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选取1979—2018年福建省德化县九仙山气象站风速、风向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0年九仙山主导风向和平均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九仙山近40年平均风速呈递减趋势,全年平均最多的风向是WSW向。1~12月的平均风速呈线性减小的变化趋势。1~6月盛行西南风,9~12月盛行东北风。春季风速明显大于其他季节的风速,一年四季的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特别是春季的变化最明显。一年中最大的风速均产生于春、夏季,又以春季居多。40年间8级以上大风日数也是呈线性减少的趋势,一年四季中出现8级以上大风日数最多的是春季的3月和6月。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华东高山大气背景地区的黑碳气溶胶分布、来源和输送特征,利用2017年12月~2018年11月福建武夷山背景点观测的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不同季节黑碳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背景点的黑碳气溶胶日平均浓度为0.348μg/m~3,其日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单峰特征;月平均浓度范围为0.218~0.510μg/m~3,处于背景地区水平;季节特征变化明显,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另外,该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一定程度上受到远距离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福州市台江区空气自动站2018年监测资料,分析了台江区总体空气质量状况,并进一步研究各气象因子与空气污染物NO_2、PM_(10)、PM_(2.5)、O_3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江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6.7%,O_3、NO_2、PM_(2.5)、PM_(10)是台江区的主要空气污染物。NO_2、PM_(2.5)、PM_(10)三种污染物浓度春季、冬季较高,夏季较低,3~10月O_3浓度较高,其余月份较低。总体来说,高温、低压、高风速、高湿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扩散,污染物浓度较低;反之,低温、高压、低风速、湿度较低天气产生的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扩散,污染物浓度较高。气温、风速、湿度与NO_2、PM_(2.5)、PM_(10)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压与NO_2、PM_(2.5)、PM_(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气温、风速与O_3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气压、湿度与O_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温、气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风速、湿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5~2016年福州市大气常规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福州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状况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福州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好于2015年,特别是6~10月,受副热带高压及其边缘,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其外围等天气系统影响,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基本维持在一级,大气扩散条件极好,AQI等级优占95.4%,颗粒物浓度只有年平均值的70%~80%。2016年全市有利于扩散的天气形势占72.4%,较上一年度增加32d,区域污染输送减少5d,非常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形势明显减少;全年平均风速2.3m/s,较上一年度增加4.5%;小风日数33d,减少8.3%;大风日数37d,增加5.7%;年总降水量2263.6mm,增加27.3%。从年均值分析看,2016年福州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较2015年明显改善,但对于不同的月份,不同的天气过程,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变化的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同气象条件对AQI(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的贡献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8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6项常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福建省大气污染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2018年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9个设区城市优良率89.9%~99.2%,平均优良率94.9%,O_3浓度同比升高2.9%,其余污染物浓度均下降。(2)2018年,O_3超标天数占比85.8%,O_3污染已成为福建省空气污染首要问题,O_3超标是造成全省优良率下降的主要原因。(3)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9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城市依次为:南平、宁德、莆田和龙岩(并列第3名)、厦门、福州、三明、泉州、漳州,各城市夏秋季节空气质量好于冬春季节。(4)2018年SO_2、CO浓度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季节变化不明显;冬季NO_2浓度高于夏季,南部沿海城市较其他城市高;PM_(10)、PM_(2.5)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冬春季节高、夏秋季节低;O_3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4~10月是O_3浓度高值时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平潭沿海、平潭浮标、台湾沿海的观测资料以及WRF、EC细网格10 m预报风场资料,通过计算相关系数(CC)、偏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平均绝对误差(MAE)等,定量分析模式风场预报产品的有效性和可用性。结果表明,(1)"海峡号"航线多为偏北风或偏南风。5个检验站点中,牛山岛、海峡号码头、基隆主导风向轴以NNE-SW为主,平潭浮标主导风向轴以N-SSW为主,新竹主导风向轴以NNE-W为主。(2)平潭沿海及平潭浮标的大风日数要多于台湾北部沿海,10月—次年1月为大风多发期。(3)经过定量比较,EC细网格预报风向、风速在"海峡号"航线上具有较高精度,可用性强于WRF。因此,可选用EC细网格模式预报风场作为参考,开展航线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7.
利用武夷山迁建机场场址虹桥自动气象站、武夷山国家基本气象站2016年4月—2018年12月的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虹桥站与武夷山站平均、最低、最高气温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8℃、-2.1℃、0.3℃,且达到0.99以上相关水平。(2)虹桥站平均海平面气压比武夷山站偏高0.5hPa,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相对湿度较武夷山同期偏高7%。(3)虹桥站累计降水量和暴雨日数比武夷山站少,但降雨日数比武夷山站多。(4)虹桥站和武夷山站的主导风向分别为偏北风和东北风,平均风速均为1.3m/s,大风天气分别为8d和5d。(5)虹桥站雾日数比武夷山站显著偏多,雾的形成、持续时间及消散时间两站具有一致性,出现和消散时间主要在凌晨和上午。  相似文献   

8.
