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安名族志》编纂的背景,与徽州宗族的繁荣是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明朝中叶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对徽州宗族制度的严重冲击以及徽州宗族统治面临的严峻挑战。徽州宗族统治者编纂《新安名族志》的宗旨,不仅仅是“明本宗,纪世系”,更重要的是为了纠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对徽州社会风俗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宣扬和加强封建纲常,以便形成一个尊尊亲亲、雍雍睦睦的社会人际关系,巩固封建宗族制度,加强封建宗族统治。  相似文献   

2.
以地方志的方式,整理周敦颐著述及其相关作品的《濂溪志》,目前国内所见有8种:胥从化版、李桢版、李嵊慈版、周沈珂与周之翰版、吴大镕版、周诰版2种和彭玉麟版。此外笔者辗转又得到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2部《濂溪志》: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林学闵编修刊刻的《濂溪志》4卷4册;明万历甲寅四十二年(1614)周与爵编修刊刻的《周元公世系遗芳集》5卷1册。林学闵版前承胥从化版和李桢版,后启李嵊慈版、吴大镕版,而从实际内容上看,只是李桢版的"挖改本"。周与爵版与众《濂溪志》和周敦颐集不同,以周敦颐后裔为核心展开,在体例和内容上都另辟蹊径,自成体系,其版本被清康熙初年吴县人周沈珂、周之翰父子重辑,而从实际内容上看,周沈珂父子版只是周与爵版的"挖改本"。  相似文献   

3.
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学者津阪孝绰仿南宋桂万荣《棠阴比事》书例,自汉籍中辑录汉魏以来剖析疑狱之事,汇为《听讼汇案》三卷行世。其书最早当于嘉庆十一年编就,最晚当刊刻于道光十一年,主要有稽古精舍本、津藩有造馆本、昌平坂学问所本等三种版本传世。这三种版本除封面页及全书最末一页所题内容有异外,版式特征及内容文字完全一样。中国藏本主要为稽古精舍本和津藩有造馆本。笔者以宁夏大学图书馆所藏津藩有造馆本为例,就其编纂主旨、基本内容、刊刻体例、版本流传、版本特征、编纂质量及其文献价值等问题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是目前最通行的《尚书》版本 ,但其中错误很多。不仅阮刻本存在着不少漏校、误校、校记选录不当、刊刻新出错讹等问题 ,用唐石经等 11种本子作参校 ,发现《四部备要》翻印本、世界书局及中华书局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等 ,也有一些新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七十一,姓尼玛查,号椿园,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年问,先任职武陟县,后赴西域,在库车时撰写《西域闻见录》,死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后。所著《西域闻见录》流传广,影响大,后人据此书编辑、摘录成书者甚多,以致版本亦多,约有20余种,其中有七十一自纂本,也有他人编纂或节选编纂另立书名,还有坊间刊刻另易书名的。各版本中以乾隆刻本为最优。该书是一部内容翔实、叙述生动,不受官修志书刻板程式束缚的私家历史著作,是研究中亚史、边疆史和民族史不可多得的一部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究竟是太医院尹还是太医院户,学术界早在50年代就曾展开过讨论,其结果以大多数人接受太医院户说告终。迄今为止,多数人仍持院户说。争论是由《录鬼簿》的不同版本引起的:现存的各种明代版本《录鬼簿》皆作“太医院户”,清代的本子则作“太医院尹”。“户”“尹”形近,犹以草书为甚,故很容易致误。持院户说者认为:清代各本《录鬼簿》晚出,当从明代诸本为是;且金元两史官志  相似文献   

7.
元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是中国航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后世虽不乏研究者,但关注该书版本流传者却寥寥。文章对《岛夷志略》成书始末略加考辨,提出《岛夷志》与《岛夷志略》皆指一书,作者确为汪大渊,并着重考察了该书历代的版本、注本及海外传播情况,以此观照《岛夷志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剑溪堂刻本《书经》为近年在徽州地区发现的一种《尚书》新版本。根据其书口、版式、字体、用纸、内封面以及避讳等情况综合判断,该书刊行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与北图藏元明间宗文书堂刻本《书集传音释六卷》同出一个版本系统。它的出现对于认识《书经》乃至整个《尚书》的流变史有其重要意义。在蔡沈集传《书经》普遍流行六册、七册线装本的情况下,三册毛装本无疑还具有较强的版本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现存的宋代方志中,徽州人罗愿编纂的《新安志》因其"叙述简括,引据亦极典",被认为是宋代方志的典范之作。《新安志》的史料来源主要包括诗文、计簿、正史国典、旧图经、地理书、杂家稗说、故老所传与金石之文等,其中计簿、正史国典与旧图经、地理书是基础史料,而诗文、故老所传、金石之文等则是辅助史料。罗愿在编纂过程中能够合理区分并善于使用各种文本,从而实现了"上下千载间,博采详摭,论正得失,皆有据依"。《新安志》继承了前代图经的传统,并确立了后世志书编纂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方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唐故河南府洛阳县尉孙府君(备)墓铭并序》,署名为“再从兄朝散大夫守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瑝撰”,“弟孤子储书”。志石现藏河南新安县千唐志斋。此志载录于《千唐志斋藏志》,图版编号1077,该书编者于图版说明中定为“会昌元年(841年)八月”;又《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31册81页和《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3册172  相似文献   

