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里香 《老友》2012,(12):14-14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文学研究家。他从父母那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喜欢吟诵唐宋名家诗词,自幼就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朱自清严谨治学,读书极多,且颇有心得,总结他的读书轶事,对后人很有启发。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1元零花钱,他大都花在了书店,而且还常常欠账。引发他对哲学产生兴趣的一部《佛学易解》,就是他从家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教子     
喜欢读书是钱家的家风,但钱学森夫妇从未教过儿子钱永刚如何读书.钱永刚说,有关读书的要义,他是从父母处观察来的.父母做学问,持之以恒,不功利,不着急,讲求一点一点积累,积累到一定份上,你不想让它起作用都不行.他的父亲就是这样学成的,他不是天才,没有跳过级.一年一年的书读下来,直到念完博士,所有的积累,终于将他的创造思维彻底激活.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他出生于安徽省巢县的一个行伍之家,当时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后来,冯玉祥有幸顶替别人,到私塾读了一年零三个月的书,从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因生活所迫,冯玉祥12岁入伍当兵,只是为了能领到每月三两三钱的军饷。虽然军营里的训练非常辛苦,但是冯玉祥依然对读书十分痴迷。晚上读书的时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启蒙教育主要是由父母和爷爷来完成的。从小,爷爷梁维清就寄予他很高的希望,在8个孙子当中最疼爱梁启超。母亲赵氏更是对他爱护备至,在他只有3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他认字了。4岁的时候,爸爸又开始教他读《四子书》和《诗经》等。小梁启超在读书之余,也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喜欢爬山、打鸟、乘船、观海和游古庙。在茶坑村有一座古庙,庙里面珍藏着40多幅古画,还有24位在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忠臣图像以及在民间流传广泛的24位大孝子的漫画。爷爷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带着梁启超进庙观画,并且十分认真地给他讲解墙壁上悬挂的古画上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5.
谈阅读     
<正> 亲爱的弗兰西斯科:我高兴地知道你对我送给你做圣诞礼物的那本书很感兴趣。你的感谢信写得很成功,我祝贺你已能正确地写作。有关阅读的秘诀我难以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平时给我的朋友谈到读什么书好时,我就拿不定主意,更何谈推荐出使别人感兴趣的书呢?况且你信中也没说你喜欢读小说、或是戏剧、还是杂文、游记之类。但你所强调的喜欢读书亦足以使我高兴。你读过和莎士比亚生活于同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的杂文吗?那里边可有许多关于读书的高见。下面这就是从他“谈读书”的短文中摘取的一些警句。  相似文献   

6.
读书三感     
正文学书籍起码使我们的内心可以达到这样的三感:善感、敏感和美感。美感不用说,生活不如意时,文学书籍给我们提供了可以达到一种比现实更美好的境界。读书,会弥补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不堪和粗糙。善感就是别人没有感受到的,你能感受到。当看到书中动人的情节、人物,他会禁不住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7.
《越绝书》是我国著名古籍。它历来既备受重视,又多有争论。有人认为,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方志,也有人说不是。关于卷数和书名解释也颇不一致。至于作者和成书年代,更是长期争论不休,迄今犹未有统一结论。本文不揣浅陋,也拟就此类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一、卷数与书名问题《越绝书》,《隋书·经籍志》首见著录,作《越绝记》,共十六卷。两唐《志》称《越绝书》,仍作十六卷。《宋史·艺文志》沿称《越绝书》,但改作十五卷。自此以后,有些书,如宋王尧臣《崇文总目》、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及《四库全书目提要》等,著录时,均作十五卷;但有些书,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清姚振宗和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等则仍作十六卷。现刊各本均作十五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有一习惯,当他读到他认为重要的、有意义的、好的文章或著作时,或向其他同志推荐,或印发给有关同志阅读。“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也印发了一些东西给与会同志。逄先知在《博览群书的革命家——毛泽东读书生活我见我闻》一文中说:毛泽东“亲自挑选唐、宋、明三朝诗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词,连同《华阳国志》,一并印发给与会同志。”张贻玖在《毛泽东读史》一书中说:毛泽东“还将《华阳国志》印发给与会同志,要求大家都了解这些历史。”石玉山《毛泽东怎样读书》则完全引用了张贻玖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学评点大家。他所评批的《水浒传》,由于分析透彻,立论高奇,见解独到,300多年来流传最广,向被《水浒传》研究者所重视。他还批过《西厢记》,写过《杜诗解》,但成就远不如《金批水浒》,以致许多人径直称他为“小说评点家”。在《金批水浒》书前,金圣叹写有几篇总论《水浒传》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文字,其中以《读第五才子书法》最为读者所称道。这篇名为读书指导的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水浒》艺术论。他分别从创作和欣赏的角度对《水浒传》的创作动  相似文献   