利用福清市绿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温室大棚基地2016年1~5月大棚内外逐小时的温度、湿度资料和大棚外逐日的降水、日照资料,分析了温室大棚春、冬两季晴天、多云、阴天、阴雨天四种天气类型下棚内外温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和棚内外温湿度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春、冬两季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平均温度全天基本高于棚外,棚内气温日变化幅度大于棚外,棚内最低气温出现在6时左右,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前后;棚内湿度全天总体大于棚外,夜间大于白天,14时前后达到最小,湿度差中午前后相对较大。(2)春、冬两季棚内平均温度总体高于或接近棚外,4~5月棚内最低温度低于棚外。春季棚内外各天气型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差值均以3月最大,两季棚内外最高温度差值和冬季平均温度差值基本按照晴天、多云、阴天、阴雨天的顺序依次降低,各天气类型下棚内外最低温度相差较小。(3)春、冬两季棚内平均相对湿度总体高于棚外,4~5月棚内最低湿度多低于棚外。春季各天气类型的平均湿度差值和阴天的最低湿度差值以3月为最大,冬季2月平均相对湿度、最低湿度的棚内外差值除阴雨天不超过5%以外,其余天气类型差值基本都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9.
短程硝化工艺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生产亚硝酸盐阶段。该研究在SBR反应器内接种普通絮体活性污泥,通过控制溶解氧0.2~0.3mg/L、pH值为7.8~8.2、温度30±1℃,氨氮浓度由70mg/L逐步提高至130mg/L,运行仅10天后,短程硝化作用凸显,NAR达66.6%,短程硝化反应器初步启动成功,ANR超过60%。运行至第17天,短程硝化作用显著,短程硝化污泥具有较高的活性,NAR最高达99.7%,ANR达96.2%,ARL达0.29kg/(m~3·d)。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平和县气象观测站2018年8~11月地面观测资料,结合毫米波测云雷达的观测结果,初步分析了回波强度、云含水量和云场分布在晴雨观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晴天回波强度在-39.3~-5.3dBz,云含水量0.1g/m~3,以层云和层积云为主。多云和阴天回波强度增大,回波中心达-5.3~17.3dBz,云含水量1.0~2.0g/m~3,以层云、雨层云和层积云为主。雨天回波强度17.3~27.8dBz,呈片状分布,云含水量1.5~2.5g/m~3,积雨云深厚且覆盖全天空,回波强度和云含水量中心出现时间与地面降水时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5-2018年莆田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对莆田市近地面臭氧的污染特征和典型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天数、臭氧超标天数、臭氧年均值等逐年增加。臭氧月均浓度呈现明显的"M"型,春末和夏秋季高、冬季低,臭氧超标主要出现在4-10月。臭氧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型",7时左右达到谷值,14时左右达到峰值,昼间臭氧污染持续时间有所增加,也存在臭氧浓度夜间持续升高的情况。莆田市臭氧污染的主要类型是光化学反应型、本地积累型、区域输送型和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型等,臭氧污染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污染过程并非是受单一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明市1960~2013年逐日02时、08时、14时和20时四个时次的地面气象资料,采用罗氏法计算得出逐日四个时次的混合层高度,分析了混合层高度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等规律及与有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54a来,年平均混合层高度呈现先平稳、后缓慢下降、再明显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混合层高度和年降水日数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02时、08时、20时年平均混合层高度月变化较小,14时年平均混合层高度月变化较大,该时次能较好地反映夏季整体湍流强,冬季湍流弱的特点;平均混合层高度月变化中,5月500~600m高度占比最大,其他各月600~700m高度占比最大。混合层高度日变化特征为白天高、夜间低,与湍流活动日变化特征吻合较好。相对湿度与混合层高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83;风速与混合层高度中度相关,相关系数0.52。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产之间的关联往往表现为一个复杂动态系统,不同资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动性。对金融资产之间相依关系、风险传导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及时防范风险冲击,规避损失,而且对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随机矩阵理论探讨加密货币网络拓扑性质,选取2018年3月20日至2019年12月31日37种主要加密货币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DCCA相关系数和传统的线性相关系数构建加密货币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同时运用随机矩阵理论对两种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去噪过滤,在不同的阈值下构建加密货币网络,研究加密货币之间的相依结构、网络拓扑性质和各加密货币的风险传染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加密货币之间的非线性相依关系更加强烈。加密货币网络呈现出小世界效应,在不同的阈值下,加密货币网络的连接关系强度不同。