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成人高教中对学生实施写作教学,应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首先要处理好与中学作文训练的衔接;其次是发挥成人学生的优长,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领会;第三是抓好写作技能转化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2.
性别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不无区别的概念。对"性别"的关注和思考,构成其互补共存的基础;而理论背景、关注焦点、批评对象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差异,又使之在文学审美和性别诗学的建设等方面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貌。性别批评力图摆脱男/女二元论的文学批评模式,融入复合式的批评视角,在女性文学身份疆界和叙述疆界方面有所开拓,总体上呈现出流动、复合、多向延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多姿的飞翔——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90年代女作家笔下 ,“飞翔”体现着创作主体自觉的追求 ,它源自女性生命对超越现实生存的精神向往。女性写作中的“飞翔”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其基本内容涉及女性的历史境遇与心灵成长、女性躯体和女性欲望、性别生存与人性、男性传统文化心理 ,以及女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它显示了在时代所提供的多种选择面前文学女性自我探寻、自我实现的深入。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 ,女性写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又面临种种困惑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1919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富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妇女文学第一次在中国文坛勃然兴起。一批有才华的知识女性脱颖而出,合着时代大潮,发出前所未有的女性之声。她们以自己的创作为五四新文学奉献了风采别具的篇章。一中国女性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崛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几千年间,中国的封建宗法制度发展得极其完备,封建伦理规范严格控制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5.
冯铿出生于潮州一个教师家庭,早期创作以抒情笔触歌咏自然、青春和爱情。1929年到上海,投身革命,作品由描写知识分子转向表现武装的工农大众,由同情下层妇女悲惨命运到歌颂“红”的女人的战斗生活,续写出中国女性文学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的文学选择乔以钢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相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学传统,妇女文学创作无疑显得稀少、零落,但从《诗经》中的女性之声到清朝中叶的才女吟咏,依然构成了一定的文学基础。然而,进入20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并非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其本...  相似文献   
7.
8.
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主体均具有少数民族身份。面对现代文明的猛烈冲击,作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返魅"叙事的方式表达少数民族的文化诉求。然而从性别角度观之,两部文本所呈现的叙事形态和叙事策略却迥然有异,小说对推动叙事发展的核心力量——两性关系的把握方式也有所不同。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纠葛下的性别叙事,透露了文学与社会文化的深刻关联及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尽管经历了"小说界革命",但小说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承认。事实上,近代中国小说的兴起不仅与"小说界革命"的倡导有关,而且同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传播等领域所发生的种种变革密切相联。这具体表现在:民国建立后,政体变化带来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文化意识形态趋于包容,加之商业资本的推动,促使"小说界革命"的后续社会效应得到显现,小说禁忌的"闸门"终被开启。其后小说文运渐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小说"的总体看法,这又与知识的社会建构密切相关。以更为开阔的视野探讨近代小说之兴起,有助于重新认识民国初年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才子佳人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渐成潮流的城乡交叉地带叙事中的重要类型。它并非传统文学书写中才子佳人模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情爱波折中映现着城市/乡村、现代/传统的复杂纠葛。乡村才子凭借知识建构城市精英这一主流身份相对而言从易到难的历程,是近三十年人文知识分子处境的缩影;而他们与乡村佳人之间基于知识资本之有无的关系历程,在强化男性中心的性别文化格局时,也塑造着女性的被动性。然而,对乡村佳人的占有,无法真正消除乡村才子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心灵漂浮体验,并不能使其获得精神拯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