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明代以来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考察,揭示了明清时期契约文书在贵州清水江这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使用情形。自明至清,清水江地区的契约文书书写格式经由了规范到灵活多变的过程,同时亦多与地方社会文化相契合,颇具地域性、民族性的书写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契约文书的传播、使用及书写格式的变化,反映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观念的增强和固有习惯的变迁,进而言之,即从“插草为界”的“无法”习惯逐渐向“各具契纸”的“有法”习惯转变。而契约文书的传播和书写格式的变化,亦为观察不同地域生活习惯变迁和民族融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具有数量大、时间长、区域广、价值高等特色的清水江文书是深入了解西南地区和乡土中国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土地买卖、地权转移是清水江文书的主要种类,“白契”、“红契”并存而又以“白契”为主的文书显示出了地权转移“亲房优先购买权”、“典卖”或“借钱借谷以田抵押”、“亲属间买卖以市场惯例操作”、“中人或房族人作证”、“多不惊动权力机构和政府”等特征;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规制及其房族亲族等的仲裁作用使得清水江流域的地权转移在近代一直稳定存在和延续,并使土地资源因人口分化与经济变动得以顺畅而有效的配置。又其地权转移文书的内容与书写格式与汉族地区的极为相似,表明近代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市场经济因素与江南经济发达的农村相比差别不大,甚至某些方面更加灵活和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徽州文书统计计量的标准,而这却是徽州文书整理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已发现的徽州文书,应以其形成和留存方式的内容完整性与独立物理存在性为计量标准确定的基础,由之,确定以“份”和“部”为基本计量单位。其中,“份”的概念多运用于以页、张等形式存在的文书;而“部”的概念多运用于以卷、册等形式存在的文书。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中“所 动 者”格式等同于“所 动”格式而与“动 者”格式对立。该格式中的“所”字的作用在于指代,语法意义较“实”;而“者”字的语法意义已经虚化,是个形式代词,它只起着语法结构上的完形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民间收藏的一张同治五年继嗣文书,重点关注了立嗣继承的历史原因、继承人员选择原则、立嗣文书的有效性等问题,并根据该继嗣文书的时间标示,展示了“长时段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古译经“V (O) 来 时量短语”格式中的时间方位词“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语法化为助词,之后被动态助词“了”替代。至迟在元代,现代汉语“V 了 时量短语”格式最终形成;相应地现代汉语“V 了 时量短语 O”格式也在元代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死活+VP”格式在语义表达方面,表达背离性的“结果义”和一致性的“行为义”;在语用功能方面,该格式普遍具有凸显“VP”的功能,同时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还具有特殊的“反驳”功能;在句式联系方面,表“结果义”的“死活+VP”格式不能形成取舍句,而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一般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8.
0 “越来越X”是个十分活跃的格式,它是从“越……越……”发展而来的固定格式。如:“越来越大”,“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看不起他”。从语义上分析,“越来越X”是“表示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如“越来越大”是表示“大”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越来越看不起他”是表示“看不起他”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越来越X”在句中经常充当谓语,也可充当定语、状语、补语和宾语。如: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上诉人”作为与上诉人相对应的“对方当事人”的称谓,已广泛使用于包括刑事和民事案件在内的第二审程序中。例如,在国家司法机关制订的多种“诉讼文书格式样本”①里,都规定了,上诉状、第二审刑事、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等几种用于第二审程序的诉讼文书要写明“被上诉人”一项。对于“被上诉人”的学理解释则见于诸多法学专著和教科书里。如《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把它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称谓之一:当事人的称谓因不同的诉讼阶段而有所不同,在第一审的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称原告、被告;特别程序里  相似文献   

10.
“谷出入簿”是目前学者对出土简牍文书分类整理中的一大项。在被归入“谷出入簿”的文书中,有“付受”信息的简与其余简在性质上是有差异的。有必要将谷物“付受”文书单独分出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阿斯塔那89、169、170号墓和哈拉和卓50、99号墓中出土的相关文书不是简单的“财物疏”或“僧尼名籍”,而应是佛教僧侣对布施物(儭利)通过唱卖、唱买而进行分配的分儭文书,也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佛教僧侣分配儭利的最早记录。这些文书中往往用“施”“士”“食”“■”等表示布施之义,其结构主要包括含有许多僧尼名录的分儭文书和以某一名僧尼为主的分儭文书,儭利分配的结果往往用“佘”“少”“长”等记帐符号来表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除直接用时间名词、时间结构表示将来时态外,还常用“将”、“要”等虚词来限定动词以表明将行事态。“将”、“要”是表将来时制的专用语法标记,它们有固定的句法格式及相关格式,虽然“将”、“要”在句中的句法功能基本相同(充当状语),但二者有明显的句法差异:否定式不同;修饰限制的结构成分不完全相同;出现位置不完全相同等。此外,“将”、“要”同动态助词“了、着、过”有一定的和关系共现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大量的司法文书实例看,文书的写作者一般都熟悉法律,也掌握每个案件的事实,这两方面的失误固然有.但更多的错误却在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表述方面.所以有必要从司法文书的语体方面研究其语言特点.语体是人们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是为社会交际服务的.交际的范围和领域不同,就要求形成不同的语体.语体是结构形式与语言风格的综合表现.司法文书作为实用文体的一种,其语体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特定的格式内容;二是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其格式内容,主要是诉讼程序的要求.比较而言,格式内容是容易掌握的,而把握语言风格却非易事.司法文书语言首先是法律语言风格的体现,即为了适应政法系统的交际场合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时使用自己的语言所产生的特殊语言格调.语言风格离不开语言材料的使用和选用,二者是语言风格的物质基础,不容忽视.语言风格和语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其联系.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铼尚实,诗赋欲丽.”这反映了语言风格和语体之间的某些联系,说明了不同语体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有所不同.实用文体语言具有规范性、准确性、以书面语言为主的特点.司法文书由于用在特定的交际场合,要求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作为实用文  相似文献   

