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对深化沿线各国商事交往提出了新的挑战,世界范围内现存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途径并不能满足处理“一带一路”倡议下可能产生国际商事纠纷的需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对新加坡国际商事法庭和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法院的研究,认为我国设立国际商事法庭有其必要性。必要性一方面在于国际商事法庭的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在于其可帮助我国处理不断激增的涉外案件、减少文化冲突等。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遗产“丝绸之路”是世界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产物,“一带一路”是继承与发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从世界遗产视野探讨“一带一路”具有独特性。“丝绸之路”由李希霍芬在其《中国旅行报告书》中首次命名,而“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自2013年9月7日首次倡议到2015年3月28日正式推出,有一个认识与规划的完善过程。“一带一路”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其空间范围必将扩展至全球;其沿线任意两点间的交通类型千变万化,需要提前预备各种交通类型方案;其建设与维护离不开安全保障,沿线交通中转地与集散地的基础设施是建设的关键内容。“一带一路”作为中西方经济、文化、政治、科学技术成果的物质载体,必将成为21世纪初叶人类文明主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指明了方向。梳理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理论和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及成果。研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友好合作平台,智库合作在其间发挥着润滑剂和推进器的作用。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可忽视的大国和中国最重要的邻邦之一。中印智库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印智库合作面临着重要历史机遇,双方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人文交流迈向深入、智库高端人才集聚、权威意见需求迫切;与此同时,也需应对来自第三方力量和不确定因素冲击、制度化约束和独立性缺乏、国际影响力话语权较弱等带来的挑战。提出通过强化政治互信交流、着力培养智库国际影响力、共建共享学术平台及研究成果等发展对策,推动中印智库合作可持续发展,营造两国智库间的友好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背景下,研究我国工业产业内升级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分析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的状况,提出工业产业内升级是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础;利用雁行理论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路径,并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工业产业内升级的促进作用。利用实证检验和回归分析,指出工业产业内升级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具有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对外投资一直是建设中的重点内容。选取2007—2016年10年间5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计算中国对沿线国家OFDI的绩效和潜力。通过计算发现,在倡议提出后,大部分国家OFDI的绩效都在增加,但投资潜力较大的国家只占少数,且欧洲地区国家OFDI的潜力普遍低于亚洲国家。运用东道国GDP、国家风险指数、劳动力占比、技术禀赋四个因素回归分析投资区位的选择,指出中国对不同绩效和引力的国家投资动机不尽相同,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对世界出口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50国的出口现状进行研究。分析2007—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及出口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2012—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50国的出口额及出口产品的现状并对国别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施“一带一路”这一中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空间战略、经济战略、跨越海洋走向世界的大发展战略,导致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时空转换,必然要求强化“向海的社会意识”。“一带一路”战略为海洋意识提升预设了逻辑步伐:“一带一路”现实要件应然要求并设定海洋意识从传统边缘化状态中剥离,型塑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涵;战略目标实施方式与海洋意识演进机制的契合必将促成“向海的社会意识”上升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因子。海洋意识由传统薄弱状态转化为社会意识的关键要素,再上升为民族精神因子这一逻辑进程与精神嬗变,必然提振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两者之间现实应然、过程使然、规律必然关系之有效确认,必将有助于把握和挖掘这一伟大战略实施的当代社会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依据全球治理理论构建金融规制体系是各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有效渠道,而作为全球金融治理领域内除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外的另一种重要力量--跨国规制网络,正在全球推动着“硬壳”金融软法的发展、最优金融规制体系的形成和应对金融危机的全球性合作。跨国规制网络以协商一致为基础,具有灵活性、专业性、及时性等优势,尽管“软法”性质的跨国规制网络存在分配问题和执行问题,但是政治因素与国家利益考量也使得它的有关规则得到良好的遵从。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作为实现中国梦目标的战略之一,旨在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合作中存在的政治互信不牢固、经济互惠不坚定、机制建设不稳固等问题,挑战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可能性、可行性和稳定性。该文认为,通过增进政治互信、巩固经济互惠、创新合作机制,将在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关系中,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际认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大批企业走出去并开始谋划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布局。然而,沿线国家的制度、法律、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可能造成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方式和战略布局进行规划和指引。基于企业投资意愿的视角,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12—2016年商务部投资项目信息数据库中我国企业发布的对外投资项目信息进行分析,对项目分布的国别偏好和产业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在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在发达国家的投资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给出一系列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该倡议符合沿线国家发展要求,得到了普遍的赞誉和支持。英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宣布加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行列,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以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联系SITC三分位商品贸易有关的数据,并结合GL指数、MIIT指数测度2007—2016年中国和英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结果表明:中英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在两个国家的贸易中占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其中制成品十分突出,尤其是SITC5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然而SITC0~4类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比之下却比较低,STIC8类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要比SITC5~7以及SITC9类产品低。