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门词人最初大都抱有一种积极的参政意识入仕,但愈演愈烈的党争使他们的用世之心受到打击,也使苏门词人产生了畏惧诗祸、文祸的心理,用世之心日渐消退而归隐之心日趋增加,佛老思想成为他们在遭遇党争打击后新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2.
刘丽 《北方论丛》2015,(3):76-79
明清鼎革之后, 相当部分的前明官员没有选择为明朝死节或守节, 而是选择了与新兴政权的合作, 成为所谓的 "贰臣". 对于这部分文人的选择, 后人多以贪生怕死谓之, 这远不能说明这一群体文人选择的真正原因, 对他们心态的解读也流于肤浅. 究其原因, 清初 "贰臣文人" 的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文人用世之心的体现. 这种用世之心, 使他们超越了传统文化中 "忠君" 思想及 "夷夏" 观念, 积极投身于新政权的建设中, 对清初的社会稳定、 制度重建及文化保护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清廷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贾岛是中晚唐之交专攻五律而取得较大成就的诗人,他对五律形式方面的探索,在丰富五律表现力和创作技法的同时,也奠定了晚唐五律创作的基本模式并为众多诗人所师法,其中对仗技巧尤为后人所推重.贾岛五律的对仗特色主要表现为化僻为常、化顺为倒、化情为景、化骈为散、化工为宽、化巧为拙、化常为奇等几个方面,对于律诗由唐风向宋调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投献行卷是有唐一代应举士子的普遍作风,献纳之作最能展现人物之性情。贾岛的献纳之作或直白、或曲折、或平静、或激愤、或急切、或抑郁,风格多变,内容丰富,其中既有对所投献权要功业的赞美、人品道德的歌颂及对其富贵雍容生活的企羡,也有对自身窘迫处境的描绘及理想与抱负的抒发,贾岛献纳之作除却用于表明心志、寻求扶持外,更多的则是直接或间接谋求进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童瑜 《江淮论坛》2006,(2):153-156
在大诗人迭出的唐代,相形之下,贾岛的文学成就并不算高,但其对后世诗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自身的成就.晚唐多种风格林立,但后人所称"晚唐体"却仅指贾岛一派诗风.北宋初九僧、林逋等隐逸诗人,南宋末永嘉四灵,明末竟陵派均宗师贾岛."贾岛现象"的浪底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动力源,竟能一次次地在文学史上掀起千层浪花?笔者试从贾岛生平、作诗态度、诗歌意境三方面进行论述,探究"贾岛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贾岛坐飞谤责授事迹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岛于开成二年坐飞谤责授遂州长江县主簿,由于正史记录的疏略和笔记野史的离奇敷衍,使得此事在贾岛过世后不久就变得扑朔迷离,令古今众多学者迷惑不解,继而生发了种种猜测曲解之词,最终造成这一史实的真伪难辨.其实,贾岛之责授在唐代并非独有,"无官授黜"可以说是唐代权贵打击正统文人的一种常用手段,晚唐诗人温庭筠也因受此"礼遇"而落魄终生.对于责授的条件,并非一定要官职低于前职才算贬谪,实权、地域、声望、家世、清浊等因素均可以作为变迁的对象.而对贾岛的责授,表面上显示为对其破格重用,而实质上是在名誉方面对其人格进行贬损,地域上使其远离京师安置于凄凉之地,社会层面上使其远离群体而致孤立无援,进而达到排挤打击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贾岛留下20多首题壁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较高的价值。针对复杂多样的表现对象,贾岛采取不同的主体身份,充分表现了蕴涵丰富的思想感情。贾岛题壁诗以佛教相关的意象、精炼独特的语言、别开生面的体裁形式表现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武既尊奉儒教,又兼融佛老,其思想的复杂性构成了他性格、气质、风度的多重侧面,在词中则表现为人格与情感的丰富、复杂,既浪漫又现实,既逍遥又执着,既旷达又苦闷。他进一步开拓了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之向更广阔更深刻的方向发展。一、“致君尧舜”的用世之心和“东还海道”的出世之意苏武从少年时起就深受正统思想的熏陶,熟读经史,纵论古今,“奋厉有当世志”。①苏武的一生虽然宦海浮沉,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坚持着尊主泽民、经世济时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即使遭贬滴,仍是“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也”(《与滕达道书》)。…  相似文献   

9.
张震英 《学术论坛》2006,(1):163-167
贾岛诗歌的渊源深远而广泛。在现实生活中,贾岛具有浓厚的屈原、贾谊式的悲剧人生的忧愤色彩。在师法对象上,贾岛远法陶谢,近师老杜、王孟以及大历诗人,同时直接受韩孟、张王、姚合等同时代诗人不同程度的影响。贾岛“转益多师”的师法原则与“取法乎上”的师法取向最终使其诗歌别具一格,同时也确立了其在诗坛自成一家、承前启后的宗匠地位。  相似文献   

10.
贾岛一生“累举,不中第”(《新唐书》本传),有下第诗多首,《早蝉》其一也。李嘉言《贾岛年谱》(见其《长江集新校》附录一)、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见该书三卷593页),皆系此诗于长庆二年。我以为非是,应为长庆元年(八二一)四月之作。据《资治通鉴》卷241《唐纪》57:“长庆元年,三月……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  相似文献   

