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环境观可概括为三部分 :人化、互融以及在人化与互融中达到的整合。用马克思的环境观考察当前的三种主流环境观我们可以发现 ,“环境保护”违背马克思“人化”思想而接近机械唯物论 ,“环境开发”违背马克思“互融”思想而接近唯心主义 ,“可持续发展”吻合了马克思的“整合”意境 ,体现出“人化”与“互融”的统一。因此 ,应该扬弃环境保护观、环境开发观 ,积极追求可持续发展环境观的实现 ,最终达到“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和“实现了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与“自然”思想的阐述的个案分析中,找到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实践。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概括和总结出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自然观可以解释为具有多重层级结构与现代化样态的系统理论。马克思在实践的前提下将自然纳入社会历史中,进而确证了“自然—实践—社会—历史—现实”这一逻辑线索与理路。具体来看,一方面,感性的对象化活动、工业、物质变换等多种实践形式完成了自然与实践的耦合,并建构出“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这一重要概念。另一方面,历史概念与社会概念分别为马克思的自然观提供纵向延展和横向剖析的视角。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叙述,马克思将自然的历史与历史的自然统一于实践的具体范畴,即物质生产活动本身,进而展现出自然与历史交汇的基础与出路。通过对社会概念的叙述,马克思指出社会本身既在抽象意义上为人与自然提供了一种“主体”式的建构,也从具体的意义上体现出共产主义这一社会形态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界的真正复活这一理想目标。从现实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展现出社会主义背景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指认,并在基于自然规律与人的发展前提下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提出的“人化自然”命题 ,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通过实践和思维活动与自然界不停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在西方 ,人们过分地强调了主客对立和以人为主导、征服自然、统治自然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信仰危机。人们在寻求解决“主客二分”的过程中 ,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过分地看重“天人合一”。而马克思的“人化自然”命题 ,则是对“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5.
(一) “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发生联系的过程,实际上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的过程。人和自然发生联系的中介必须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美也被创造出来。自然界打上了人的烙印,成为人们的劳动对象、产品和“无机的身体”;而人在认识、观照、征服、  相似文献   

6.
资本逻辑把“自然物质的自然力”“人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有效地宰制着它们,从而创造出强大的生产力系统,驱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由此造成了人的发展的悖论:在极大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又导致深刻的人的发展危机。人的发展危机实质在于“为了某种纯粹外在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本身”,其重要表现形式则是“完全的空虚化”和“全面的异化”。克服人的发展危机,必须以扬弃资本逻辑为前提,让主体性回归人自身,并把资本逻辑置于其掌控之中,这个历史任务由马克思提出来,而由中国共产党人在忠实地履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劳动”贯通“劳动力和土地”这两个“资本的原始要素”,建构起融社会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于一体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既是其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构成其生产力理论的思想基础,源于对“劳动力和土地”的生育本质的发现。通过劳动力之“先天能力”,发现人本身的自然力;通过“土地”,发现自然生产力。人本身的自然力和自然生产力,其存在本质是生,生存本质是生育,灵魂是共生。所以,社会生产力与环境生产力共生,社会与环境共生,必以人与自然内在生成为基础。以此审视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为人们重新认知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以及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等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自然向人的生成”。该思想描述了从自然到人、再到 人与自然异化、直至“社会化的人”即真正的人生成的进程与趋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抽象的精神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范畴。“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范畴,至少包括实践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历史性等特征。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及共产主义学说的前提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基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自然对人的主体作用和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及主客体统一,反对无限制攫取自然资源的资本主义形式的人类中心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劳动天性的压迫,揭示了资本逻辑使自然全面资本化、异化的事实,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生存状况的同情,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并对“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形态进行了合理预设。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自然先在理论”;通过促进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相统一,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辩证统一理论”;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物质变换理论”;通过创新绿色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劳动中介理论”;通过倡导低碳、绿色的新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价值矛盾理论”;从价值角度出发,通过彰显绿色发展的人民价值旨归,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人民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11.
低碳社会的构建旨在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既强调人类的主体性,亦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蕴含着自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取向,为低碳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的自然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低碳社会的价值内核,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及低碳技术创新等途径,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不仅通过劳动阐述了人和自然应然的合一关系.而且还揭示出异化劳动导致了人和自然应然合一的丧失,通过分析异化劳动。提出在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应然合一的复归。马克思的这一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自然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的科学理论。再度深入这一理论我们看到,马克思通过实践原则之建立,克服了理性形而上学,实现了人与自然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原本意义上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有机论的实践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实质,总是倾向于把它归结为物质本体论。实际上,马克思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自然的片面理解。马克思提出了人化自然概念,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自然不再是与人分离和对立的存在,而是与人一体化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践范畴,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因此,马克思自然观是有机论的实践自然观。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非合作博弈的必然结果,其深层根源在于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自然观误区。低碳社会以人与自然的价值和谐为逻辑基础和价值依据,旨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作博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价值导向。在低碳社会视阈下,应坚持自然的"返魅"、"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合理张扬人的主体性等理念,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由矛盾对立走向全面和解。  相似文献   

16.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篇目,从异化的人到人本性的复归是该篇的主旨。异化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是私有财产最核心的本质;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向人本性的复归。该篇中的“社会主义”可以理解为“作为对人本质占有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它自觉地主导着人的解放和复原向终极发展。上述观点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践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实践的基本观点创立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的人道主义。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价值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指明了实现人道主义的正确途径和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它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共产主义学说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真理是一个万古长青的话题,有了哲学就有了对真理的探讨.但是,不同的哲学对真理的界定有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也是追求真理的,也有自己独特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对真理的界定只是揭示了真理的认识论维度,它整体上是符合论的.对该教材中的真理定义,一定要避免庸俗化的理解,常识不是真理,只有反映并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同时,教材在理解真理时也结合了价值问题,并认为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哲学界在辩证法问题上存在着“对立论”的流行话语,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将此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作为思考的背景,树立本体论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为使财富事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需要加强对马克思财富论的研究。研究马克思财富论,应从和谐的视角入手。马克思财富论中具有丰富的和谐思想:财富目标的和谐诉求,财富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财富的诉求,二者的内在关联是"人";财富内涵的和谐底蕴,财富是多内涵的统一,多内涵的财富概念要求多需要的满足、要求多形态财富的产生,这使得在财富活动中要合理安排好各种关系,从而使社会结构和谐,在此基础上社会的各项机能亦达到和谐;内含于财富源泉观中的系统范式下的财富泉涌的动态和谐;再生产图式中蕴含的内在均衡条件约束下的财富宏观运行上的相对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