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扩大中英产业内贸易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一带一路”建设中广东区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系统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及综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广东区域城市群综合协调发展情况总体较好,但城市之间差距较大;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迫在眉睫,广东21个城市中,经济、社会与环境三大子系统均衡发展的城市1个,某个子系统发展指数滞后的城市6个,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滞后的城市14个;珠三角地区各城市协调等级全部属于协调类,从协调度评价结果分布来看,已经形成梯度发展的态势;粤东城镇群、粤西城镇群和韶关都市区协调度和协调类型明显逊色。依据此结论,论述了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落实振兴粤东西北地区的政策,各区域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加以调整发展,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提升城市协调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国际航天合作对在“一带一路”区域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必不可少,因而对该倡议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政策,卫星应用、尤其是通过卫星应用建立“空间信息走廊”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进行国际航天合作的核心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不一,法律完善程度和各类具体制度差异甚大,航天发展水平和需求也参差不齐。在此背景下,国际技术转让、相关权益的分配及保护、卫星应用的相关法律规制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应采取“双管齐下”的规制路径,在国际层面,一方面利用既存资源促成国际合作,另一方面采用软法以及条约的形式搭建新的合作框架;在国内层面,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全方面完善相关立法,以达到逐渐实现航天活动透明化,乃至促进国际合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近期提出的一项重大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服务贸易作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有利契机,努力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利用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和增长率及全球占比等数据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并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服务贸易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契机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十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合作的新亮点。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为研究样本,利用2001—2019年跨国面板数据,从空间视阈运用动态空间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检验了要素禀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效率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类别商品贸易的合作潜力,进而结合二维矩阵思想依据要素禀赋和贸易潜力的适配性提出未来释放贸易合作潜力的路径。研究结论表明:基于互联互通指数构建空间互联互通矩阵,检验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存在时间—空间双重正向依存关系,自然资源要素和资本要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劳动力要素方面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创新要素的贸易促进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在控制变量方面,东道国经济规模、工业化程度、城镇化水平、两国间存在共同边界、签订协议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均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合作,地理距离仍然是阻碍双边贸易合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双边贸易合作还会受到非效率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合作尚有较大拓展潜力,以上结论经过贸易距离矩阵和经济地理矩阵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异质性方面,进一步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存在明显产品异质性特征。在贸易效率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效率不断提升,尚未达到“最优状态”。从贸易潜力层级看,再造型贸易伙伴数量最少,成长型贸易伙伴居多,不同类别产品贸易潜力层级结构呈现非均衡结构特征。最后,结合二维矩阵思想,依据要素禀赋与贸易潜力的适配性,可将贸易伙伴划分为集约高效型、效率引领型、稳步提升型和规模扩张型四类贸易伙伴,在此基础上提出单边突破式、扬优补短渐进式和跨越式三种贸易潜力释放路径,为促进“一带一路”实现“贸易畅通”,高质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一带一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国家经济联系的研究是推进沿线国家合作相通的基础,基于 GIS 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一带一路”的空间可达性,进而引入引力模型,测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度,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引力格局划分方法。研究认为,“一带一路”中国地区主要节点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通道”型空间特征;西安是“一带一路”起点地区的质心城市,承担了中国境内大部分区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国家及地区的联系,沈阳是东北地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区域特征明显,具有强经济联系的国家有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等,较强经济联系的国家基本为中亚区域国家,主要是蒙古、哈萨克斯坦、波兰等,欧洲区域的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经济联系强度,将“一带一路”经济带分为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中蒙俄、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纽带,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三大区域应该加强优势互补与贸易相通,打造城市群与重要节点城市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学生选择来华留学。“十三五”时期,上海教育将对外开放的奋斗目标设定为“到2020年建成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和最受欢迎留学目的地城市之一”。为适应来华留学生生源结构的变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以金融市场课程为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金融市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