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袁纲 《探求》2011,(5):77-82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联系密切,"保障不足"或"保障过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放缓也将削弱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固然有利于实现社会"安全阀"和"减震器"的作用,但也造成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国民严重依赖公共福利等一系列问题,福利国家制度面临困境。笔者认为,基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未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坚持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2.
尤明立  杨峰 《社会福利》2002,(10):13-16
我国社会保障工作起步较晚。功能较弱,较难适应前前及今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及加入WTO后的国际通行惯例。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证广大职工群众基本生活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当务之急。推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以下简称“并轨”) ,是党中央、国务院正视现状、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更是各地当前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头戏”。然而,“并轨”伊始,道路曲折,不会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3.
WTO是世界上惟一的全球性的永久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是由各种协定和协议形成的一个复杂的规则体系,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WTO规则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成员国必须健全和完善本国的经济贸易法律。加入WTO后,我国的经贸法律必须与WTO规则体系全面接轨,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在经贸立法方面的进程,重点应该加快修订《对外贸易法》、制定统一的《外资管理法》、加快服务贸易立法步伐和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在先秦时期初步形成,历经汉唐的发展,至宋代基本定型.明清两朝,国家的政策重在继承,而民间社会救助事业(慈善事业)渐趋兴盛.各种民间救助组织的存在,弥补了官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救助了大量困难人群,在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官民合力"模式,使得明清时期传统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体制转轨和失业人员的增加 ,全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 ,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完善再就业工程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尹枚 《探求》2002,(3):33-35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并从中受益。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而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也将日益凸显。我们必须加深认识,采取相应措施,趋利避害,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赵继颖 《学术交流》2005,(5):114-117
在中国加入WTO后,黑龙江省绿色畜产品能否走向国际市场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大省,要充分发挥绿色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应采取的战略措施:培育知名品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建立健全兽医卫生保障体系,实施安全工程;建立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通过龙头的组织和带动加快产业升级;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加快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但是,什么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既解决当前现实问题又结合未来长远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怎样在逐项建构各个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规  相似文献   

9.
孙艺如  申亚民 《唐都学刊》2012,28(6):107-109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是全球性问题,但西班牙人口老龄化比其他国家更趋严重。为此,应加强关爱老人的社会舆论宣传,开展有组织的互助,设立关爱老人的基金组织,加大对老年人的帮扶力度。中国也已进入了老龄化结构,应借鉴西班牙好的做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设立老年人社会基金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舆论宣传,让中国人生活得更幸福。  相似文献   

10.
王欣剑 《学术交流》2007,(8):122-125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后,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相继启动了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在东北地区社会保障模式的构建中,大力推动第三产业、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是走出社会保障资金困境的重要途径;着力构建社区型社会保障模式,将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加快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进程,将使社会保障改革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全面反映社会保障收支活动的预算形式。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探讨我国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的现状,借鉴国际上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社会保障预算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窦玉沛 《社会福利》2011,(10):4-5,1
着力战略研究意义重大 首先,开展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研究,是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逐年扩大,迈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社会救助已做到了应保尽保,救助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慈善事业的影响力也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薛小荣 《唐都学刊》2004,20(1):125-129
中国加入WTO将对现实经济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 ,其中对政府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加入WTO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 ,最大的影响是对政府行为及行为方式的影响。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 ,也要以WTO规则的相关要求作出及时调整 ,包括调整财政审计目标、金融审计目标、企业审计目标、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目标和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中国应采取有效的调整应对措施 ,以应对加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高静 《南亚研究》2014,(4):139-152
在政府主导下,印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反映出不同时期政府领导人的民主平等、人道主义、社会公正和以人为本等政治理念。在不同的社会保障阶段,社会保障的设计路径大不相同。单层次社会保障阶段,仅在政府内部和有工会组织的部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多层次社会保障阶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涵盖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无工会组织部门、农村人口就业和医疗以及儿童成长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深化阶段,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社会保障国际合作,保障海外印度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二元结构,理论研究上也就分为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相对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来说,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和理论研究很不完善。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保障再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探寻对中国的有益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议题进行分析,提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原则和法制建设的重点,探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西部地区为重点 ,对完善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性、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根据国际经验与西部情况 ,作者提出在就业、养老、医疗及农村低保等方面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亮亮 《探求》2008,(4):8-11
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加快立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运行;要重点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强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 ,我国在享有世贸组织赋予的各项权力的同时 ,也要执行WTO协议 ,履行所做出的承诺。我国现行税制尚未与国际完全接轨 ,还不完全符合WTO组织相关原则的要求。为此 ,必须对现行税制进行改革与完善 ,制定出既符合国际惯例 ,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发展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而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目前群众要求最为强烈的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更多的社会成员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多年以来,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是太窄,多数城镇职工未能享有社会保险,而广大农民则基本上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种情…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全球化也必将给法律制度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法律制度、特别是经济贸易法律制度将逐渐表现出共通性。探索经济全球化与法律共通性的命题成为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