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不打算全面评价宝玉形象,只仅就他的功名观作一论述,不揣浅陋,以就教于方家。自从隋唐创置开科取仕的制度以来,读书就与科举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和科举也就成了通向功名的重要途径之一。当时,不知有多少人苦读寒窗想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不是有“书中自有黄金  相似文献   

2.
想念母亲     
正我的母亲姓沈,杭州人。世居城内上羊市街。我在幼时曾侍母归宁,时外祖母尚在,年近八十。外祖父入学后,没有更进一步的功名,但是要求子女读书甚严。我的母亲教导我们读书启蒙,常说起她小时苦读的情形。她同我的两位舅父一起冬夜读书,冷得腿脚僵冻,取大竹篓一,实以败絮,三个人伸足其中以取暖。我当时听得惕然心惊,遂不敢荒嬉。我的母亲来我家时年甫十八九,以后操持家务尽瘁终身,不复有暇进修。我同胞兄弟姊妹十一人,母亲  相似文献   

3.
生命与读书     
<正>生命与读书,这个就是我今天要讲的问题。先讲讲为什么要读书。第一,读书不是因为要做个有知识的人才读书,或者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很有修养才读书。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我们来到这个  相似文献   

4.
低碳新阅读     
据2009年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三成受访者对自己读书状况不满意,更有六成多的人希望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带动自己读书。生活节奏改变读书现代人不读书或者少读书,总有各种理由。最常见的是"没时间"。读书固然需要引导和督促,但读书毕竟主要是个人化的行为,最终得靠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爱读书、多读书。  相似文献   

5.
元朝建立之后,蒙古贵族长时间停开科举,士子通过读书应试博取科举功名入仕的通道被彻底阻断,士子们读书、研究的功利目的因此减少了,这为元朝科举以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阐释作为考试标准奠定了学术基础。与此同时,士子们学习儒学、程朱理学的热情显著下降,导致读书人的数量明显减少。理学家不仅是元仁宗恢复科举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程朱理学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设计者。科举恢复以后,程朱理学的官方思想地位得到稳固,这对程朱理学的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然而,士子们为获取科举功名而学习程朱理学,与真正潜心研习程朱理学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尤其是部分士子将程朱理学视为谋取利禄的手段,使程朱理学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读书如搔痒     
陈忠 《社区》2005,(6):59-59
读过一些关于读书的书,发现对读书的比喻真可谓美不胜收。然而,最别致独到的莫过于将读书比之为“搔痒”了。那是在美籍华人梁厚甫先生的一篇短文中读到的。他这样写道:“不能否认,中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视为一种平常自然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痒和抓耳朵一般。”确实,我们的读书往往为“功名”所累,金榜题名,十年寒窗,因而过于严肃、正经,甚至隆重。南宋大儒朱熹老先生将“隆重的读书”从娃娃抓起,曾训诫童蒙:“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  相似文献   

7.
程立海 《社区》2008,(11):59-59
年年读书日,今又读书日。但对每年的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知道的有几,更遑论努力读书了。这决非信口雌黄。每当读书日期间,你若问一问身边的人,对此节日的知晓度,多数人会满睑茫然地说:真的,“世界读书日”,我怎么没听说过?可见,世界性的读书节并未真正达到它应有的初衷而走入人们的视界。读书,对一些人来说是件太奢太侈的事。  相似文献   

8.
儿时,老师告诉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我们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书,吸取知识;大学时代.作为中文系的一名学子,教授告诉我,读书是一个有知识人做学问的基本功.是一个文化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步人工作岗位后。长者告诉我,知识不屈从于财富.也不屈从于权势.拥有知识的人却能让人由衷折服。读书,能使人通晓古今,高瞻远瞩:读书。能使人洞明世事,虚怀若谷。  相似文献   

9.
阮直 《社区》2014,(35):9-9
读书是件奢华的事儿。大众的读书在本质上不是读书,而是渴望学习知识,知识的来源未必只有读书一条道,在没有书籍的远古时代,人类文明一样能够传承。有了书籍当然是好事,由知识分子记载下来,便于更广远播,但书籍一特别是那些经典,从来都是给少数知识分子看的,比如我们的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从古到今也没有多少人看。  相似文献   

