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天文、朱天心是台湾文坛瞩目的两株文学姊妹花,都著有多部小说集。本文从主题、人物、艺术特色三方面对朱氏姐妹的小说集《世纪末的华丽》、《威尼斯之死》进行了评析,认为她们的两部小说集具有独特的视角、强烈的女性意识、苍凉的艺术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台湾社会的变迁、文学思潮的变化,是台湾后现代社会和女性真我的展现,包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台湾现代性的形成并非对单一日本文化的模仿,还包括对祖国大陆的现代性的接收,并与台湾当地的本土文化不断进行对话与颉抗,产生独特的"另类现代性".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台湾的"现代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抗拒,促成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流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来看,台湾当代的女性小说特点,除了对父权文化的抗争之外,更包含对于家国叙事的关注及台湾当代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省思.台湾女性文学对于"现代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反思,使得台湾女性文学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性别压迫的抗争,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主体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自3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变动的时期,由于当时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受到世界性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台湾小说创作的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作家走上了“左翼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发轫于五十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在整个台湾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台湾的女性文学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台湾的女作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多以自己生活的世界为创作题材,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观照生活。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受封建礼教、传统道德和宗法制度的迫害,精神肉体备受摧残的弱女子。这些人物,在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妇女的人生悲剧和要求解放的愿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进入70年代以后,女性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尤以“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为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5.
书写"恶魔"般母亲、审视丑陋母爱的主题,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另类现象。此类现象体现在许多女性作家特别是女性意识更为自觉的张爱玲的创作文本中,构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审视这一"反母爱"主题,可以发现其蕴有丰富的社会、人性、历史内涵和提升女性文学价值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一经传入中国台湾,就迅速被台湾女性主义者接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兴起满足了台湾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兴起和发展,揭示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不断发展的成因,总结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其后宋元明清小说、戏曲的风格、题材和现当代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部分唐传奇作品围绕女性主题而展开,因此,女性主题自然成为唐传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学术界在此方面著述颇丰。本文围绕这一时期唐传奇女性主题研究关于女性地位、婚恋自由和社会礼法的论述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利于今后唐传奇女性主题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台湾留学生文学滥觞于 2 0世纪 6 0年代留学美国的台湾留学生 ,他们大都经历了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再到美国的人生旅途。前所未有的心灵深度体验和异域生活的陌生 ,构筑了台湾留学生文学丰富的主题涵纳 :除了沉重的乡愁悲歌和苍凉的历史感喟之外 ,还具有某种原乡性旨归。  相似文献   

9.
苏奎 《兰州学刊》2009,(7):161-164
对于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承继了这一主题叙事,展现了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中年女性所承栽的生活困境与灵魂挣扎。文章对新世纪文学中的中年女性主题叙事进行研究,从生存与存在两个角度对众多的中年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新的时代情景下的女性命运书写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 2 0世纪文学传统的一部分 ,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这种精神指向在女性文学的社会性主题、女性主题以及富于哲学意味的创作中有着鲜明体现 ,其思想内涵突出标示了对传统妇女文学的批判与超越。其间 ,女性意识对作品的内在意蕴产生了多样影响 ,那些因女性意识侧重点不同而形态各异的成功之作无不具有自身的价值。它们殊途而同归 ,表现了现代女性争取自身解放、实现“人”的价值的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11.
明末至晚清时期的闽台文学亲缘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汉民族文教制度的东移入台,二是台湾地理风物叙事中的闽台因缘,三是明末清初闽台共同的“节义”文学主题,四是台湾受福建影响而产生的文学结社与家族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12.
于爱琴 《理论界》2008,(9):133-134
赫斯顿的《他们眼睛望着上苍》是一部被誉为黑人妇女文学经典、女性文学经典和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的作品。文本中珍妮·克劳福德三次婚姻的裂变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旨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视角,诠释婚姻在珍妮成长中的作用,以揭示其超越时代的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家中,陈幸蕙的散文独树一帜,成绩斐然。她不仅连续获得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她的作品还分别被选入台湾中学课本。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兼文学批评家余光中称她为“感性灵动的散文家”①陈幸蕙的散文,善于以诗性的文学语言,描摹自然万物,她观察细致,感受敏锐,勤于思考,在作品中表现了“热爱台湾,孺幕中国,胸怀天下”的思想情怀户有人问她“如何拥有一枝生花妙笔?”她的回答是:“如果没有一颗开花的心,如何能拥有一技开花的笔?”她认为“文章好坏…  相似文献   

