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北京学研究”栏目入选为教育部“名栏工程”。这次“名栏”评审,全国共有24种“特色栏目”入选。  相似文献   

2.
创名栏不容易,要保持名栏更不容易,《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研究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首先入选的16个栏目之一。六年的名栏建设有得有失,其成功的原因在于重视编辑队伍建设、开放式办刊以及聘请优秀的栏目主持人。而面临的困境有稿源不足、稿酬不高、编辑待遇太低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影响名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校学报名栏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色栏目是高校学报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个性化已成为当代学报的生命线,高校学报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学报要进行名栏建设,离不开编辑的思维创新,同时,特色栏目形成品牌效应,可以体现学报的风格与品位,也是学报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名栏”建设内涵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教育部筹划的学报名刊、名栏工程已正式启动,受到了各方的密切关注,一些学报积极行动,鼎新革故,扬长避短,在名刊名栏建设中先行一步,为其他学报树立了榜样。名刊名栏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名刊名栏建设中,学报只有更多地注意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地域文化研究、编辑队伍建设,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深化和拓展.自2004年名栏建设方案启动以来,已进行了两届评选工作,有37个名栏入选.对这些名栏建设的经验加以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其具有发挥学科优势、坚持特色发展,强化质量意识、坚持内涵发展,博采优秀成果、坚持开门办刊,鼓励学术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从中可得到如下启示:学校要高度重视名栏建设,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支持力度;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栏目宗旨和定位;密切联系学校科研,为学科建设服务;借助专家力量办刊,推行栏目主持人制度;培育强大的作者群,广泛吸纳优秀稿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学术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10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方案实施以来,有关名栏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三年来,专家学者对名栏的涵义与功能、名栏与名刊的关系、名栏与特色栏目的关系、名栏建设的方法与措施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对这些研究成果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将有利于厘清名栏建设的思路,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名栏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江泽民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的意见》,更好地发挥高校社科学报的重大作用,教育部决定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经过七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6家高校主办的期刊入选"名刊"行列,16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栏目入选"名栏"行列。《宁夏大学学报》如何更好地按照《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本刊的特色栏目办成名优栏目,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宁夏大学期刊人应该考虑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也是宁夏大学进入第三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后对本刊提出的新的要求,更是适应宁夏大学新的发展乃至宁夏出版界新的形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于2004年推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名栏”工程,其核心目标是激励高校社科学报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为依托,努力办出具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和社会知名度的精品栏目。从2004年至2014年,高校社科学报的“名栏”工程建设已历十年,它提升了高校社科学报的学术质量,推动高校社科学报不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品栏目,从而获得了较好的学术效应和社会效益。在此十年时间里,全国各地高校社科学报纷纷为创建“名栏”而努力,它们通过强化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区域优势、约请专家写稿和名家主持、促进学报、学者与编辑的共荣共进等方式,推动高校社科学报的学术品位的发展,实现了高校社科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效应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9.
“名栏”是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的展现,是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具有较高学术品味、技术水平和编校质量的品牌栏目,是学报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学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创名栏,编辑主体要树立完美意识,博采众长,一要精心策划,彰显特色;二要做精做强,突出质量;三要贴近读者,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发展至今,栏目的特色化建设成为一种共识性追求和努力方向。教育部名栏工程的建设,为入选期刊在品牌知名度、办刊经费、来稿数量等方面带来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为诸多期刊的特色栏目建设提供了探索经验与示范作用。"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跨越式成长提供了重要契机,特色栏目在讲究品牌和特色的同时,要实行期刊学术质量和编辑含量两手抓,在研究对象的扩展深化、方法研究的转型升级、平台的多渠道搭建、编辑含量的全面提升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