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舞席歌场时有击碎唾壶之意──论姜夔词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肖向明(娄底师专中文系)姜夔号白石,南来一大词家.他的词风早有千秋定论:深知白石的张炎概括之为“清空”、“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杨慎在《词品》中亦称白石“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  相似文献   

2.
咏物词是史达祖最主要的创作题材,在历代评论中多与周邦彦、姜夔咏物词相提并论。与周姜二家相比,梅溪咏物词代表着南宋咏物词风,在情物关系上有意寄情于物,但不如白石高远邃深;形神关系上“尽态极妍”胜过周姜,却只限于清真使用的神似途径;创作姿态上继承清真精心安排之法,却不似白石神韵天然,不留痕迹。在宋词咏物中,处于从清真到白石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3.
研究姜夔词作的众多学者中,对其《淡黄柳》一词的"小桥宅"句往往有不同见解.如夏承焘先生等诸位学者认为"小桥宅"指"合肥词事"中弹筝之妹所居,"桥"为姊妹姓氏;郑文焯先生则认为是"赤阑桥"姜夔客居处,"桥"为"赤阑桥",但语焉不详.而通过结合各种文本及史料的传统文史研究方法,从姜夔诗词及史籍中互为引证,以郑解为是,认为"赤阑桥"为解读姜夔"合肥词事"之要.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在宋代就被公认为“负一代词名”,其词情境浑厚、笔力遒健、结构独特、语言典丽精工,历代推崇备至,誉为“词中老杜”,有“集大成”之号.清真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仍是以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为主,并没有过多地超越前人.他于词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在于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而章法结构又是周邦彦词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周词意境、气格的形成和其章法是密切联系的,历代词论家对其结构也一致称道.本文试图就周邦彦词章法的构成原因、构成途径及其在词史上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探讨.由于清真词章法的特色主要表现于慢词长调之中,因此本文的分析也将以长调为主.  相似文献   

5.
宋代周邦彦的清真词历来引人瞩目。但是,建国后关于周邦彦及其词的评价偏低。在一般论者心目中,一是视他为一个生活放浪、格调低下的风流词客,一个与北宋末统治者一道“醉生梦死”(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639页)的“御用的词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614页).二是认为他是一个词作内容单薄、只追求形式的“婉约派”、“格律派”大师。最近几年,学术界对清真词开始重新予以注意。但  相似文献   

6.
对史达祖的咏物名作《双双燕·咏燕》,姜夔称赏其“柳昏花暝”,清人贺裳则赏其“软语商量”,认为姜夔未领略此词神髓.实际上,二人分歧的实质是对这首词上片的正面描绘之法和下片的侧面烘托之法各有取舍.见微知著,以此为线索,透过二人所欣赏的咏物词范型和他们自己的咏物词创作,可以看出其咏物观的差异.贺裳推崇“形神俱似”,而姜夔则推崇从虚处造境,侧写传神,以意脉贯串.姜、史一派咏物词的特点,由此亦能略见轮廓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认为“江国”和“江南江北”均为“合肥”之代称,从而探明了姜夔《暗香》、《疏影》二词的怀人题旨。并进一步指出,此二词共同寄托了词人对滞留合肥的昔日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9.
姜夔词清空峭拔 ,幽邃秀美 ,音律和谐精密。于南宋词坛别开家门 ,影响深远。本词采用今昔交织、对比反衬及虚笔勾勒等手法 ,善于化实为虚 ,寄托深沉的家国之恨。艺术上别具特色 ,是姜夔感怀国事、痛伤时事的现实主义名篇 ,也是他词论的杰出实践。为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  相似文献   

10.
江西诗法出新裁,清劲填詞别派开。幽韵冶香风格异,湘皋月坠见红梅。情辞声律能相济,“骚雅”“清空”自一途。若觅浑成深厚境,令人回首望欧苏。 (论姜夔词一)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末词的大家,与辛稼轩风格殊异而平分词坛,南宋中叶以后之词人,大抵分别受到辛、姜两家之影响。宋元之际著名词人张炎著《词源》一书,特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和姜夔作为北宋与南宋恋情词代表作家,词风相近。但清真词偏于"质实典丽",白石词偏于"清空骚雅"。以清真与白石的恋情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两家恋情词的情感类型及词中女性形象的异同,着重对比两家恋情词艺术技巧,从章法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色三个方面探讨其中差别。  相似文献   