14.
站在新世纪的开端,回顾自台湾光复以来台湾文学的历程,发觉它自始至终都是以摒弃父权宰制、追求女性独立自主为宗旨,并且伴随着台湾的社会进步和都市化进程,以及妇女运动的进展,不断发展、演变,愈益深化、成熟。特别是自1950年代开始,虽然海峡两岸隔海分治,但绵延于斯的台湾乡土作家,他们一代又一代,面对所处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二战对英国的重创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上,更深刻地反映在对人们信仰的颠覆,对精神生活的打击,并催生出人类生存状况的意义感与价值感的消亡。英国女性文学在经历了二战后短暂的静寂之后,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复苏,并为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文学繁盛奠定了基础。以多丽丝。莱辛、伊丽莎白。鲍温、珍。里斯、艾里丝。默多克、玛格丽特。德莱布尔等女性作家在这段时期的作品为例,阐释女性文学在作品主题方面所呈现的丰富多元风貌;探讨英国女性文学走出私人空间,步入社会生活,超越狭窄的个人经验,进入广阔历史时空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来,有关台湾文学史已出版了好多部。台湾文学的发展历程已基本理清。但是台湾文学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文学的特性有哪些,还有待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这里,说说我对台湾文学五“性”的看法。一台湾文学与中华文化的表层对应和深层内涵是台湾文学对中华文化趋同性的显著表现。台湾从三国时期起,即是孙权吴国的一部分。曾任丹阳太守的吴国人沈莹,曾于公元264年至280年期间,到台湾实地考察了“卖洲”(即台湾)的风土人情,著有《临海水土志》一书,其中有一篇《夷洲记事》专门记载台湾的民情风俗。其后,中国内地不断有文人去…  相似文献   

17.
裕固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生的草原游牧民族。草原文化、游牧文化成为他们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特征。中国的传统性别分工中总是从生理性别上确定女性地位,女性家庭成员常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在裕固族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中,弥漫在文学世界中的是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女性往往是其中的主题。他们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灼人眼目的,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裕固族的民族特征和独特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8.
论台湾新闺阁文学对婚姻自主的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林 《东南学术》2002,(6):141-145
台湾女性文学中的闺阁话语 ,是历史、性别政治的产物 ,也是文学的现实。它从一开始就极力避免女性主体边缘化的走势 ,拒绝阳性书写的价值指导 ,拒绝向父权文化的文学观念屈服 ,坚持把女性自身的真实命运放在作品的中心位置 ,较为充分地展示出在两性婚姻关系中男性的霸权地位 ,揭露了封建婚姻戒律对女性身心的无情摧残及对女性自我的全面否定 ,凸显出女性争取婚姻自主的必要性、合理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台湾老作家叶石涛在《自立晚报》上发表了两篇引人注目的文章,一篇叫《谈退休生活与白色恐怖》,另一篇叫化总是听到老调》。文章的题日迥然不同,但却贯穿着同一意图,那就是否认“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环”,为他的“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台湾文学”论张目。他毫无掩饰地说:“不要常说台湾人是附属于中国人里面,我们台湾人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学”,“我们台湾人一定要建立一个独立于日本、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台湾人的文学,让台湾文学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占一席之地,建立一个可以代表台湾人民、代表这块土地的台湾…  相似文献   

20.
钟玲的系列性台湾女诗人、诗作评析,体现了女性批评的要求与精神。(1)执著于女性的视角,注重女性经验在诗歌创作、读者接受及批评思维中的作用,呈现出一种感受——描述型的思维特征。(2)在文学中尽力伸张女性的地位,并通过系统总结台湾女诗人的诗作,伸张正在文学中高涨的现代女性意识。(3)求实的批评态度,谨慎的批评方式。并充分肯定男诗人在女性主义诗歌的理论与创作方面所作的贡献。但是,钟玲的批评思维,在女性生理经验与艺术的审美特性交汇处,主观的理性抉择有时不够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