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以黔东南州6县农村问卷调查的数据和个案,描述黔东南州农村出生人口素质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42%;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2.43%,早产儿占25.33%,窒息13.14%,过期产21.78%.结论是个人、家庭、社区、政府四位一体的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之...  相似文献   

2.
以遵义市两个农村社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从经济、文化、环境、政策四个维度,引入中介变量分析新农村建设与出生人口素质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呈显著正相关.遵义农村出生人口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相适应,是影响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后发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3.
五年前,1988年,我国公布了对15个省市自治区出生缺陷者的调查。调查显示,在我国可见的严重出生缺陷者达13‰,最严重的地区高达20.6‰,最低地区为8.8‰。严重出生缺陷症状居前10位的是:无脑儿、脑积水、开放性脊柱裂、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脑膨出、唐氏综合症(先天愚性痴呆低智)、腹裂、脐膨出和肺发育不良。如果仅以13‰。的严重出生缺陷者计算,在我国每年出生的约2500万新生儿中,就有约30万的严重“废品”来到人间。 据有关医学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各种先天缺陷患者3000万人,其中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总患病率为1.07%,他们中间又有五分之二属于较重低智患者,这就意味着约有160万程度较重的弱智儿童需要社会特殊照顾。  相似文献   

4.
梁林泉 《探求》2005,(Z1):43-44
农村城市化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途径.教育是实现这个战略的动力之一.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为农民及其子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广州市番禺区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番禺农村城市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张蕾  王振军 《社科纵横》2002,17(6):24-24
本文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三方面探讨了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走科教兴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问题关系到全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近两年来,国家在减免农业税的同时,更是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但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培育新农民发展农村教育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岚玲  刘德 《社科纵横》2006,1(10):57-58
马太效应已造成一定的社会发展断层和社会心态失衡。农村宗法传统与小农意识强化低生产力下生存资源和心理空间的争夺;优秀人才逃离,人口素质、乡村生机与前景每况愈下。乡村仅凭自身努力已无法挣脱目前悖论式困境。发展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做好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重构农村教育。拓宽农村教育视野与范畴,借鉴北欧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调动城市丰富的人才资源,普及科技人文常识,启迪民智。逐步推进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人口素质的高低与人口的迁流状况关系密切。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狭隘排外的自然经济造就了“生死不相往来”极为封闭的“农村孤立国”,孕育了重本抑末、重土镇迁的小农意识,使得社会生产和意识观念长期停留在极为狭隘的领域中循环往复,农村人口素质很难提高。九十年代以来,随城乡壁垒的解体,户籍制度的松动,农民纷纷离乡外出打工,城乡人口迁流空前活跃。这对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那么,利弊对比究竟如何?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效应分析民工离乡进城打工意味着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问题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晔  陈伟 《社科纵横》2005,20(2):45-47
近年来,虽然农村教育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本文试从教育的体制、模式及农民对教育的态度三方面入手,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男女人口失衡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村男青年姻缘难觅的严峻态势,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据1993年部分省市人口抽样调查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男性已占人口总数的51.85%,女性占48.15%,男性比女性等3000多万,其中25至49岁男性独身人数是女性独身人数的28倍,占同一年龄层次男性人口总数的8.8%;四川农村已到婚龄的未婚男性多达83万,而女性只有2.2万;山西宁武县农村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21:100,而20至35岁男女青年比例却为150:100。值得注意的是,年龄越小,男性比例越呈增长,女性比例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农民大国 ,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解决中国贫困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投资环境 ;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 ,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的力度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改变贫困地区以农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 ,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与闲暇生活问题日益突显。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湖北省长阳县387名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与结构式访谈,运用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双变量交互分析,探讨当前农村老年人的闲暇生活状况,发现农村老年人闲暇生活普遍不丰富;文化程度、收入状况、照顾孙辈与农村老年人闲暇生活质量关联颇深,而性别、田间劳作与农村老年人闲暇生活质量不存在明显关系。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提高农村老年人闲暇生活质量的一些建议,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社会分层状况的调查研究,可看出中国农村居民无论是职业还是收入分层的趋势已初步显现,从总体结构上看,呈现出底盘和中间阶层都较大的"烛台"结构。未来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农村居民的职业转换和城市化,而通过教育或培训以提高"下下层"(种田农民及无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数量庞大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日益引起世人关注。通过对胶南市Z村老年人的经济收支、健康及医疗、住房及养老、精神文化生活等基本状况的调查,发现他们基本实现“老有所养”,但“老有所乐”的目标尚未达到。适度转变农村养老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成为当前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较为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秦兴洪 《学术交流》2002,3(6):64-68
世纪之交中国农民增收缓慢 ,其主要原因有农业投入不足 ,基础脆弱 ,经营规模小 ,生产水平落后 ,人口不断增加 ,耕地、水资源等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等。加速农民增收的思路是减少农民 ,取消对农民的各种歧视 ,打破城乡壁垒 ,发展地区经济 ,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岗位  相似文献   

16.
Poverty is represented not only by objective well‐being indicators which includ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levels, but also by subjective indicators which reflect what a person feels. It is estimated in this article that the incide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poverty (SWP) among the Chinese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in 2006 was 9.7 per cent, about 4.2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the country's total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same year, which was 2.3 per cent. Over 16 per cent of the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and 11.5 per cent of the urban elderly population rated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as poor or very poor. In terms of SWP, senior citizens, especially those who live in rural areas or who are women or very aged, have become a special group among the poor in China.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China's social policies for the new stage take into account the issue of absolute poverty and also that of SWP. A multi‐dimensional strategy system targeting the issue of poverty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and a policy system to address poverty reduction as well as old age security and care should be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东阳 《创新》2009,3(1):72-75
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程度。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广西农村人口众多,潜在人力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内在要求。广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前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农村社会环境中,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在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网络中的特殊纽带作用的考察,并结合部分农村现实情况,探讨了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岚  张朴 《创新》2010,4(5):42-45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层面的"两型社会"实验区,其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方法措施包括:坚持城乡统筹、"两条腿走路"方针;解决二元体制问题,消除体制性障碍;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因势利导,促进合理转移;提高组织化程度,切实搞好服务;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