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象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象喻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2.
十二生肖或称十二相属,即以动物配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关于它的起源和含义,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据说南宋时期,朱熹曾问他的弟子蔡季通十二相属起于何时?蔡亦回答不出.近年由于对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的发展,有人看到地支所配皆属动物,人们又往往以这些动物命名,认为它起源于图腾制度.这个说法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规律来看,似乎不无道理,但从十二生肖产生的具体情况来考察,却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汉语"十二生肖"是汉语文化特有的.千百年来,人们以十二个动物名称,给人们排列不同的属相.这十二类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比喻义,折射出汉英文化的异同.讨论和研究它们的比喻义的异同,旨在提高人们对汉英文化认识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古今往来,在中华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无数令人景仰的伟人俊杰的英名。蓦然回首。当你有兴趣了解名人的生年属相,会遇到查阅资料费时的困烦,现介绍一种简易速算方法。十二生肖是以十二个动物轮流值年,计算的方法很简单,即诞生年代除以12,除到最后,小于12的余数不要再除、不要四舍五入,取所剩的余数,按照下列数字顺序对应生肖动物:  相似文献   

5.
十二相面具舞,广泛流行于甘肃、四川、云南、山东、台湾等地。其中甘肃文县白马人的同类型舞,表演形态古老,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长期以来对它的内涵及承载的文化密码,学界却语焉不详。文县十二相舞是唐代民间傩"十二生肖"驱疫传统的遗迹,与佛教十二时兽的关系不大,面具舞中的狮子形象与传统的十二生肖不同,体现出传承中的"变异性"特征。该傩舞形式于20世纪初由四川南坪传入陇南文县,而南坪目前流行的"十二相"舞与文县差别大,较文县的晚出,具有明清时期民间傩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述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出现的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在兽名、干支排列上与后世十二生肖总体相似,其使用方法、占卜逻辑也与后世生肖相类。虽有部分特殊兽名存在,但经考证可知,其与后世生肖联系密切,由此可推测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出现的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应是后世十二生肖的雏形。十二兽的选取有自身的特点,可分为有利于先民生产生活的"六畜"和不利于先民生产生活,或是暗示灾害的野兽。其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及社会思想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傣、泰干支文化源于汉文化,在吸收的过程中则发生了一些变异,即:西双版纳傣族、泰北兰那泰人一直沿用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并借用了干支读音。而泰中泰人除了在15世纪30年代以前曾使用过干支纪时法外,还同时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此历法实为干支纪时法的一种变异,并用巴利语序数词1—10和高棉语十二生肖名称代替干支,这是多元文化对泰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在十二生肖动物名称上,傣、泰与汉族或傣、泰之间也存在着细微差别。另外,干支文化通过越南传入傣、泰地区  相似文献   

9.
十二属神,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古书上亦称“十二神”、“十二支像”、“十二辰像”、“十二元辰”、“十二生肖”、“十二时”等。隋唐墓葬出土的石刻十二属神,大多数阴线刻在石墓志盖四杀和志石的四侧面,现藏陕西省博物馆隋开皇十五年(595)段威墓志,志盖刻四神,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8,(10):26-26
我国十二生肖中第一位就是鼠,可见它和人类的亲密程度非同一般。动物学家对老鼠的研究发现,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其实有很多可爱之处。研究人员对全球上千种、数亿只老鼠进行了海选,发现了一些具有独特功能的“超级老鼠”。  相似文献   

11.
干支纪时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纪时方法。它有其独特的纪年、纪月、纪日的方式,其原则和规律是不能随意变更的。这种纪时方法大量地反映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当今文人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本文力图通过对干支纪时的历史追溯,阐述干支纪时的原理和方法,使读者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说文》中,许慎把“天干”、“地支”都解释为万物在一年中的萌发—生长—成熟—衰亡的循环系统。因为许慎的说解中充满了阴阳五行思想,向来颇受非议。对远古文化背景及古代文献的审视,发现许说并非完全虚妄。天干代表的是太阳在一天当中的生息循环系统,地支代表的是万物在一年中的生息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有关资料显示,阿洪傣族于700多年前从我国德宏迁徙到印度阿萨姆邦,因此我国德宏傣族与印度阿萨姆邦阿洪傣族有渊源关系。通过干支纪年表示法的对比,可以看到阿洪傣语与我国傣族各个主要方言之间的之间的亲属关系。其间,德宏傣族与阿洪傣族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语言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4.
西周"徕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初,陕西省眉县出土了一批共27件西周青铜器,每一件都铸有铭文,器上记载了“单徕”及其家族史事,铭文数量之大,问题涉及面之广,为多年来所罕见。四十二年、四十三年徕鼎上,纪年、月、“月相”、干支纪日完备,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最重要的相关发现之一,也是对工程阶段性结果的检验和挑战;徕盘所记西周王世系统之完整,为西周文物中仅见。“徕器”将在三代学术研究中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一向被认为是"推步之书",它对中国历史的一些精到见解因此而被淹没。但是,仔细梳理分析《皇极经世书》对中国历史的记述可以发现,它把中国有纪年可考的历史定位在公元前2327年唐尧甲辰,推断夏朝之建在公元前2166年,这不仅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朝之建(前2070)提前了近百年,而且其推断都有权威翔实的文献依据,表现出尊重史实和文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应当重新确认孙思邈的出生年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孙思邈出生之年的误判,导致孙氏晚生40年。实际上孙思邈在与卢照邻的讲话中已提供了他生年的干支,也就是隋文帝的出生之年——开皇辛酉(公元541年)。重新认定孙思邈的出生之年,不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它还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甲稿·序》、《文学小言十七则》、《屈子文学之精神》、《人间词乙稿·序》、《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与《人间词话》有着内在的联系,显示每一重要理论的初步提出到最后成熟的轨迹艺术理论不断产生质的飞跃。他逐渐改变简单化,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在中西文化交汇中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研究曹雪芹生年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并对历史负责.如果所有资料和线索都汇集到一点--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五月初八日,那么我们就应该大胆地去确定,而且必须尽快地去确定.因为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下距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纪念日还有十二三年.时间紧迫,届时能否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关键在于现在是否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具有不可质疑的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也包含着致命的偏狭。  相似文献   

20.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11,31(1):54-61
"诗文评"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学问名称和书籍类别(从目录学角度看),最初是由明代学者焦竑在《国史经籍志.集部》中提出来、并在清代修撰《四库全书》时被广泛使用而推行开来的,但是,就这个名称下所包含的一门学问而言,它本身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先秦。研究文艺学一定要追溯它的源起和发展过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文论革新和转化的先驱者,借鉴西方理论观念,开启了从古代形态的"诗文评"向现代形态的"文艺学"转化的历程。中国古代形态的诗文评与西方的文艺理论有明显的区别:中国古代的诗文评的哲学基础是以"善"为中心的伦理哲学,而西方古典哲学是以"真"作为中心,西方的文艺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即是在这个哲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研究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必须要和社会的历史、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把"内史"和"外史"结合起来,要以问题为纲。20世纪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发展轨迹划分为蓄势、蜕变、定格、突破四个时期,四个时期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