14.
尽管清水江文书已有50万件的估计,但已探明的明代文书只有13件,且地域只是下游地区的三穗、天柱、锦屏3县。然而13件文书遗存却是该地区弥足珍贵的文物,又给我们研究这一地区明王朝时期苗侗民族经济社会史提供了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在对文书契式的书写格式研究可以确认几点认识,第一,明代清水江流域有成熟的契约文书;第二,明代清水江流域契纸是徽州契约的移用;第三,明代契纸是清代契约的模版;最后,作为“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地纳入国家行政区域是文书流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移民史之研究,较少关注契约文书中的普通移民,亦缺乏精细而微观的探究。清水江文书中的外来人口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主要来自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集中于嘉道时期,大多为亲友或同乡,有的则熟练掌握契约文书的书写格式,并非目不识丁。这些外来群体以原有的社会关系为基础,通过租佃买卖山场、担任中人或代笔、联姻、改姓等方式构建新的社会网络,最终在异地他乡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熟人关系网。社会网络对外来人口的迁移、生计与定居都有着重要影响。外来人口的在地化或是一个不断建立和拓展社会网络,获取生存空间与社会资源的过程,由此,不同地区之契约文化能够交往交流,不同民族之人群得以交流交融。对清水江文书中外来人口的社会网络分析既是一种研究方法的尝试,也是进一步发掘契约文书研究价值、拓展移民史研究资料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评30年代初期国民党政府文书档案改革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评价30年代初期国民党政府文书档案改革运动,首先自然要弄清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和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次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从1933年国民党行政院六月会议到1935年档案整理处的被裁撤,恰好二年的时间,为了使文书档案工作管理科学化,在内政部次长甘乃光的主持下,展开了革除原管理弊端,创新管理方法的广泛讨论。结果国民党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征集、多方研究,最后以内政部“文书档案连锁法”作为改革的最佳方案,于是“文书档案连锁法”成了这次改革的最直接收获。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法院司法工作“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的建设背景下,裁判文书显示出“司法索引”的功能定位,其改革孕育了裁判文书司法索引的萌芽形态。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阶,实质上引发了人民法院裁判数据改革,裁判文书实现了从“被索引”到“索引化”的转变,司法索引功能定位形成;“要素索引”形态的出现,标志着裁判文书司法索引形态成熟。以知识为中心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开启了裁判知识改革,裁判文书司法索引迎来从“要素索引”到“知识索引”的形态突破。为实现裁判文书司法索引形态的突破,需要进一步深化裁判文书改革,深推人民法院裁判数据改革,深耕人民法院裁判知识改革。  相似文献   

18.
简化裁判文书体例和说理是提升诉讼效率、适应小额诉讼程序改革的基本要求。当前,通用的裁判文书格式固化、式样单一、内容繁杂冗长,已无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效司法的需要,难以与小额诉讼程序完全匹配,束缚了小额诉讼程序改革。简化裁判文书、提高诉讼效率,需要从增强法官的专业能力出发,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在加强说理和法治宣传的同时,对裁判文书的体例结构进行适当简化,创新裁判文书的式样,拓展无裁判文书适用的案件范围,完善当事人司法监督和权利救济渠道,做到程序规范、格式简化、说理透彻、处理得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小额诉讼程序改革,体现法治精神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荆楚方言中的一般否定格式含“N都没V”、“没得……的”、“一个不V”等形式;含“不是”的否定式判断句包括“NP又不是那别个”等形式;对比句中的否定格式含明比和暗比两种形式;拷贝格式中的否定格式含“要(得)A不得A”等形式。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出土唐前期给粮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前期给粮帐文书进行了复原,探讨了文书的登录格式,进而剖析了其写作年代、给粮标准、文书的性质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批文书写于唐贞观至高宗时期.依据其登录格式内容的不同,给粮帐可以分为给粮三月帐和一月帐两类,前者应是应支登录帐簿或申报帐簿,后者应是支给登录帐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