10.
赵普光 《社区》2008,(23):8-9
现代书话是一种极富传统意味的文学新体式。在当代的书话家中,能够熔铸古今自成新体的,恐怕莫过于黄裳先生了。黄裳的书话文字集中见于《珠还记幸》、《榆下说书》、《音尘集》、《春夜随笔》、《妆台杂记》、《笔祸史谈丛》、《春回札记》、《来燕榭读书记》及《黄裳书话》等集子中,显示出了独特的文体之美。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12.
从喜欢跑步的农村娃到学体育的大学生 1980年,耿飞出生在离哈尔滨不远的宾县一个小镇农村.那时她的家也和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还没有“脱贫致富”.自爷爷那一辈从山东逃荒“闯关东”落户到宾县小镇后,—直在田里辛苦劳作的父母,养大了耿飞和一个哥哥,四个姐姐.为了挣工分给家里添点口粮,哥哥和几个姐姐没读几年书就都回家干农活了.如此“惨淡”的读书氛围下,耿飞却从小学习成绩优秀.  相似文献   

13.
仔细考虑下列情景:作为9岁和5岁孩子的父母,你认为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当他们还是婴儿,你就开始读书给他们听,给他们买教育性玩具,带他们去图书馆。现在他们在学校里表现不错,你是否可以因此而居功?但是据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即使没有你的积极努力,你的孩子可能做得一样好。 例如,亚利桑那大学的罗(D.C.Rowe)在他的《家庭影响的限度》一书中认为,父母亲的作风对孩子的智力没有影响。默里(C.Murray)和已故的赫恩施泰因(R.Herrnstein)在《正态曲线》一书中认为,智力主要是遗传的并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这本书引起了一场争论,随后,《华尔街日报》公布了一则由52名研究人员签名的声明,认为研究“表明在产生智商差异方面,遗传所起的作用比环境因素更大。” 若干年前,许多父母被告知激发孩子的智力是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趣谈读书的辩证法毛泽东一辈子喜欢读书,也一辈子喜欢谈辩证法。他支持用一分为二地方法分析一切事物,并写了《矛盾论》等冈述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一次徐涛劝毛泽东不要光读书,还要注意休息。于是徐涛就说:“主席,你读书很多,但方法不科学。”毛泽东要他明...  相似文献   

15.
乐书     
宗璞 《社区》2012,(14):7-7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这个人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他在写书的时候,对自己已经进行了过滤。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相似文献   

16.
正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博览群书,笃志好学,人们便奉送给他们各种读书雅号,以示尊重。隋朝的公孙景茂,字元蔚,自幼好学,毕生酷爱读书,所读的书不可胜数,博涉经史,被称之为"书库";唐代诗人李泌,7岁能文,成年后更是才华横溢,他不但看书多,而且家中藏书也汗牛充栋,被称为"书城":唐代学者李善,饱览群书,博闻强记,还编注过《文选》一书,被称为"书篦",意思是说他读书像梳子一样全能记住;五代  相似文献   

17.
喜欢读书     
兰梦凝痕 《社区》2008,(20):58-58
喜欢读书,由来已久。 如果没有记错,身平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在六岁那年。尚不识字,捧着一本叫《新方世玉》的小人书,也不知道正反,就靠着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自以为是,装模作样的读着。后来被正在睡觉的父亲听见。也许觉得我还算是个可塑造的孩子,于是就开始教我认很多的字,并将我送进了学校。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相似文献   

18.
和一位书虫朋友一起逛书店,我挑了半天只挑了2本,他倒好,不到半个小时,便怀抱着6本书到柜台结账了。看他买的书,最上面那本叫《普罗旺斯的一年》,还有什么《博尔赫斯诗歌集》等。我奇怪地问:你不是买过博尔赫斯的全集吗,怎么还买他的书?他笑着说:不一样啦,这本诗歌集内容更全面,封面也很漂亮,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喜欢就买呗。我觉得人和书的相遇,也是缘分。买那些陌生的书,我向来只凭感觉。这本《普罗旺斯的一年》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作者是个没听说过的外国人,但看书名就打动我了,我想内容肯定也不错……我张大了嘴巴,原来你是这么挑书的。  相似文献   

19.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不管是什么人何时问起,他都能够倒背如流。而且他爱好广泛,不但热爱读书背书、写诗作文,还喜欢踢足球、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8,(11):26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wěi)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