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中国北方崛起至统一中国之际,他们采取了大规模的接收汉文化的政策。这样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他们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统治者所执行的开放政策,为中华民族之间的文化大交融提供了小气候;先进的汉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相互输血具备了大气候.本文通过契丹族天文学家耶律履,耶律楚材和石抹氏在金、元时期的学术活动,阐述了契丹人在中世纪中华文化大交融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唐兀惕和蒙古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民族的文化联系问题,首先是两个民族间建立的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问题。从十世纪以来,驻牧蒙古草原上的鞑靼—蒙古部族,与其南部的唐兀惕族(自称弭药、弭药家,汉人称为党项人)为邻。因此,无论在和平的条件下,还是在非和平的时期,他们彼此间都不能不发生关系。西部、北部和西北部的阻卜(契丹之《辽史》和女真之《金史》对鞑靼人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佛教传入契丹,很多学者从史书记载分析,大多认为是契丹用来安抚俘掠来的汉人的精神工具。本文从佛教传入契丹本土的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入手,认为佛教之所以能在辽朝广为传播,有其功利因素,但亦与佛教对契丹长期影响息息相关,且佛教对契丹人的影响要追溯中原佛教和回鹘佛教两大渊源。  相似文献   

4.
契丹人的宗教信仰,早期主要以原始的自然崇拜为主,兼有摩尼教、景教信仰。辽朝建立前后,佛教、道教等宗教形式先后传入契丹本土,并得到上层社会的支持,发展比较迅速,最终形成多种宗教形式并行传播、相互交融的局面,并对社会风俗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契丹宗教文化现象。相对其他宗教的影响,对契丹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佛教,但契丹本土佛教的传播是多源的,或从回鹘传入,或从中亚传入,或从中原传入。来源不同也使佛教崇拜的风格呈现多样性。加之契丹人原始宗教、摩尼教与聂斯托里教的交互影响,也使得契丹佛教不同于其他地区,形成其独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赤峰是我国古代契丹族的故乡,辽朝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女真人,蒙古人活动的主要地域.赤峰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大量珍贵的遗址和出土文物,为我国的辽金元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实物依据.为促进赤峰地方史,尤其是辽金元史的研究工作,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八日,赤峰辽金元(契丹、女真、蒙古)史学会在赤峰成立.该学会成立的消息在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第四届年会(当时正在赤峰举行)上宣布,同时由大会批准,成为该学会地区性的正式分会之一.  相似文献   

6.
北方民族武力冲击对宋文化的双重毁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已有人指出,宋代文化在类型上与前代有相当大的差异。宋文化既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宋文化的特点是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外部因素便是两宋一直处于北方民族强力的环伺之中。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长期包围和轮番冲击,对宋王朝造成物质上的惨重损失,同时在宋人心灵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蒙元时期,皇帝(大汗)对汉族、女真、契丹等各族的赐名现象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他们或以赫赫战功、忠于朝廷,或特殊技能,亦或因某些外貌特征而被赐以各式蒙古名。与此同时,亦有纷纷改用蒙古名,或蒙汉名兼用的记载。可以说,这些非蒙古人受赐蒙古名和改称蒙古名构成了蒙元时期蒙古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蒙古人、色目人的汉化一同构成了当时民族融合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敦煌古突厥如尼文《占卜书》是一部展现早期突厥—回鹘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的重要文献,其文化特点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占卜书》与契丹、蒙古等后期游牧民族民间文化、民间文学、历史文献作品相比,它们的故事母题和角色具有明显的相似和传承关系。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战争文化之一,写本中反映的战俘迁移习俗成为蒙古英雄史诗中的故事母题,以文学化的形式展现。作为写本当中的形象,《占卜书》中白马的行为与英雄史诗《格斯尔》中的故事母题相似。书中的金翅秃鹰和乌鸦的形象是回鹘萨满教同佛教的混合文化形象,二者均在蒙古民间故事中以同样的文化形象出现。  相似文献   

