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文化传播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出现功能衰退的趋势.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使民间文化传播系统恢复平衡,并为民间文化寻找符合时代潮流的传播途径和新的生存环境,使其得以传承,进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动漫以其现代媒介的传播优势,提供着创新精神和智力支持,为民间文化的经典化保存、可视化传播、全龄化接受、符号化阐释、全球化传扬发挥着巨大作用,构建起新的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2.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毛南族民歌、毛南族舞蹈和毛南族肥套等内容,是毛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代表着毛南族人民的审美理想,是毛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坚实的群众基础。其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民间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节庆传播、旅游传播、学校传播、媒体传播等途径来促进毛南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毛南族民歌、毛南族舞蹈和毛南族肥套等内容,是毛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自己创造的艺术作品,代表着毛南族人民的审美理想,是毛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坚实的群众基础.其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民间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节庆传播、旅游传播、学校传播、媒体传播等途径来促进毛南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经历了高度政治化、国家引导下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市场、社会三者博弈中变迁三个阶段.国家、壮族民间社会和市场三者间的互动性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壮族民间文化的变迁过程,三者的互动关系不同,壮族民间文化的实践方式和存在状态亦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壮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在国家和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同时,回归壮族民间社会在壮族民间文化中的基础和载体地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形态的传播形式,这种新的传播形式的发展,为电影放映业的发展也带来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电影的传播拓展到了全球范围。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盛行的现状下,对电影放映调整发展步伐,进行创新式的发展趋势成为必然,以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形态的传播形式,这种新的传播形式的发展,为电影放映业的发展也带来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电影的传播拓展到了全球范围。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盛行的现状下,对电影放映调整发展步伐,进行创新式的发展趋势成为必然,以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前,民间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和保护是政府、民间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民间民族民俗文化极其丰富,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数字化工作也一直是研究热点。文章首先阐述了云南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带给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启发;最后从加快传统数字技术在民间文化数字化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复原保护,加快数据库和信息使用平台建设,以及利用数字技术集成创新促进民间文化产业化四个方面提出云南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视野中"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刘三姐"是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也由此从民间传说形态走向社会文化形态,成为广西文化、壮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代表,成为艺术和文化的精品."刘三姐"的"传歌"形式和内蕴使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流变性,也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共同性.这不仅成为"刘三姐"传承和延续的原因,也成为其发展、创新的动力,有利于"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建立和"刘三姐"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是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播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路径互动化、传播客体个性化的特征.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危机管控中充当着预警员、引导者、过滤器的角色,同时也对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管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管控面临着舆论载体分离、引导力度不够、分析不到位的困境.坚持在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舆情的正确引导和分析,是摆脱这些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灿烂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化地转化为可观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传播以及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以及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传播现状进行概述,然后提出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字时代,互联网不仅形塑着人与社会,也给科学传播活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描绘了科学传播与互联网产物结合下的新媒体图景,探究科学传播的新路径,发现潜在的社会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民歌传播经历了从最古老的口口传播到如今的大众传播等多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之间的融合,广西民歌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上也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对当代广西民歌的传播类型进行分析,探寻新的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繁荣特色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新媒体技术始终保持着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传播模式及传播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与此同时,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发展机会。在当前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博物馆也应该审时度势,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积极融入当前的发展趋势,从而彰显博物馆自身的文化特色,使自身在传播博物馆信息的同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本文根据新媒体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区县级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概况及其面临的困境,同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新媒体技术始终保持着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传播模式及传播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与此同时,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发展机会。在当前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博物馆也应该审时度势,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积极融入当前的发展趋势,从而彰显博物馆自身的文化特色,使自身在传播博物馆信息的同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本文根据新媒体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区县级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概况及其面临的困境,同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肃北民族文化既面临着价值传播实现文化自信的挑战,也存在"涵化"而来的转型发展。不忘初心,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自觉的时代使命,弘扬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对于肃北发挥地域文化的特色优势、系牢民族情感纽带和以社会主义先进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乌兰牧骑精神而言意义重大。为此,肃北传承民族文化要,坚持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文化价值传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肃北民族文化既面临着价值传播实现文化自信的挑战,也存在"涵化"而来的转型发展。不忘初心,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自觉的时代使命,弘扬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对于肃北发挥地域文化的特色优势、系牢民族情感纽带和以社会主义先进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乌兰牧骑精神而言意义重大。为此,肃北传承民族文化要,坚持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文化价值传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民歌传播经历了从最古老的口口传播到如今的大众传播等多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之间的融合,广西民歌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上也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对当代广西民歌的传播类型进行分析,探寻新的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繁荣特色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玛纳斯》及其口头演唱传统从19世纪以来就成为我国与中亚地区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我国和中亚地区的这种口头演唱传统彼此推动和促进,绵延不断,其间史诗传承人群体玛纳斯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玛纳斯学"逐步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学术交流更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使口头史诗传统的传播和互动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典范。本文试图对此文化现象作一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呈现跨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特征,为当前正在不断推向深入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的讨论,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浅述民间文化与民间文化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文化和民间文化产业是种属关系,民间文化中可用产业方式运作的称为经营性民间文化,即民间文化产业;反之,则称非经营性民间文化。二者不能等同视之,亦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民间文化产业不等同于民间文化,发展民间文化产业替代不了民间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20.
伴随当下网络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非常高效的互动性。各种形式的音乐网站、APP音乐平台中充斥着语言段子及口水音乐,快餐化、娱乐化的音乐形式使当代学生在纷扰的文化传播中逐渐迷失自身成长方向。这种肤浅的娱乐文化消费已经呈现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并且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了广泛传播。音乐教学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