12.
宋代文学尚雅,宋词的繁盛也是一个不断雅化的历程,姜夔词是雅词的典范,其咏物词尤有代表性.姜夔咏物词之雅的内涵既有对儒家传统诗教的承传,又有蕴含词人人格精神的特色.其雅化词的方法有:选择高雅的吟咏对象,锤炼字句和以词言志的自觉运用,以及雅化词调音乐.这些方法也透漏了宋词衰敝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村上哲见作为当今日本词学界的领军人物,一生致力于中国词学研究尤其是宋词研究,对姜夔词研究有独到见解。他为了准确定位姜夔词在词史中的地位,围绕着关于姜夔词的诸家讨论,考述与梳理了姜夔的生平和著作、历代姜夔词评,考察了作为“别派”的姜夔词,探讨了姜夔词与辛弃疾词、周邦彦词、吴文英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历时性分析考察南宋以后诸词选中的姜夔词收录情况并综合各方观点,最终确定了姜夔词的独特地位,提出南宋词坛辛弃疾、姜夔、吴文英词三足鼎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清真词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周邦彦(美成)为北宋词坛巨擘,至南宋更被奉为词人之冠。自姜夔“脱胎清真”之后,史(梅溪)吴(梦窗)王(沂孙)张(玉田)诸家,莫不以周词为圭臬,其盛名地位不啻江西诗之与黄庭坚。自宋至明清词话,荦荦著名的如宋沈义父《乐府指迷》,明杨慎《升庵词品》,清周济《四家词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等,对周词也无不寄倾倒之情,或以为“婉约之宗”,或以为“词中老  相似文献   

15.
北宋经济繁荣 ,词“别是一家”。靖康之难使山河破碎 ,南渡诗人在国破家亡之时 ,于诗中屡写国难 ,词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至姜夔 ,既固守“缘情”传统 ,又融“志”入词 ,因而诗词之思想多有相通。其主要表现 :忧国之嗟、羁旅之愁、不遇之叹等。其相通之因主要是 :文学自身的特征、整合融会的思想及诗词同源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庸     
中庸一词为孔子所首创,《论语·雍也》篇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何晏《<论语>集解》曰:“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见《十三经注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中即训正”。程颐解:“不偏之谓之,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集注》中概括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综上各家所注,对中庸概括三句话解释,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执两用  相似文献   

17.
诗词同源异流,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又相济为用.文章在对陆游、辛弃疾、姜夔咏梅诗词的对比中,表现出他们的诗词观念,发现当时诗词互渗的一般状况.文章认为陆游、辛弃疾、姜夔之咏梅诗词在命意立心方面并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情感的深微与浓烈方面,词还是远远高于诗,它依然保持着“言长”之特点,表现出空灵幽邈的风格特色,而诗更质朴直率,诗词依然保持着明显的文体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一对于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论者往往只注重他的政治抒情词。辛弃疾的门人范开称他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近代大词论家王国维也说,“南宋词人,白石(姜夔)有格而无情,剑南(陆游)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稼轩)耳”。建国以来,对辛词研究不但论者众,论著多,而且研究范围亦日趋扩大。但从总体上说,众多论者除了评价辛词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等政治内容外,依然多是对前人观点的再阐发。对于辛词的词风,古今论者虽也承认他的变异多样,但都忽略了对其农村词词风的研究。其  相似文献   

19.
周邦彦是宋代词坛上的重要作家,也是中国词史上处在关键性地位的词人之一。然而,对其人其词的评价,历来颇有歧异:褒之者推为“词林冠冕”、“集大成者”;贬之者讥其“风流浪子”、“为文造情”,不以为然。即使同一论者,竟也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近代以前评价较高,建国后受特定政治气候的鼓荡,对周邦彦及其《清真词》进行了空前的否定,某些论著及大专院校教科书甚至论定  相似文献   

20.
姜夔在青年时期曾与合肥一位擅弹琵琶的歌女相恋.夏承焘先生<合肥词事>一文,对姜夔此段情事进行了详尽的考索,并指出姜夔词中之梅花意象与其离别之时正值梅花盛开有关.近有陆红颖《姜夔梅词缘于西湖情事补正》一文,对夏先生的观点提出异议,并继而提出姜夔的梅词与其西湖情事有关.然其文中对于相关史料的理解有误,姜夔有西湖情事的观点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