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欧洲, 十四行诗是比较受诗人们欢迎的一种诗体。从十六世纪以来, 英国的文人墨客在引进此诗体后, 结合英国的特点, 将十四行诗从格式、韵脚、主题诸多方面加以改进, 产生了以莎士比亚、密尔顿、勃朗宁夫人为代表的一批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诗,准确点说新诗,在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停地努力寻找新的艺术思维方式、新的感觉方式、新的表达形式。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体式。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并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但是,应当说诗人们寻找的还不仅是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对思想的寻求,对精神、理性、美的寻求,更是诗人们关心的热点。到今天,诗人们则进一步追求对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西方三位诗人较有代表性的三首论十四行诗的十四行诗为例,在充分审视鉴赏的基础上,探索了中西诗人在思维框架、表达方式、内在格调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异同,揭示了不同民族的诗人在采用同一诗体进行创作时仍然受制于(或孕育于)本民族文化审美心态这一艺术和文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自"五·四"时期登陆中国就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开始,现代主义逐渐为中国新诗坛所接纳,并被探索中的中国诗人"为我所用",成就了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九叶诗派"和"朦胧诗派".从20年代到30、40年代至80年代,现代主义在新诗歌史上呈现出明显的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期,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广泛传播,在西方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中国进步作家,置身于时代洪流,创作出一批杰出的长篇小说,中国文坛出现了长篇小说的繁荣。这些小说体裁、题材、主题、创作风格及艺术手法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从文学体裁、题材的变化,看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交流的产儿,使得西方世界经历了几百年才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主义的源头及重要流派象征主义,五四前后登陆中国就对中国新诗的建设、发展生了深远的影 响。从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开始,象征主义逐渐为中国新诗坛所接纳,并被探索中的中国诗人“为我所用”成就了中 国史上的“现代派”“九叶诗派”。从20年代到30年代40年代,在中国新诗中涌动着一条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并 行发展的象征主义诗潮。  相似文献   

7.
十四行诗(Sonnet),又译作“商籁体”,13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意大利。它原是一种流行在民间的抒情诗体裁,不久就为文人所采用,有了固定的节奏和韵脚。十四行诗在16世纪初叶传入英国,很快就风行诗坛,到16世纪末,已成为英国最流行的诗体之一,产生了象锡德尼(Sidncy),斯宾塞(Spenser)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莎士比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诗体。他的十四行诗不仅是英国十四行诗的巅峰,在世界抒情诗宝库中也保持着崇高的地位。“莎士比亚以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得心应手地运用了这种诗体,在短短的十四行诗中,表现了广阔的思想天地”(屠岸:《十四行诗集》)。诗行中模棱两可的词句更进一步丰富了诗的语言,并以其微妙多采的含义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动荡不安的17世纪英国社会激发了文人的创造力,从意大利引进的十四行诗在这个时期的英国诗人手里得到了创造性的使用,其中的佼佼者便是约翰·弥尔顿。首先对弥尔顿所创作的英语十四行诗进行梳理,然后对其中八首富含政治内容的诗作进行分析并对诗人于英语十四行诗的贡献作出评价,最后以最具代表性的三首十四行诗为例对弥尔顿的创新与贡献进行论证。弥尔顿对英语十四行诗的创新与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题材的拓展,结构的创新和韵式的灵活处理。前者与时代氛围相关联,后两者则是诗人深厚古典语言文化功底的自然表现。  相似文献   

9.
战争政治对1940年代的中国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促进了诗歌特异的繁荣.这一方面因为诗歌是最充分地体现人类激情的文学体裁,它的精神气质与人们对战争的激情和浪漫式幻想有着天然的契合,更重要的是,诗歌的某种富于鼓动性的特点在战争时代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战争政治也直接影响到诗歌风格、形式的发展,并在深层次上影响了诗人们的意象选择.我们不应当简单地全盘否定战争政治对1940年代诗歌的影响,而应该历史地看待诗人们的选择,看待特殊政治时代诗歌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讽刺是社会生活中的语言艺术,讽刺诗是源远流长的世界性诗歌体裁.中西方政治、文化及诗歌生态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讽刺诗在文体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中国讽刺诗具有节制宽容的风格,嘲世的较多.西方讽刺诗直接尖锐,嘲人的较多.讽刺风格的差异决定了文体进化的激进与保守.中国讽刺诗人做人的保守和讽刺的中庸决定了讽刺诗文体形态的稳定,西方讽刺诗由于讽刺诗人的激进造成了文体形态的多变.西方讽刺诗人做人更自由,讽刺诗文体的形态比中国的更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11.
十四行诗的英国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四行诗英国化进程始于英国文艺复兴,历时约150年,大致经过引进与模仿、学习与改造和发展与创新三个阶段.华埃特和萨里伯爵引进十四行诗并对其做初步的变动以表达英国诗人的情感,开十四行诗抒情的先河.锡德尼、斯宾塞和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表现能力上的探索,完成了英国十四行诗格律的定型.邓恩和密尔顿则突破十四行诗传统的爱情主题,开辟了十四行诗抒情的新天地,从内容和主题表达上完成了十四行诗的英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7,(1):63-67
沉寂许久的冯至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创作了中国诗坛的第一本《十四行集》,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美学上的探索,呈现出的诸多独特的审美质素均源自现代西方的诗学主张。《十四行集》中的辩证哲理承袭了歌德的"蜕变论"思想,既有对原始生命力的追寻,又在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中揭示"公开的秘密",还有关于历史人物的精神境界升华。《十四行集》以孤独感等人生经验为创作动机与表达内容,这一诗学主张与英美的"纯诗说"不谋而合,十四行诗中灌注的直接或间接的双向经验导入所蕴含的深层奥义,揭示出富有特殊的审美韵味的个体生命体验。在诗歌形式的选择上,冯至尝试并接受适当形式约束的美学原则,深受里尔克"特殊的实验"的影响。冯至的诗学探索从思想到经验再到技艺,将西方的十四行诗内化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新质素,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十四行诗体。  相似文献   

