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孙爱霞 《理论界》2010,(7):152-154
明代天津文学有两股创作力量,即流寓文人与本土作家。明洪武至嘉靖,天津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流寓文人,他们的作品或描摹津门风光,或抒一时一地之感怀,文学样式涉及诗、文两种。嘉靖至明末,天津本土作家开始出现,并创作出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成就集中于诗歌。由流寓文人、本土作家的创作可知,明代天津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文学主流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正>深圳市龙岗区是一块培育文学的沃土、盛产文学作品的地方。在上级党委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这里的本土作家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神话"。作为最基层的文学园地,目前龙岗区有中国作协会员5名,省级会员20余名,市级会员30余名,其中1人为一级作家,2人为二级作家,6人为三级作家;出版作品四十多部,获得市级以上文学奖项二百余个,创办《龙岗文艺》、  相似文献   

3.
吴智斌 《人文杂志》2006,1(5):114-117
文章将作家性格、心理、气质、观念赖以形成和文学空间得以生成的精神上或地域上的本土命名为作家创作的"本命城"."本命城"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启示是非常广泛的,文章以沈从文的创作为个案进行阐述.沈从文创作的"本命城"湘西本土对其构建的"湘西世界"的启示,体现在山水民风、人性人情、风土习俗、情爱诸方面,作家创作中难以割舍的文化亲情由此得到例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人文杂志》2003,(2):89-94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引入的西方"文学"和"文学史"概念作为话语方式的权力、中国自本世纪初以来文学史的本土建构积淀等从深层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是异常复杂的,除了作家作品以外,文学期刊、文学社团流派、文学沙龙、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制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事实,作为文学史,如果这些现象和因素被略而不记,显然是有弊端和缺陷的,也缺乏历史应有的过程性.文学史在模式上不具备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俄罗斯文学是指与今天的俄罗斯读者群生活在同一历史和精神时代的俄罗斯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创作背景下, 后现代、女性文学和大众文学等文学模式在文坛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一切无不和"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本土裔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小说创作上一直保持着高产优质的势头,成为美国本土裔文学和更普遍意义的美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文章概述和分析了厄德里克在2000年后发表的几部长篇小说,从作品的主题、叙述结构、文化反思、政治干预等角度,揭示厄德里克创作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态势,提出其创作节奏的涌动不息,作品的丰富性,主题的延续和发展。作者认为,作家在创作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写作意图和个人文化参与愿望越发强烈,而创作题材也体现出丰富不竭的特点。厄德里克的小说创作是美国本土裔文学、美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方兴未艾的本土裔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汪曾祺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标志性的作品——短篇小说《复仇》。汪曾祺在创作思想上广纳各家,在艺术上积极吸收各种创作流派和作家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同时还在作品中对“复仇”的主题处理和小说文体的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从中不难看出,《复仇》的创作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的影响,主要是意识流手法和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学场与经济场、新闻场、娱乐场等其他社会场域相互作用,构成文学生成及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文化环境,即文学生态。新世纪以来,作家的创作心态无疑受到文学生态的巨大影响。文学营销中的"品牌策略",使作家被贴上"符号标签",从而影响作家形成自足的惯性心理。媒介权力的施控,催生了作家的媒介炒作行为,亦传递了作家创作上的速度焦虑。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霸权",驱使作家迎合读者读图的偏好,一方面仿明星式进行身体形象包装,一方面创作趋于影视化,这恰是作家趋附心态的显现。探究新世纪文学生态与作家心态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更深刻地从创作主体的维度理解新世纪文学的现状与走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被誉为"三驾马车"的何申、谈歌、关仁山三位河北籍作家在文坛上先后发表了他们的代表作,掀起了"现实主义冲击波"."三驾马车"的成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他们后期的创作在题材和文学视野上,以及作品的批判精神上也表现出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后诺奖"时代。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有三个问题亟待继续思考和讨论。首先是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的问题。一方面,莫言的创作与其说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不如说受到翻译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莫言的作品又吸引了一批翻译家,将他的作品翻译成各种外文,在全世界传播和接受。第二是文学经典与文学标准问题。