9.
上继唐代民族迁徙之成果,下启宋代西夏立国之局面,唐末五代时期是党项发展的中间环节。有利的发展环境与机遇构成了西夏崛起的坚实基础:一是唐祚覆灭,天下无共主,五代诸朝皆忙于中原逐鹿,无暇顾及像夏州党项这样的偏远之地;二是契丹方兴,志在南侵,南北对峙的局面初步形成,给党项这样的中间势力提供了生存空间;三是西北战略地位迅速下降,吐蕃、回鹘等强族相继衰弱和分裂,唯有党项由于较强的政治组织而日益强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回鹘与契丹两族关系 ,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及西辽建立四方面阐述回鹘对契丹民族发展的影响 ,从而认为回鹘在契丹发展中主要是起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考证了我国古代北方各族,即匈奴、乌桓、鲜卑、契丹、突厥、回鹘、吐蕃、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在当时普遍流行的各种辫发发式。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自古以来文化上的密切交流。  相似文献   

12.
锡伯族的文化选择是个历史的过程。锡伯族先祖带着东胡系鲜卑文化一路南迁,先后与契丹、女真、蒙古等进行了文化交流。在清代处于满通古斯文化系统。之后又与俄罗斯、维吾尔、哈萨克文化接触。清末民初迎来了大量吸收汉文化的历史性阶段。  相似文献   

13.
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中国化为其准备了条件,元朝是其重要阶段,明代虽有反复继续发展,被清朝绥服是其关键阶段。近代反侵略斗争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同步兴旺繁荣,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以巩固形式最后完成。“中国观”在蒙古民族认同于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們研究契丹文字,曾經用女真文,西夏文和索伦語、鮮卑語,以及汉滿蒙朝鮮日本等語文作比較研究。①因为成績还不够自己滿意,又因为发現到契丹文“甲”“乙”同用一宇,“庚”“辛”同用一字的特异現象,和等語尾詞;②所以引起我用古回鹘文比較研究契丹文字的想法来。据我的考証,契丹大字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五年  相似文献   

15.
契丹是一个英雄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契丹人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都发挥了聪明才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大辽帝国统治北中国达二百多年,1234年,辽被金灭后,契丹人仍活跃于历史舞台,尤其在蒙元时期,他们又对蒙古统一全国和元朝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西夏人的尚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项是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于1038年至1227年间以银川为中心建立了雄强一时的西夏王朝。在西夏国家形成过程中以及西夏立国期间,西夏人剽悍粗犷、尚武善战的民族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后来,随着统治阶级的腐化,经济生活的农业化,尤其是儒学与佛教思想的输入,尚武精神逐渐弱化,最终亡于蒙古。  相似文献   

17.
蒙古佛教历史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或原蒙古人时代虽然从蒙古人来讲接受佛教比较晚 ,但从蒙古地区来讲佛教有着较为久远的传统。佛教在蒙古地区的肇兴由于是在真正的蒙古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之前 ,或是产生于自古生活在蒙古地区的原蒙古人部落时期 ,因而该时期可称为前蒙古时期或是原蒙古部落时期。佛教最初产生于印度 ,后经过中亚、西域 (突厥斯坦 )和中原及西藏等不同方向传入蒙古地区古代游牧部落 ,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族中 ,并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文化、信仰相适应与融合 ,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因而可以将其专门称之为北方蒙古草原佛教。虽然它同属于流传于西亚(Хоман)…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一生,恰值北宋(汉族)、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鼎峙之时,这是我国古代的民族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作为政治家、史学家的司马光,对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十分关心,极力反对当朝执政者韩琦、王安石等所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与吐蕃人、回鹘人等建立起来的王国,与北宋并存。宋太宗蔑视党项人为“禽兽”,长期以来对以党项族为主的西夏顽固地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党项等西北少数民族,备受宋朝边帅廷臣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致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宋夏战争时有发  相似文献   

19.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治中国近百年之久。在此期间,为数不少的包括契丹、女真等族在内的广义汉人,放弃原民族姓名,改用蒙古姓名,出现了大量带蒙古姓名的汉人。那么,元代汉人为什么改用蒙古姓名?其原因何在?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要到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20.
从中原文化对契丹、女真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法律文化、伦理文化、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契丹、女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习俗、畜牧经济、民族性格、音乐舞蹈等方面。文化的认同是文化抉择的前提、是民族和谐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