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魏源与地学     
魏源——中国近代早期著名思想家,杰出的爱国主义学者。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好求经世致用,又注意投身于实践,在哲学、史学、文学、地学等方面多有建树。他在地学上的成果,诸如水利、海运、先秦地理和边区域外舆地的编著论述,“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博采群议”,发人所未发,颇受学者们称道。  相似文献   

2.
王勇 《东方论坛》2013,(5):58-71
“汉文学”为“汉文典籍之学”,尤其指中国典籍传播区域的域外汉文典籍。以阅读域外人士创作的汉文遗产。探寻其中国因素,考察其民族特色,并从中发掘裨益于国学研究及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资料。对域外汉文典籍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其一、中国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其二、中国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影响;其三、中国文化激发域外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的域外书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之际,在这一变局下,晚清人的域外写作发生了不同于古典域外书写的近代转型:其一,体现为现代地球观念的形成,即从“中国天下”观转向现代地理观;其二,体现为“夷夏之辨”观念的转换,即从“华夷之别”转向“天下一家”;其三,体现为书写心态的转换,即从追求异国情调到着重于问政求学;晚清域外书写具备了丰富的现代内涵与文化意味,成为触摸晚清士人思想嬗变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4.
边疆史地学是清代中后期兴起的一门学问,在近代它又深化发展,并与西北的考古发现联系在一起。罗振玉的边疆史地学研究,顺应了这一最新潮流,他搜集和辑录了大量的西陲古物与边裔金石碑刻,刊布了一些传世史料,并从事边疆史地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代外国探险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活动是新疆地方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参考资料已往多以域外为主。文章对最近新疆档案馆首次刊布的外国探险家来华档案进行了简介,同时从“印证、补阙、辨误”等方面分析评述了文献在研究近代外国探险家新疆考古活动及近代中外关系史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近代史”学科而言,罗家伦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留欧时受好友影响从历史哲学转向“中国近代史”,初步确立近代中国历史的时限和主题,强调史料搜集是著述科学“近代中国通史”的基础,希望借此贡献中国学术。回国后更是积极宣传提倡,尝试为近代中国史料整理提供纲领性指导,并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史料搜集整理提倡与著述难于下笔的对立,也反映罗家伦在“中国近代史”缘起演变中的真实贡献,以及彼时学界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复杂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胸襟开阔乐于交流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代便与域外民族发生了交往。先秦典籍中关于周穆王西游的传说,可看作是远古中国与域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先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时代的演进,先民同域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有关此类记载,可谓史不绝书。但真正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则始于近代,且十之八、九为西方学者。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学者张星、向达等人,曾有著述问世,有的是资料汇编,有的受体例限制,均显得比较简略。方豪先生的《中西交通史》一书,虽然晚出,但其…  相似文献   

8.
域外汉籍研究答客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域外汉籍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研究范围有哪些?所谓“汉籍”,就是以汉文(主要是古汉文)撰成的文献,而“域外”则指禹域(也就是中国)之外,所以“域外汉籍”指的是存在于中国之外的用汉文撰写的各类典籍。具体说来,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历史上域外文人用汉文书写的典籍,这些人  相似文献   

9.
龙氏的词史思想是近代史学与传统词学相结合的产物。在“一代有一代之音乐制度”、“一代有一代之社会风尚”两大词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上,龙榆生更为客观、理性地阐释了“词”的发展历程,突破了传统词学中“空言标榜”的习气和拘于“四声清浊”的“图谱之学”,为中国近代词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尤其是道咸以降直至近代以来,外患纷给,国土日赞,边疆地区成为与中华民族兴亡安危休戚相关的焦点。其中,西北边疆地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民族成份的复杂性,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地形气候的特殊性,从而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兴起了以探究边唤史地、谋求保国固土为主要内容的西北边疆史地学,并在当时处于“显学”①的特殊地位。但是,任何一种学术潮流的兴起,都是各种历史及当时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拟从史学史的角度,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起的前景作一粗浅论述。一、康雍轮三朝经略与开发西北边疆是清代西北边…  相似文献   