10.
周德峰 《老友》2014,(1):25-25
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全国人民绘就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复兴之路梦想启航,实干兴邦路在脚下,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在知识信息急剧增长、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要智慧和力量。智慧和力量的来源只有一条,就是读书学习,要用读书之灯点亮中国梦。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旺之要。常读书是实现梦想的引擎,应成为人生永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科举考试中,需要有名人举荐,才能求得功名。如果没有名人推荐,考生本人有一定的名气,也能求得功名。当然前提是要有真才实学。反过来理解,如果既无名人推荐,也没有名气的考生,即使有真才实学,也只能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局。李昌符是咸通年间的考生,  相似文献   

12.
下列三首诗都是与读书有关的: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客家人来自黄河流域,不少是为躲避战乱而来的公卿文士。他们来到南方后,仍不忘读书,从而晋身仕途,所以热心办教育、发奋读书是粤东客家人的显著民风。粤东的兴宁,教育事业相当发达,如今还流传着重视教育、发愤读书、争取功名的动人故事。兴宁名山——神光山,传说是因为罗孟郊刻苦攻读,感动了石古大王,因而山上祥云五彩缤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态度     
高锴 《社区》2014,(32):9-9
关于读书,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态度。有人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那么见仁见智,或者恭敬或轻慢,基本上只能悉听尊便。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要读书,文本还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六经注我,也不好视六经为无物,不然,有“我”就好了,干六经何事?也就是说,只要读书,多少得对你选择的书有点尊重,即使是创造,也不好天马行空地过于豪放。  相似文献   

15.
偷偷读书     
于艾香 《社区》2012,(23):5-5
每个人的读书都与自己的独特经历有关。我读书就有令我自己都不解的特殊情结。我喜欢偷着读书。越是偷着读,我的兴趣越高。何谓偷着读?简言之,背着人读。不让人知道,悄悄地读,装作是没有读书地偷着读。这个偷字.真是涵盖了我读书的全部心态。为什么要偷着读呢?追溯起来.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6.
清末重臣曾国藩的家训思想对当今家庭教育颇具借鉴价值。但由于曾国藩的家训是以家书而非专著的形式出现,思想相当零散,这直接导致了当今学界对其研究的欠深入。曾国藩家书从读书、做人、理家三大方面体现了曾氏家训思想。首先,曾国藩注意教导子弟读书,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学习圣贤做人的道理,而不是为了应举,必须讲究方法。其次,他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贤,一个人对家人要孝悌,对世人要谦逊。最后,曾国藩注重理家,认为一个家庭要兴旺,家人必须勤劳、节俭、和睦。  相似文献   

17.
盛唐高岑诗派成员的创作 ,表现了各自的功名观。他们的功名观具有鲜明的继承性 ,与前人某些功名观的内容、表达形式一致或相似 ;又有其内涵的丰富或复杂性 ;涉及到政治、军事、伦理、道德、吏制、人才等问题 ;还有其时代特点 ,包含一些新的进步的理念 ;也有其局限性 ,掺杂着少许庸俗落后的思想成分。对他们的功名观我们要有所取舍  相似文献   

18.
有句熟语:“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说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须多多读书,因为“知识向上的阶梯”(高尔基语)。但是如何读书呢?读什么书才好呢? 自然是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自然是哪些对人进步有作用的书。萧戈、雷智勇二先生合著《名人学习法概论》(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9.
曾经多次在公开或私下谈论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感受是倍觉惭愧。一来自己读的书少得可怜,即使近几年有过一点阅读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二是每每读完一本书,总要感叹读书好,一定要多读书,自己思想上、工作上能有些许的进步应该都仰赖于读书。同时,每每见到身边有学识、品德高尚、能力不凡的人,深层探究他们的成功,往往也是归功到读书。阅读,洗涤着每个人浑浊的心灵,让人逐渐清晰明朗起来。我最初的阅读,来自于懵懂的年纪,乡间散落的小人书。薄薄的一本,因为传阅太多次,总显得那么破旧。书本上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黑白的画面,简短的文字记述着扣…  相似文献   

20.
钱文忠 《社区》2011,(8):4-5
在这篇文章中,我要谈论的是读书生活。读书生活居然要谈论?这似乎也说明读书已经和我们生活的年代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在一百多年前、科举制度还没有崩溃之前,甚至说在科举制度崩溃以后不久,这个问题是不会拿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谈论的。因为读书,恐怕是当时中国人心目当中唯一的正道,所以不必谈论。就像我们活着一定要吃饭,今天没有人谈论我们的吃饭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