老百姓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3.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真正意义上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则来自于西汉时期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对于广大的劳动者而言,小康就是能够过上一种温饱的生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是无数普通老百姓的最高理想。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首次用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小康社会”来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小康社会的设想”,并把它当成中国人民二十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但是,与古代相比,今天的小康社会已经有了全新的诠释,并被注入了…  相似文献   

4.
<正> 《诗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其中《大雅》的《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等5首诗直接歌颂了周族的兴起。还有《民劳》、《閟宫》、《破斧》、《韩奕》、《六月》、《采芑》、《出车》、《采薇》、《常武》、《文王有声》、《赉》、《恒》、《小毖》等诗篇则涉及了《诗经》时代周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主要反映了周与殷商的关系、周与戎人的关系、周与狄人的  相似文献   

5.
正700多年前,云南大理的300名白族人,因宋末元初的战乱,告别苍山洱海,告别蝴蝶泉,跋山涉水,终于在秀美澧水缠绕的武陵山脉停步,繁衍生息,幸福新生……"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劳百端,三拜祖先创业苦,四拜祖先荣耀显,家住云南喜洲县,苍山脚下有家园,忠勇义士人皆晓,洱海逸民历代传……"桑植的白族人会唱这首《拜祖词》,永远记得他们来自云南的大理。公元1261年,他们只有300人,由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熊安国4人带领,"溯长江、渡洞庭、  相似文献   

6.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183;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真正意义上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则来自于西汉时期的儒家经典《礼记&#183;礼运》。对于广大的劳动者而言,小康就是能够过上一种温饱的生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是无数普通老百姓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的渊源经典《古兰经》传入中国后,经过口传心授→口头译解→文字注释的缓慢发展过程,其基本大义终被中国穆斯林了解和认知。《古兰经》的中文注释,从时间和质量来讲,尽管较之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英语等语种对《古兰经》的注释,具有一定差距,但从世界范围内《古兰经》注释的整体格局来看,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古兰经》注释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国伊斯兰教及其学术活动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促使《古兰经》从象牙塔走向民间,结束了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人不解其义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正>对民俗之"民"的深究是中国民俗学在学术上追求进步的一个核心领域,我个人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承继钟敬文先生的志趣1探讨相关的问题,我的博士学位论文2用较大的篇幅梳理了"民"的定义从民间到人民再到民族全体的演变历程,但是没有进一步探究"民"指民族全体的社会与政治意义。等到2003年11月22日我们举办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我在会上提交了题为《民间、人民、公民:民俗学与现代中国的关键范畴》的发言提要,并在会上作了发言,好几位参会的前辈和学兄针对我的发言作了评议,提出了批  相似文献   

9.
姜德顺 《世界民族》2007,19(5):79-86
加拿大的土著民问题与"土著权利"和"条约权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这两种权利衍生于两大类法律和条约:一类是《印第安人法》及其形成后百余年来的各种修正案;另一类是殖民者或加拿大自治领当局代表英国王室与由一些酋长和头人所代表的各个部落土著民以及其他方面缔结的不平等条约。由于这些法律和条约具有不易变更的性质,使弱小的加拿大土著民现在乃至将来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只能渐进地去改变自身极为不利的处境。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05,(12):10-11
11月8日,湖南省民族地区小康建设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湘西龙山县召开。会议期间,本刊就小康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采访了湖南省民委副主任、“湖南省民委民族地区小康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彭秀琍。  相似文献   

11.
正17世纪,或谓明清之际百余年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西方文化东渐,中土文化西被。此时期近百名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或译或撰出版了数百种宣扬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书籍,自周秦以来中国士人大一统的"天下观"垮塌了,被动地接受了意大利人利马窦的《万国舆地图志》里的"世界观"。"世界"一词,虽最早为佛教用典,但被西人借用已有另一意义。传统中土的"天下"与西人的"世界"构成不同的人文品质,体现着中西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当时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熟悉那个陌生的"世界"?至少,有一个人群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成了中国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什么是小康?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小康社会"?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小康?如何实现小康?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和编发了这组文章,与读者一起共同关注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成了中国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什么是小康?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小康社会"?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小康?如何实现小康?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和编发了这组文章,与读者一起共同关注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宗教人类学研究领域,李安宅的《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和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是先驱性的重要文本。1938年,李安宅、于式玉前往甘肃拉卜楞地区进行实地研究,历时三年,开展了藏族宗教研究和教育实践。《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是李安宅在实地研究和文献研读基础上形成的著作。11940-1942年,田汝康在云南芒市那木寨进行了持续性的田野调查,基于五个多月的长期调查写成了《芒市边民的摆》一书。这两本写于抗战时期的著作,研究主题都是中国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但是两本书在行文风格、研究方  相似文献   

15.
乾隆末年《盛京通志》记载了当时辽东地区社会风俗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减弱、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日益增强.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往往将其笼统地归因于陆续出关的汉族移民对辽东地区的开发和影响,所用资料为辽东方志、笔记等资料中有关出关"民人"的相关记载,而忽略了这背后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庞大群体.事实上,除了纳入府州...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成了中国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什么是小康?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小康社会"?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小康?如何实现小康?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和编发了这组文章,与读者一起共同关注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未来不是梦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成了中国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什么是小康?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小康社会"?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小康?如何实现小康?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和编发了这组文章,与读者一起共同关注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赵荣 《民族论坛》2003,(4):9-10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成了中国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什么是小康?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小康社会"?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小康?如何实现小康?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和编发了这组文章,与读者一起共同关注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小康的由来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成了中国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什么是小康?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小康社会"?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小康?如何实现小康?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和编发了这组文章,与读者一起共同关注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梦想抑或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成了中国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什么是小康?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小康社会"?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小康?如何实现小康?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和编发了这组文章,与读者一起共同关注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