11.
从日僧源信与宋僧知礼关于天台教义的二十七条问答中可以看出,源信对天台教典有细致钻研,但由于汉语非其母语,有过于拘泥文字的缺陷。知礼主张在解读典籍时取融会贯通之道,反映出中国佛教学者的一贯诠释立场。源信尤其重视成佛的修行问题,对天台教义的把握侧重解脱论层面,对佛、净土、《起信论》问题也有所关注,体现出日僧对净土的信仰与对《起信论》的重视,亦可见知礼在根本教义层面对天台教义与《起信论》的融通诠释,反映出北宋初期中日天台宗发展轨迹的异同及其互动。  相似文献   

12.
《厨院新池记》系唐大历五年余杭天柱观处士李玄卿所作。宋、清两朝皆避讳“玄”字,将作者改作“李元卿”。今据《文苑英华》、元至大年间旧钞本《洞霄图志》等相关史料,考证《厨院新池记》确系李玄卿所作。明《八代文钞》“李华说”,《全唐文》“李勉说”,今人“李幼卿说”都是不正确的。版本学、避讳学对于文献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秦鸠摩罗什翻译《大智度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典籍,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大乘佛教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佛教百科全书",对中国佛教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是历来中国佛教各宗派所依用援引的重要论典。然而由于历代辗转翻刻,传世本《大智度论》亦颇有讹误脱衍之处,本文将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智度论》写本与《大正藏》本相对勘,订正了《大正藏》本的部分讹误,同时指出了敦煌本的巨大学术价值,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元诗文献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度曾比较普遍地认为,元代已至近世,诗人与诗的问题,主要是资料收集得是否充分,所依据的版本是否完整。通过《全元诗》的编集,我们的体会是:元诗文献研究,并不只是体现在收集、汇录、整理,也就是说,其研究成果并不只反映出一个数量问题,其研究成果并不只是单纯的保存文献。对文献的辨析考证,是其立足点。正因为缺失了这个环节,使得以往的元诗研究的进展步幅不大。新的元诗研究从文献的辨析考证起步,才拉开了与前人研究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汉唐时期,史书数量和门类增多,史学范围逐步拓展,图书分类问题就凸显出来。史部成为独立的部类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从汉代的《别录》、《七略》到魏晋的《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书目》,从南朝的《七志》、《七录》到唐代的《隋书·经籍志》,史部逐步从其他图书门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类。这反映了史部书目在目录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重视,体现出史学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趋势。文章试图从对汉唐目录学经典著作的阐述,分析这一时期史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6.
王肃作为继东汉卢植和郑玄之后出现的礼学家,以其《礼记注》和《圣证论》中与郑玄有所不同的礼学观点,从而成为独自名家的一派,其礼记学著述及学说的传播与传承,对后世礼学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从集中在诸多礼学问题上王肃与郑玄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以及历经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的后世学者对王肃礼记学的各种观点的肯定与否,既呈现出传统经典学术传承中的时代性异同与特点,也表明在唐人标树的“礼是郑学”之外,还有值得后人关注和探析的别样的礼学观点及其学术价值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 ,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 ,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 ,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 ,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勰在定林寺编定经藏的经历,使其产生了深刻的编辑思想,这些思想全面反映在《文心雕龙》这部国学经典中。刘勰的编辑思想与西方古典作家群体编纂理念相较,明显克服了西方古典作家群体编纂理念零散、随意的不足,已经形成较为详备的编辑理论体系。同时,刘勰的编辑思想不仅蕴含着西方古典编纂理念中的合理因素,而且更具进步性和科学性。刘勰的编辑理论对编辑学学科建设及高校学报编辑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据抄本的缮写避讳形式,推断《红楼梦》容庚藏120回抄本的形成时代在道光元年之后。据此,进一步比勘此抄本与当时坊间流传的其他刻本之间的文本异同现象,论证容庚藏本实乃远于脂本、程甲本和东观阁本版本系列,而更近于程乙本版本系列。通过异文举证,考定该抄本在缮写时很可能参校了道光壬辰王评本;并以光绪丙子王评本、光绪大观琐录本等佐证容庚藏抄本并非《红楼梦》早期版本。同时,证伪了"它的存在已经使《红楼梦》120回抄本早于第一个排印本的结论成为可能"之判断。  相似文献   

20.
摘 要:黄虞稷《千倾堂书目》认为《农田余话》一书为张翼所作,现代学者多承其说;《四库全书总目》、周中孚《郑堂读书志》曾对《农田余话》的作者提出质疑,但并未确定其人;实际上,《农田余话》的作者确非张翼,而是元明之际的邵亨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