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举制在中国近代的遭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科举制在中国近代受到的遭遇恐怕是最缺乏理性的。当文官制度在西方普遍推行的时候,作为文官制度渊源的科举制却在中国走到了尽头。科举制在故国和彼邦如此不同的命运,除了科举制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发展日益腐朽和僵化以及人们对科举制的片面理解以外,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国社会尚未产生一种需要新的政治秩序的基础,因而科举制向更先进干部人事裁判制度的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相反,西方文官制度虽然取材于科举制,但它却是一种新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评析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兴于隋,盛于唐宋,废于清末。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西方现行文官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文章对科举制的弊端和镜鉴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兴起的英国文官考选制度渊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这一制度成为西方各国仿效的蓝本而盛行至今,而沿袭1000多年的科举制此时却趋于衰亡。究其原因是中国科举制中公平竞争原则的完全丧失而文官制吸收了这一原则精华并使之制度化导致。揭示出两者不同结局的本质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古代中国行政体制的核心。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特点鲜明,这些制度不仅保证了古老中华帝国的有序运转,对当时的许多国家乃至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几乎蕴涵了现代公务员管理的主要环节。鉴古而知今,深入探究古代文官制度的嬗变历程并剖析其现代启示价值,对于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在晚清废除是其自身弊端和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科举制的废除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以及中国新兴知识分子的形成,而且究科举精髓被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借鉴,甚至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也在某种程度上与科举制有相似性。此外,科举废除所产生的诸如社会秩序的动荡、传统知识人对国家向心力的丧失,等等。所以,科举废除是利是弊,我们需要从两方面来评价。  相似文献   

6.
历经百余年的西方公务员制度王梧西方公务员制度,或称文宫制度,是西方政治体制的基本制度。它产生以来逐步与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对消除政府官员的腐败和保持行政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起着积极的作用。以中国古代文官制为模本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历史作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历史作用刍议张显清本文作者认为,科举制对中华文明的最大贡献在于,打破了以往在选官用人制度上的血统、门第、财产的限制,以科考成绩优劣为主要依据,建立在某种程度的择优录用、公平竞争基础之上。和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是历史性的变革和进步,并且对西方文官制度...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废除后,学堂选官为选官正途。学堂选官是由科举制通向现代文官制度的桥梁和中介,它决定了清末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和特色,使其成为选官制度的附庸。该选官制度实施的结果是自行瓦解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命运关系到我国四个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为此,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我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发展、内容及特点,使其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革命的推进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官制度;旧的官吏制度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和自由平等思想为建立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的科举制对其文官制度的建立起了借鉴作用。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英国的发展,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举制,在西方人眼中是美妙的有利于中国统治的制度,故西方侵略者千方百计要毁灭它;但它到清末实质上已是弊病累累,故在国人眼里尤有识之士眼中它是令人憎恶的制度,他们千方百计改造它、废除它,恰巧合了侵略者的意。在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若干条约制定上西方侵略者对垂死的科举制更补上一脚,直至它彻底废除。  相似文献   

12.
论明代科举发展对选官世袭制的遏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中的世袭制是维系贵族特权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动乱和腐败蔓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科举制的实行使选官世袭制受到遏制,但是唐宋在发展科举制的同时还保留了凭借父祖官职入仕的门荫和恩荫制度,这实际上是选官世袭制在新形势下的遗存和变种。明代科举制发展到鼎盛,选官必由科举,非科举者毋得授官和扩大科举取士数量等措施的推行,有效地遏制了长达数千年的选官世袭制,确立了远比唐宋更为完备的名实相符的以文官考试为基础的科举政治,对社会的稳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中国乃至人类行政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它萌芽于南北朝,始于隋而成于唐,终止于清末新政时期,历时1300余年。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一直伴随着众多的纷纷毁誉,诅咒者有之,沤歌者有之。前者低其为万恶之源,千古罪孽;后者誉之为现代文官制度的渊源,理性行政的鼻祖①。对于科举制的研究,历来是中国政治制度史、教育史、文化史中的显学,中外几代学人在这个园地里深耕熟耘,成果累累,几乎题无剩义。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似文献   

14.
黄留珠副教授所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一书,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是作者古代管理思想系列研究之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我国巨大的历史遗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那样在选官方面严密、完整、连贯。许多优秀的成份,如考试体制的完整,方法的公开、平等则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官制度所吸收。本书从纵的考察方面概括介绍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科举考试制度及其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始于隋代,历经唐、宋、元、明,于光绪31年(1905),清王朝覆灭的前夜,结束了其长达1300年的历史。它曾享誉全球,一些国家或仿效科举制,或借鉴科举建立文官制度。西方学者认为,科举是中国在精神领域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建立以后,几乎每一位中国土子都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各朝的政治家与名臣更是多数通过科举才登上历史的舞台。科举考试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相对封建社会其他的选士制度,具有一定的平等、民主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在史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文官义务是文官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清一代文官义务较多,主要可以分为清朝律例规定的义务和因其道德伦理而产生的义务两类,但在实际中这两方面的义务有很多是互相交叉的。把文官义务与惩戒制度进行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官义务的履行,而结合文官惩戒制度探讨文官义务,也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官义务的具体内容,把握文官义务的内涵。清代文官义务对清朝有重要影响,对当代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权力制约权力是保持社会管理稳定有序的积极原则。因此,监督机制在任何一个政府机构中皆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其运转功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行政机关的权威和效率。所以为了保证行政系统运转的有序性、稳定性和方向性,就必须设置科学管理的监督机制。中国传统文官(职官)制度中的监察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提高古代社会管理与控制水平,促进发展封建社会政治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五权宪法理论,欲图以中国传统文官制度中的监察和考试制度,来充实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原则。故认真分析与比较研究中西文官制度中的监督机制,不仅可以借鉴与吸取有益的历史经验,而且对当今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话语:科举是中国古代最为健全的文官制度。它渊源于汉,始创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两代。如果从隋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有整整1300年的历史。科举制度还曾"出口"越南、朝鲜等国,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始于19世纪的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其创立也与中国科举的启发相关。孙中山在《五权宪法》等演讲中反复强调: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胡适也说:"中国文官制度影响之大,及其价值之被人看重","是我们中国对世界文化贡献的一件可以自夸的事。"(胡适:《胡适文集》第十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8页)  相似文献   

19.
致仕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代,统治者大量继承了前代的做法,又依据本朝的实际情况多所更张,形成了独具本朝特色的文官致仕制度。对明代文官致仕的年龄、待遇问题进行细致爬梳可知,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致仕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重评科举制度 --废科举百年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举制并非像现代人们的印象那么黑暗,以往人们的对科举制的了解和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客观,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价.今人对科举制的偏见,多是囿于清末人士对它的否定评价.其实古代不少文化名人也曾称赞过科举,从隋唐至明清,许多人将科举考试看成是一种"至公"的制度.为科举制平反,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已成为一股思潮.对科举制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并为现实的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