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受到了观众的青睐,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导演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李玉作为中国女性导演的代表,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角,她的电影思想也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2.
中国许多影片缺乏市场竞争力,原因之一是长期忽视了对电影观众心理的研究。现代电影的重心已明显地从电影文本转向电影观众本身,这就是“观众论”,其研究重点是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心理和结构。在经济规律支配影片发行市场的今天,应当重视电影观众的研究,探讨电影观众的内涵、层次,探讨电影观众的多种心理和观众心理对电影发展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语言。电影修辞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电影导演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品位,彰显电影导演的风格。英国导演史蒂芬·戴德利虽然至今只有四部电影长片,但每部影片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足见其导演功力的深厚。借助史蒂芬·戴德利的影片,从电影的主体、画面和声音等方面对隐喻、色彩渲染、声音暗示等手法的运用,来分析电影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商业电影中不断出现的暴力元素是观众消费欲望被点燃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更天然地存在于后现代社会的消费逻辑中。这些暴力元素不但成为电影创作者表达自己标新立异艺术观点的手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当下真实的生存状况。以著名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多部影片为例,分析了好莱坞商业电影中暴力元素承载的功能意义及其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烟雾手法是一种易被观影中的观众所忽略的影像场景造型元素,在电影中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意象内涵。水雾、现场人造烟雾、后期特效烟雾这些烟雾表现形式传递着电影导演的特定艺术构想,将影像时空模糊处理,营造着特殊的时空氛围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烟雾同样以饱含设计构思的姿态出现于艺术电影与作者电影中,并且通过与布光、色调的配合,成为电影摄影师与导演的"第七种造型手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美电影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优秀影片、优秀导演对中国老一辈电影人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优秀的电影和导演,一方面与电影艺术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导演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息息相关。将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和中国20世纪30年代电影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随着结构主义被后结构主义的逐渐替代,随着阐释学的东山再起,随着现象学哲学对客观主义哲学的反叛,电影研究的重心明显地从电影文本转向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转向电影观众本身.观众论尊重影片分析的各种角度及理论批评的多元态势.不仅如此,观众论的研究重点在于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心理和观众的心理结构.观众论的这种研究有助于影片创作的适销对路,特别在经济规律支配影片发行市场的今天,观众论的研究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卢米埃尔兄弟纪实电影的兴衰、梅里爱创作的戏剧电影和蒙太奇的发明运用、我国第五代导演的探索影片及后来他们向传统影片的回归等等,从电影的逼真性与假定性特征出发,论述电影给观众的感染力和电影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梁赞诺夫近年电影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电影蓬勃复兴的潮流中,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导演牵动着人们的目光。他就是艾利达尔·梁赞诺夫,他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仍然活跃在俄罗斯电影第一线的老导演。他的电影创作连接了两个时代,对考察俄罗斯电影的变化和发展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放电剧情《面纱》是一部中国制造的好莱坞爱情电影,同时它也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第一部全景在中国境内拍摄完成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是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同名小说,导演是约翰·卡兰先生。它的男主角是曾经凭借《一级恐惧》获得过金球奖最佳男配角,而且凭借精彩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的爱德华·诺顿。它的女主角是去年因为一部《金刚》被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娜奥米·沃茨小姐,同时还有很多中国影星也参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对电影译名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译名对于电影至关重要,它不仅起着导视的作用,还是观众了解影片思想内容最直观的形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电影译名也受其影响,因此在翻译片名时要了解其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注意相关策略,避免译名的不得体。  相似文献   

