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结果,生产要素组织成本最小化的规律,导致工业化时期城市发展的“摊大饼”模式。“城市病”的内逼和交通条件降低物流成本的外引,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田园城市”理想在后工业化时期得到广泛的响应。成都市的统筹城乡进程是对效率约束下城市化模式的调整,是对城乡资源从公平角度的重新分配,是对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建设规划的提前布局。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奠定了我国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别的城市,其发展引起理论研究者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关于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环城游憩带,以及旅游城市特征、形象和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都有发展和创新.未来,该项研究应注重理论体系建设,开拓研究方法,并明确界定"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3.
“民工潮”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高峰时期的一种指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领  相似文献   

4.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产业,旅游业是城市发展的窗口,是联结城市内外的渠道和平台.通过城市工业旅游特有的形式,发挥工业和旅游业的互补优势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营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本文围绕以经营城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题,论述了一种新的城市经营模式--城市经营"区域协作"模式.通过对该模式内涵、运作机理的分析,强调在城市经营进程中要重视构建区域协作博弈机制,建设区域协作经营网络,以提高区域城市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旨在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崇尚绿色人文旅游、关注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形式.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天然地域优劣势.以"一带一路"推进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历史性契机,基于SWOT分析法,透视河西走廊的核心地带张掖市发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和挑战,梳理其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剖析张掖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借以诠释其总体思路及可行路径,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张掖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全能政府"到"无为而治"--论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质的规定性要求城市管理理念的创新。现代城市“管理”的多义性与城市政府职能的转换密切相关。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善治”应是强化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与扩大城市管理市场化改革的统一。“无为而治”是以“无为”之形而行“有治”之实 ,是“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档案意识既是档案与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又是档案与档案工作的客观反映。不同的档案工作者,其档案意识也是不尽相同的。档案意识由初级形式与高级形式两类构成,感觉是初级形式的直接反映,思维则因感觉而成为高级形式。人们的档案意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档案或档案工作的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走向"天人合一"的城市文化生态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念与西方城市文化生态学派对城市研究的内在默契,反映了东西文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正在走向融汇与统一.建构这样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本文应用这种新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现代城市的结构、功能及其特点,认为城市文化研究的基本着眼点是"以人为本",未来的城市将充分体现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协调,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步发展,21世纪的城市将会真正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广州"山水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广州自然与人文特征的基础上,回顾了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广州"山水城市"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广州"山水城市"发展模式的构想,并进一步探讨了广州山水--人文--城市有机结合的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6.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7.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