11.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士林风尚,由于它兴起于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之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与传统史地研究有所不同,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从多方面对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学术界兴起了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高潮,他们以探究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为宗旨,对西北边疆的历史、地理、民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和名作,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文对这一时期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成就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 ,学术界兴起了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高潮 ,他们以探究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为宗旨 ,对西北边疆的历史、地理、民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涌现出一大批名家和名作 ,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时期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成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吴漫 《南都学坛》2008,28(5):24-31
明代学者从事宋史撰述的取材范围,业已打破仅凭主流文献——《宋史》等主要文献的单一格局,开始自觉适应宋史史料的发展趋势,扩充史料的利用范围。不但广泛搜集传统史料,其中涉及编年、纪传、政书、野史笔记、方志、传记、诏令奏议、类书、史评、文集等各类史料;而且扩充新史料,开拓以往学者不太注意的碑铭、志文、语录、策问、诗丈、题咏等史料群,挖掘各类史料的特有价值,立足研究重点,择取所需,也关注宋史研究的新动态,借鉴吸收本朝人的最新成果,充分显示了其多元化史料观。明代宋史学者开阔的史料学理念保证了宋史著述的质量,为我国宋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可追溯到首届世博会。在继后的海关代办中国参博期间,世博会场亦不乏中国士宦的身影,为世博史增添了华文的光彩。随着中国士人有关世博会理念的进步,世博强国梦开始升腾,晚清、民国人士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在清理这段历史的同时,不忘述及参与世博会的中国普通民众,藉以提炼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宋代“经学变古”,即宋学变汉学之“古”。经学变古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学观念的转变、经学解释方法的革命、经学怀疑思潮的兴起。通过经学变古,宋儒建立起一套与汉唐传注之学不同的新的经学范式———宋学。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中国大陆学者们似乎对"新史学"又有了一份新的热情,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每逢世纪之交的一种惯常现象.后学总结梳理前学应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然究竟谁人以及何种史学研究能代表20世纪中国的"新史学",好象并没有达成基本的共识.本文从史学思想、史学方法两大方面,主张20世纪中国的新史学,肇起于梁启超,接踵之人乃王国维,真正成型的代表是钱穆.钱穆的最大贡献在于破除史家门户藩篱,提出贯通诸家的历史研究新路向;同时以独创性的思维,首倡以历史精神研究历史;并且在史学方法上提出"更生之变"与"洗汰传统"的史研新法.这些独具亮色的贡献,不仅领袖20世纪的史学研究,而且也代表着中国新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华阳国志》作为一部最早系统介绍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著作,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重视。除了对其进行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外,更有从史学理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这部著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笔者发现前辈学者对《华阳国志》中有关旅游资源的文献记载关注不够。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其相关内容,并尝试着以文化旅游的视野去探究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关于三山五园周边村落的研究,最早发轫于20世纪初。由于学者们的侧重点不同,研究呈现精彩纷呈的局面。在研究时段上,一些学者侧重三山五园出现前后周边村落的发展变迁,一些学者则关注其在现当代的发展状况。在研究视角上,既有社会学、民俗学的角度,也有历史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文化遗产学等角度。在研究内容上,有些学者主要侧重于三山五园周边的单个村落,有些学者则侧重于三山五园周边村落的总体概述。   相似文献   

20.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记述到艺术记述的流变过程。朱有墩及其水浒戏在水浒故事发展过程中因为历史阶段特殊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其一,《水浒传》虽然成书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但如果考虑到朱有墩水浒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实际条件,《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当大致可定。其二,水浒故事思想不一,朱有墩水浒戏在由“义”向“忠”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其三,宋代水浒故事见于正史,也流行于瓦肆勾栏,且以后者为主;元代以戏曲传播,观众多为市井细民;自朱有墩开始,水浒故事开始进入宫廷。并为文人喜爱,开创了水浒故事传播的新纪元。因此,当我们开始关注朱有墩及其杂剧创作时,更应注意挖掘朱有墩杂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