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透析大学生“负翁”消费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负债消费的现象,原因是社会消费意识的增强、国外消费思潮的影响以及家庭动因等等,对于这种现象高等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引导和控制,要将消费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教育活动;要针对贫困生求学难的实际,完善资助体系,健全大学生借贷机制;以及普及信用知识,加强诚信教育,促成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2.
借贷、投资行为对家庭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理清其中关系,有利于建设消费型经济.利用微观数据构造家庭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分为经营、投资和筹资三类,分别与家庭日常收支、投资与借贷行为相对应,对现金流的实证结果表明借贷与投资行为都明显促进了家庭消费.在投资行为中,房地产投资对消费影响最大,金融投资影响微弱;借贷行为对消费具有带动作用,但不是体现在需求弹性最小的日常生活消费上;投资、借贷行为是通过增加家庭净资产和提升幸福感来实现对消费的拉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校园贷为迎合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监管不严,审核不明,借贷风险大利率高等原因,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对不良校园贷的经营模式和危害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归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研数据,从借贷素养、投资素养和风险素养三个层面探讨了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家庭借贷素养和投资素养促进城市家庭的正规金融借贷,对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影响不显著,但投资素养仅对银行无抵押贷款存在正面作用,同时风险素养的提高会阻碍家庭的银行抵押贷款、高利贷和小额贷款行为。此外,金融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省会城市家庭的正规金融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5.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农户借贷各有特点。通过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陕西咸阳渭北地区(长武县、彬县)对8个村102个农户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传统农区农户借贷需求大,借贷资金更多地用于资金量大的家庭消费项目、农业生产以及高效农业上,资金供给主要来自民间借贷,农村信用社不能满足农户对借贷资金的需求;针对农户资金借贷的需求和供给状况,提出了促进传统农区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华南民族地区乡村中借贷情况较为普遍,借贷种类呈现多样化,利率逐渐升高。债户以中下层农户为主,主要用于衣食、婚丧、宗族活动等消费途径,多属短期借贷,需要抵押。民族之间的高利贷对民族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教义学的角度可以看出,多处罗马法原始文献表明消费借贷是一种要物契约,即伴随着订立契约之合意、当事人通过让渡一定量的替代物而成立该种契约。然而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这些原始文献还呈现了愈发重视合意要素的价值之趋势,如在所谓的交付的“去实物化”(“短手让渡”)中,在合意确定返还的地点和时间问题上,在与交付同时做出的返还替代物的庄严承诺(“要式口约”)中,以及在承诺提供消费借贷的要式口约中,均可看出此点。所以,罗马法体系中的消费借贷,既有法学家们从抽象意义上界定的要物契约,也有实践所催生的合意契约。这一历史考察,加上对古老欧洲大陆的近代民法典和各种软法草案的评价,有助于我们透彻理解欧洲民法学界关于要物消费借贷和合意消费借贷的二元争论。这些争论忽视了两种模式和谐并存之可能;而实际上,这种解决方案在罗马法中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8.
"消费性借贷"是指借入方借入资金后用于生活消费的借贷行为.由于其计息标准是由市场行情所决定,所以其利息也是市场分配规律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的结果.市场分配规律只能分配"新增加的社会财富",故可以推知消费性借贷也具有生产性.消费性借贷促成了商品的提前消费,使商品产生了"时间移位".消费性借贷之所以具有生产性,是由于"商品的时间移位"和"商品的空间移位"(商品运输)提高了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般能力",也就是可以生产效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消费存在着较大的内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消费分层。作为家庭消费的延伸,大学生消费亦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以恩格尔系数作为大学生消费分层的依据,重点对家庭经济、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所作比较分析表明,家庭经济、文化因素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机制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与大学生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对大学生的消费分层无显著影响;而家庭文化对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与消费分层均有显著的影响,父母所处的职业阶层越高,大学生消费支出越高且相应的消费阶层也高,父母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分层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消费分层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参加学生组织对大学生消费分层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西248家农户资金借贷现状的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农户对于资金借贷需求逐年上升;农户资金借贷主要来源是民间金融,而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比例逐年提高;借贷资金主要投向于资金需求较大的生活消费项目和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非农领域及高效农业项目,总体上生活性借款比重有所增加而生产性借款比重有所下降。文章针对西部地区农户资金借贷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资信评估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学生贷款和个人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的经验基础上 ,详细地设计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网络化的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档案以及信用评级体系 ,包括学生在校个人信用的信息来源与登记、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学生网络信用报告的编制 ,探讨了助学贷款的奖惩机制和追债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发展使得新型金融产品应运而生。校园贷具有数额小、效率高、门槛低等优势,吸引了有超前消费需求的在校大学生。由于平台监管缺失、大学生消费非理性等因素,校园贷滋生出了高利贷、骗贷、裸贷等乱象,部分行为还构成了违法犯罪。与其他网络贷款方式相比,校园贷具有借款对象单一性、贷款方式隐蔽性、抵押方式非具象性、催款手段违法性、受害学生犯罪转化性等特征,导致校园贷走入迷途。为了有效规范和严格治理校园贷,可以通过建立犯罪防控体系、促进联合监管、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等路径,将校园贷引入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实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课外文化消费对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 ,提高其综合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课外文化消费主要特点、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课外文化消费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补充,是后者运行欠佳背景下探索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新形式;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额度、用途、贴息、风险补偿和还贷时间等方面与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相同,同时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包括贷款对象、贷款发放办法与贷款条件,贷款的用途、额度、期限、利率,贷款的担保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对于产业结构的引导日益加深。在按照市场变化调整产出结构的同时,更要优化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为了使消费结构科学合理并真正能够实现宏观调控,本文首次提出从投资与消费、居民消费总水平和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三个层次设定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目标,编制拟定了若干基于居民消费总量增长的消费结构优化概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消费变动趋势,提出着力引导消费倾向,统筹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协调拉动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人情消费严重.这是因为他们想要交流感情和得到实惠,寻求归属和实现自尊,交换物化或非物化的资源.这种轻人情重功利的人际交往,给大学生带来被剥夺感、挫折感加重等不良影响.因此,学校要通过倡导主流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际交往、建立和完善社会控制机制等方法,来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银行惜贷、部分学生贷不到或者不还贷等现象。对此,文章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导致如此的原因,并提出5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诚信原则是民事活动最核心、最基本的原则,当前大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学术研究,就业求职以及助学贷款等活动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学校诚信教育中的缺失,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信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既要靠家庭和学校教育,完善和健全他们的公民人格与公民意识,也要靠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约束。  相似文献   

19.
关注大学生理性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高校承担着教育、培养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所以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现状,提出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助学工程”在高校已成为一个敏感话题 ,银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银行对学生的助学贷款却一直犹豫 ,根本原因在于对学生能否讲信用持怀疑态度 ,本文就大学生的信用道德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