当阈值较小时,加密货币网络比较稠密且稳定性较强;当阈值较大时,加密货币网络比较稀疏,此时加密货币网络的平均度和平均聚类系数也较小;并且两种相关系数矩阵下的加密货币网络主要表现为异配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市场中存在大量随机噪声,根据随机矩阵理论去噪后加密货币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紧密,在同一阈值下去噪后加密货币网络平均度和平均聚类系数有所增大,异配性更加明显。通过对加密货币网络风险传染实证分析可知,以太坊和艾达币的风险最容易在网络中传染给其他加密货币。加密货币网络呈现出不同的局部时变特征,并且阈值较小时,网络的局部时变特征更加稳定。实践中建议最好从非线性的角度测量加密货币之间的相依关系,并且要考虑相依关系的动态性;从事加密货币的投资者要时刻注意加密货币资产之间的风险传导,特别是以太坊和艾达币对其他资产的影响;建议相关金融风险监管者加强对加密货币的监管,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3个城市,3394个住户的微观数据,测算了低保家庭20~35岁青年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差距。本文主要的发现包括(:1)在小时工资的差异中,贫困家庭的青年的预期小时工资仅仅相当于非贫困家庭同龄人的45%,分解的结果表明,家庭背景造成了差距的58%(;2)在综合考虑了就业机会不同的前提下,利用Two-Part模型计算发现低保家庭青年的预计月收入平均只相当于非低保家庭同龄人的1/4,一个低保家庭的终身收入在现有的条件下,平均要低于非低保家庭20万~30万元(;3)中国城市贫困存在代季传递的情况,大约仅有35%的贫困家庭后代能够跳出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及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了解其变化能否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程度。方法对4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平均为(5.4±0.6)mg/L,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平均为(55.0±2.4)mg/L,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c反应蛋白应可以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武平县国家一般气象站1981-2017年共37年的降雨资料,以芝加哥雨型统计的暴雨强度公式为基础,采用模糊雨型识别法,分析得出武平县短历时暴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平县从1998年至2017年各历时强降水比重总体呈现缓慢增长的上升趋势;短历时暴雨月变化趋势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5~9月,暴雨的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一天中短历时暴雨白天略多于夜间,多发生在16~19时。  相似文献   

17.
2018年3月3~4日,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出现一次大范围自南向北发展的海雾过程,该文利用沿海自动站、浮标站资料、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海雾成因及生消机理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海雾过程中的边界层特征及气海温差。结果表明,近地面逆温层、大湿度区维持、中层"干暖盖"、风速适宜、温度露点差小、液态水含量及综合水汽加大,对海雾形成有利;垂直风切变减小,海气界面之间湍流混合强度减弱,致使低层的暖湿空气不易向上输送,有利于海雾的生成发展;在海雾形成过程中,气温高于海温,使得冷海面上空暖湿空气降温冷却达到饱和形成海雾。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26-29日,福建省出现连续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表明,大尺度环流背景给此次强对流天气连续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物理量诊断分析,同时参考历史统计的各参数的阈值,对判断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分类和落区有帮助:福建上空大气层结不稳定,中低空存在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前期比湿9~10g/m~3左右,后期增大,全省大部在12g/m~3左右,前期为干对流型,后期为混合对流。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要注重卫星云图上游地区云系的发生发展状况以及与已经发生的天气实况的对应关系,加强多源资料的监测应用,从而提高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4—2013年南平市10个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南平市秋冬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背景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大雾是闽北秋冬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局地性强,分布很不均匀,受到武夷山脉地形以及河流湖泊的影响,山区山涧溪流较多的地区为频发中心。雾的日变化明显,3时和5~6时为大雾发生高峰时段,8~9时为大雾消散高峰时段,雾的持续时间以3h内的频次最多。500hPa为槽后西北气流和地面变性冷高的均压场最有利秋冬大雾的发生。近地面层空气潮湿、逆温层存在、合适的风力和降温条件都对大雾的发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宏林  陈收  左志锋  袁际军 《管理学报》2009,6(1):91-96,125
对上证综指多标度条件下波动级串方向和结构的实证研究发现,在4days临界标度范围内,大小波动间互为因果;超出临界标度,大小波动间表现出单方向性特征.运用交叉相关系数和功率谱方法从相关性和能量耗散2个角度对多标度波动级串传递方向的分析同样显示,在101~103min的3个数量级广泛标度范围内,大波动对于小波动具有较强预测能力,波动级串结构表现出大波动影响小波动变化的单方向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类"递进"的资本市场波动级串模型及其运用于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