13.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由于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和英国诗人莎士比亚使这种诗体的创作臻于完美,从而使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和英国体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坛的重要诗体。本文以同为英国文学巨匠的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所著的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十四行诗为切入点,从诗歌的格式和押韵的方法并结合诗歌内容和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思维习惯等方面,展开对意大利体和英国体十四行诗的对比研究,借此深化对这两种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许霆、鲁德俊两同志在其论著中对西方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探索和佚失的内容,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指出对所谓郭沫若参与合作翻译其旧体诗为十四行诗,以及所谓在此过程中郭沫若关于十四行体的言论之伪造性和子虚乌有,没有给予澄清;二是指出遗漏了三首弥足珍贵的中国现代汉语十四行诗,并适当调整了许、鲁论著中关于中国现代写作汉语十四行诗的排名榜,认为中国现代写作汉语十四行诗的第一至第三人,应是朱自清、郑伯奇和郭沫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袁可嘉把他在40年代关于中国新诗现代化的一系列诗论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为《论新诗现代化》,这本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思想影响,同时又结合了40年代中国新诗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九叶诗人创作实践而形成的诗学理论,在90年代被认为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袁可嘉本人则称之为"中国式现代主义",并从思想倾向和诗艺两方面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一突破为我们寻找到一个研究的出发点,即袁可嘉的诗学理论借鉴了哪些西方话语,同时又进行了哪些中国化的探索,进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华埃特和萨里与十四行诗英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埃特和萨里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从意大利引进十四行诗并对其进行改变以满足英国诗人抒情的需要。这个改变的过程可以被称为十四行诗英国化的过程。它表现在华埃特和萨里对用英语写作十四行诗时所遇到种种问题的探索,如对诗歌节奏的调整,对诗篇结构的改动和对诗行格律及韵脚的变革等。他们的探索开辟了英语诗歌抒情的新天地,为后来的英国诗人进一步学习并完善这一诗歌样式,铸炼英国的十四行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走出中世纪”与宗教改革对西方近代人文传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走出中世纪”是西方近代人文传统形成的开始,宗教改革给予了中世纪神学以致命的一击,开辟了启蒙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西方自然法理论孕育于古希腊文明的母体,经历中世纪基督教的洗礼和近代工业文明的“除魅“,并在现代迎来复兴。自然法反映了西方法律思想成长的脉动并蕴含着西方社会一系列重要的法价值观。从古希腊到近现代,法哲学家们所阐发的自然法,驻足于人类的理性和信仰之间,并将蕴含于其中的正义、法治等价值理念升华到崇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一十四行诗完全有资格被称为英语中最古老、最有用的诗歌形式之一。正象雕刻或者弦乐四重奏一样,十四行诗给古典艺术的终极目标提供了简单而灵活的手段:一种尽可能多地承受庄重、本质和抒情之美的表达形式。不少评论家认为,最初的十四行诗是贾科莫·达·连蒂尼(Giacomo da Lentino)创作的。他的生卒年不详,活动时期约为1200—1250年左右,西西里诗人,主要作品为十五首雅歌及二十二首十四行诗。在他的影响下,卡瓦尔坎蒂(Guido Cavalcanti,约1255—1300年)、但丁和彼特拉克在下一世纪共同创造了意大利十四行诗。这些早期的十四行诗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十四行诗的形式及其术语。其押韵法和诗行的排列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经由意大利传入英国后,经过大师们的创造性运用,风行于当时的英国,成为一种主要的诗歌抒情手段,而且在传统英诗中占有重要一席。其在英语诗歌的分量由此可见。为此用例证法,分析了十四行诗在英国产生的变体及其特点和有代表性的诗人,希望能为英语诗歌学习者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