12.
金基德以《圣殇》问鼎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表明了自己重返影坛的决心和能力。《圣殇》的确可以称之为金基德的巅峰之作。透过影片,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典型的金氏艺术风格,也可以体会到金基德对电影艺术的新领悟。较以往作品,《圣殇》更注重受众的感受,因此影片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整部影片给人以既熟悉又新鲜之感,《圣殇》可以看作是金基德电影风格的坚守与嬗变的最佳尝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国内电影市场的一些混乱状况,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翟俊杰日前在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追求低俗化决不是步入市场的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 翟俊杰认为,当前国内电影市场上港台低俗的电影文化泛滥,这在近年来合拍影片中表现尤甚,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美学的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起步,并开始逐步拓展。虽然西方电影美学和中国电影美学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的差异,其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因此,中国电影美学的建构不应是西方电影美学的简单移植,而应在学习借鉴之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和中国电影理论的传统,使之能更好地凸显出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为此,既要深入探讨电影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不能忽略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关于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又要从理论上认真总结中国电影创作所积累的各种美学经验,并深入探讨其创作规律。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把握观众观影时的审美心理变化,分析那些能吸引和打动观众的优秀影片在美学上的成功之处,总结出其中的创作规律,并深入研究电影美感如何在观众(审美主体)和影片(审美客体)的融合统一中产生。随着接受美学的引入,观众的先在结构、期待视野及观众反应批评对电影创作的影响,也都构成了研究的内容。另外,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一方面需要从域外引进各种基础理论,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注重从中国文学艺术的美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充分重视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学术积累,从而使中国电影美学与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精神有机衔接起来,显示出更浓厚的东方色彩和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曾说:“欣赏一部影片,如果没有一种叫做电影美感的东西,那是不会感动人的。这种美感只有电影才能把它表现出来,而且能够表现的很完善,使看的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激动的心情。观众正是被这种东西所吸引才去看电影,而拍电影的也正是有了这点才拍电影。”  相似文献   

16.
谢晋说:“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回顾谢晋导演的影片旅程,从处女作《水乡的春天》(1955)到最后的影片《女足九号》(2000),在热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基调中,谢导几乎所有林林总总的电影镜像都呈现出突破意识形态压抑的激情,在形态各异的电影人物绚丽的情感世界和坎坷的生活历程之中,营构出或浓烈或淡然的人性诗意图景。  相似文献   

17.
韩国电影在借鉴好莱坞商业类影片经验的同时,注重在电影中进行本土身份的建构,用本民族的人物和情感重述西方题材和改写西方故事,在本民族的政治事件和历史故事中彰显现代价值观,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消解西方影像中情色与暴力的极端显现,藉此获得了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的双赢。韩国电影这种"洋"为"韩"用的做法,对中国电影本土身份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中国电影既要加强现实观照、丰富现代影像,又要甄选彰显共同价值的历史事件作为电影素材,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来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一方面营造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审美意境,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层面上达成东西方的共识,在唤起观众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制造具有"中国身份"和民族文化标识的观影效果,以赢得世界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是中国当代电影界力求创新的一位导演,一部部颇具影响力的影片确证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成就.试就电影的语言艺术,探析张艺谋在创作中运用象征、夸张、对比等具体修辞手段实现创新而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小说《香水》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荒诞神奇的黑色童话,影片基于原著进行改编,再现小说中曲折离奇的故事。影片用精致的画面和宏大的交响乐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听感受,在对原著的改编上,除导演原有意义外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使观众不再只停留在影片美妙的视听语言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建构上,而对影片进行深入挖掘。本文将从奇观美学的角度,对电影《香水》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华语电影导演的风云人物和标志性人物黄建新、李安、王家卫和王颖四位导演的电影作品个案的简单枚举和勾勒式描述,可以发现,华语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至21世纪头十年的大约三十年间,经历了一个思想性探索的崛起及之后不断衰减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思想性危机。这一过程的主要背景是,中国大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进程及其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不能忽略的则是国际冷战思维的纠缠及其难以为继,由美国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国际霸主行径的彰显对美国形象的损毁。黄建新导演的影片《求求你表扬我》(2004)是一部最具标志性和表征意义的作品。这位曾以极大热情关注现实生活,勇于探讨严肃的社会文化问题,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导演,却在这部影片中给观众提出了一个假问题,一个并不需要思考的问题。联系到李安、王家卫等导演的作品,将使我们意识到,过去那些国内外大的政治背景已付东流,不可逆转,而自此之后,华语电影能否适时地进行转型,完成由政治性的思想探索向学术性的思想开发转换,仍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之中。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