诺奖的标准并不等同于文学的标准。最优秀的作品是已经成为文学经典的作品,这些文学经典绝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定的结果,它应该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和标准。第三是"诺奖"之后的问题。莫言获奖之后,中国作家没有了"诺奖"的焦虑,应该可以成为更加纯粹的作家,这样他们不仅越来越接近乃至超过了"诺奖"的标准,甚至可以参与创建文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俞绍初先生是我国知名的古籍整理专家、建安文学研究名家、文选学研究大家,其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建安文学研究、江淹研究和文选学研究三大领域。俞先生的建安文学研究基本围绕作家生平事迹考辨与作家文集的辑校编纂这些基础工作展开,重点集中在曹植和建安七子的研究上,不仅为建安文学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作家生平、思想乃至创作等方面的资料,而且为建安文学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文本。其研究成果不仅是新时期建安文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也为后人进行建安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江淹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江淹作品的整理与江淹年谱的编纂。俞先生的文选学研究是其最近20多年用力最勤的地方,与"新选学"的发展基本同步,是"新选学"研究的缩影和代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卓有影响的作家,方方的创作历程折射了最近30多年来文学观念及其社会效应的演变:当作家自觉规避意识形态权威及其他话语陈规的制约,其理性精神、怀疑态度赋予作品以批判性和反思性;而当作家以"游戏"心态对待创作,拘泥于主流话语、流行趣味而缺乏自省,便会导致文本叙事间距的丧失,使文学失去穿透现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是近年来活跃在世界文坛上的一位华裔作家,她的作品在华人文学中有着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20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细读以及对严歌苓各类创作访谈的研究,分析了作家严歌苓的移民身份、女性立场以及民族集体的创伤记忆对其创作动机、创作心理和作品人物形象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故乡是血地"是莫言小说的根本创作原则,它表明莫言在小说创作中极为尊崇长期在故乡凝结的厚实的生活和生命体验,并藉此开拓出自己文学的博大境界。对于新时期以来卓有成就的乡土小说家而言,这种创作原则具有普遍意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样几位成就巨大的陕西籍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秉持这一根本创作原则的。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的这一根本创作原则与鲁迅、茅盾等现代作家主要践行的"现代性"话语创作和以赵树理、柳青、浩然等为代表的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主要从事的"党性"话语创作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上获得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成为观察和衡量百年文学史上乡土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5.
文学风格,除了指作品的风格、作家的风格外,也指流派、阶级、民族、时代的风格等。然而,不论用于任何范围,文学风格的基础,总还是作家作品的风格。因为上述风格,是通过作家作品的风格表现出来的。所以,研究文学的风格,也应当从作家作品入手。一作家风格,是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稳定的创作个性,也是贯串在其全部创作中共同的、反复出现的艺术特征。它体现着作家的立场、世界观、特殊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6.
文学地域性虽然始终客观存在,但地域意识却需要共同想象和深度唤醒。地域作家的判定标准是作品而不是籍贯,要以此审视地域文学史写作。研究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作家,要探究文学家族、文化人格、原型意象和其精神望乡,重视"乡邦文学"小传统,建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域外籍作家,要以他者文化镜像打破本土地域文化与文学某种与生俱来的熟悉和由此产生的熟视无睹,诉求自我身份的比较确立。  相似文献   

17.
孙旋 《江汉论坛》2005,(6):134-135
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创作异常繁荣,曾以"知青文学"在新时期文学中留下耀眼刻痕的知青作家们,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念驳杂的特定时代,用如椽之笔抒写对社会现实和民族未来的深沉思考、执著探问与艰难寻觅.本文试就这一时期的知青作家的代表性创作进行研究分析,探究作品的独特内涵与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18.
司马相如与扬雄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相如和扬雄均为西汉散体赋代表作家 ,并各自在创作上取得了较高成就。他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 ,但更多的是表现在人生观、文学观的作品意蕴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广西文学兴起了新的创作高潮。这一时期,广西作家创作新成果整体推出。长篇小说创作渐入佳境,散文创作势头看好,诗歌、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寓言创作方兴未艾,青年作家创作锋芒正劲,广西作家作品被译成外语在国外出版或以繁体中文在海外出版。  相似文献   

20.
在北美华人文学中,无论是华文创作还是英文创作,许多作家都在作品中通过对故国历史的描写,展示个人记忆。在这种故国历史的书写和个人记忆的呈现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背景和以不同语言创作的作家们,在自己的笔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创作风貌和文学特色,而他们这些各自不同的风貌和特色,正构成了北美华人文学的某种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