11.
邓立勋 《船山学刊》2004,(4):135-137
作为诗风"尚怪"之唐王朝元和时代成就杰出的诗人之一,贾岛不但以他独特的清幽寂苦之艺术风格卓立于当日诗坛,而且对唐末清苦诗风极有影响.因此,本文拟对贾岛诗风的成因及其在唐末诗人中的影响作初步的探索,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一生情感强烈、执著、丰厚,他的情感魅力无与伦比、难以忘怀。探讨其情感素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友冰 《江淮论坛》2003,(5):133-140
主要从文化心理角度对唐代诗人李贺诗作及其创作行为作出新的解读.文章认为无论是其批判社会现实的诗篇,还是表现冶游夜饮场面宫体;也无论是表白其坎坷经历或人生志向的抒情诗,还是表现对宇宙人生思考的游仙体,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皇族意识植根于其中.这是他度过困窘一生的主要支撑力量,也是他自我安慰、维系其心理平衡的重要砝码.一些论者从社会学角度将其诗作分成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几个方面,并对此作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评价,并不符合李贺的创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相似文献   

14.
孟郊贾岛诗歌艺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郊贾岛都是活跃在元和诗坛的著名诗人,他们以苦吟著称而贫寒终身,仕途的蹭蹬,生活的潦倒以及身后的寂寞等,其生平遭遇极为相似。自苏轼说了“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以后,文学史家往往将贾孟二人诗歌并称,并以寒瘦概括其诗歌艺术风格。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忘年交的诗友,孟郊对比他小28岁的青年诗人贾岛极为推崇,他曾赞扬贾岛说:“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可惜李杜诗,不见此狂痴。”(《戏赠无本二首》)他认为贾岛的诗的风骨与诗才,不在自己和韩愈之下,直可上追李杜。贾岛对孟郊的诗歌成就,也十分钦佩。他称赞孟郊说:“身死声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在文革潜在写作和反思文学阶段还处于萌芽状态,并没有被社会认同.待到寻根文学阶段,作家们对道家话语的张扬和建构已经自觉化、公开化.韩少功、阿城们在他们的理论陈述中鲜明地表现出对道家文化的张扬姿态,阿城所塑造的王一生等形象与道家的"真人"人格理想具有相同之处,汪曾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桃花源情结"及对"水的感觉"的追求也与道家"质性自然"等思想相同或相通.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寻根文学作为发生的中介物,终于使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完成了"继续不断的建构",并使之获得了话语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宋元以来,唐代诗人于武陵被说成"大中进士",并与唐末五代于邺混为一谈。后一错误近年已被纠正。今考于武陵与无可、贾岛同辈交游,卒于大中六年(852),所谓"大中进士"之说亦不可信。结合时代背景和交游状况来分析于武陵诗作,可考知其一生经历的主要阶段:元和中应举不第,约于元和十二年(817)西出陇山,入幕求仕,后又入蜀,久客吴楚,开成二年(837)回到关中。因此,于武陵实乃贾岛诗派早期主要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晚清初期的经世派、中后期的维新派以及后期的革命派是相对集中的三个志士群体.从这三个志士群体留下的诗作看,他们有着激昂慷慨的用世之心,渴望挽救民族危机,但却屡遭清朝统治者的排斥、压制甚至迫害.他们的诗歌是愤激发奋之作,具有强烈的济时经世特征.这些志士之诗中的主流思想,从一个侧面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贾岛评价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旦学报》83年第3期载有胡中行同志《略论贾岛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一文(以下简称“胡文”),意在“从唐诗的发展来考察贾岛在唐诗中的地位,以期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然而细读胡文,其失之主观的论述和论断实未足以使人信服。今质疑如下,以就教于贾岛研究者及海内学人。一 贾岛和韩愈虽有较深的交谊,在诗歌创作方面却没有继承关系,这是贾岛研究者的共识。问题在于应如何认识贾、韩的关系。 胡文论断:“贾岛投身韩门主要是出于进身的需要”,“因为贾岛进京赴举,需要依附先达”。 按:胡文这个论断,其来有自。宋王远《长江集·后序》:“土有未效之用,身在无  相似文献   

19.
樊毓霖 《阴山学刊》2004,17(4):97-101
苏轼思想发展经历了积极用世、理想受挫、醒悟深思、冷静归隐、愤激超然五个阶段,一生信奉儒家"尊主泽民"思想.不论在政治生涯中得意与否,他也不改初衷,表现出一个正直的封建地主阶级文人身上的那种忠君、为国、爱民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对封建统治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争议人物,思想纷乱驳杂,其中佛教文化与儒家思想相汇合而占据主要地位.佛教文化对其的影响表现在与佛教结缘的一生、佛教文学的濡染、禅宗文字观的影响,以及其固有思想与佛教精神的契合.周作人对佛教是取舍有度不妄信之,因此他所尊崇的佛教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迥异于教徒的顶礼膜拜,显示出强烈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