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们那个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我父亲在乡里中学教书,妈妈一个人种着山坡上的几块梯田。我有一个哥哥,他跟着父亲在乡中学读书。从我们那个村子到乡政府所在的那个小镇要翻过两座大山,走几十里山路,早上太阳没出来上路,到晚上太阳下山才能赶到小镇上。所以我父亲和哥哥一个月最多回家一趟,住一夜,又匆匆离开家。家里只有妈妈奶奶和我,三个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1963年5月,侯小英出生在河南省唐河县苍台乡一个贫穷的农家,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家人全靠几亩农田来维持生活。侯小英自小非常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哥哥、姐姐为了给她“让路”,都早早地辍学在家务农,这样,她才得以读到高中。  相似文献   

3.
我的爸爸于1921年出生在江西省修水县一个偏僻乡村的贫农家庭。他从小就失去母亲,由他的爸爸和姐姐拉扯大,靠他的爸爸和两个哥哥给地主扛长工生活。他幼年时上过几年私塾,稍微长大一些就被迫给地主放牛。他生性老实厚道,据同他一起放过牛的老人回忆,放牛娃聚在一起就爱玩,如果走到河塘边都争先恐后跳进河里打水仗。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我爸爸在岸上给他的小伙伴看管着牛群。在土地革命时期,他的两个哥哥都参加了党的组织并在当地苏维埃政府担任领导职务。受他哥哥的影响,他1927年参加了“秋收起义”和“打长沙”,从此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他跟着部队冒着枪林弹雨转战南北,练  相似文献   

4.
老骥 《社区》2008,(23):18-19
我和王岐山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对他的早年经历算是略知一二。其父经历坎坷20世纪50年代初运动一来,就有人把王家给查抄了,但到了1956年,建设部还是指名道姓,要把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北京。记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从上海奉调进京,我和姐姐、妹妹随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岁,我们同住一个机关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们两人的姐姐、妹妹又是同岁,因此两家的三个同岁孩子,便常常“配对儿”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5.
我的成长过程相对平凡,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但不平庸。家庭氛围的影响、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哥哥姐姐的榜样示范,以及求学、职业生涯中三次重要的人生抉择,让我不断完善自己,快速成长。物质匮乏精神愉悦我在上海崇明县的乡间长大。幼时我的家是“三间房”,一间为父母卧室,一间为兄妹四人卧室,还有一间则是带着厨房的起居室。虽简陋,贤惠的妈妈却将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让小小的屋子显得宽敞而明亮。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相似文献   

6.
善源自谎言     
我知道,我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月亮饼了。小小的圆饼里,灌注了奶奶所有的爱,还隐藏着一个善良的谎言。——题记还记得儿时与哥哥姐姐们争吃月亮饼的情景。虽已过了十几年,却历历在目。每到中秋,奶奶总会做月亮饼,奶奶在炕头做,我们几个小  相似文献   

7.
陈世旭是我省一位勤奋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从一九七九年发表成名作《小镇上的将军》算起,发表的作品有三部中篇小说和四十几个短篇小说。他走在文学的小路上,执着追求,有成功的欢欣,也不乏受挫的苦恼。有人说:陈世旭是靠“小镇”发家的。他涉足文坛之初,写了《小镇上的将军》,于是一发而不可收,连着写了《吝啬鬼》、《壳子》、《接风》等一系列描绘小镇风情的世俗画卷,刻划了众多的“小镇市民们”的形形色色的灵魂。这些作品以其浓郁、纯正的艺术风姿,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小镇”人物群体。他们组成了一个颇有生气、  相似文献   

8.
刘淑萍 《今日南国》2014,(12):30-30
她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农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让家长只舍得将有限的钱财供宝贝儿子念书,而女孩从小就要帮家里干活,到成年后嫁到别人家去了,有了文化知识自家也用不着,肥水岂能落外人田.所以她和姐姐只能有一人上学.母亲拿来一副金耳环和一块手表,对姊妹俩说:“你们一人得一样,得耳环的人不上学,帮家里放牛;得手表的人上学.自己选择吧.”放弃一个既是无奈之举,也未显得如何不公平.因为在乡民的眼中,金耳环远比手表贵重得多,是那些待嫁之女的心仪之物.姐姐高兴地选择金耳环去放牛,而她雀跃着从母亲手里接过手表继续上学.亲戚怜惜地说:“这个傻孩子!”  相似文献   

9.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开篇,也是近来热播的同名电视剧中作家路遥的原声再现. 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清涧县,原名王卫国.他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家庭.为了生存,在路遥7岁时,父亲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的王玉德.对于路遥在父母家的生活,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与屈辱.《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说:“这种饥饿感是尾随路遥一辈子的老狼.” 绝望的爱情之路 路遥后来在自己的小说集序言中回忆说,他在农村长大并读完小学,以后到县城读完高小和初中.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农村和县城度过的.17岁之前没有出过县境:“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10.
门铃破案     
“星期日晚上9点你在哪里?”警察问一个嫌疑(xianyi)人。嫌疑人说他在哥哥家。警察说:“可是有人在你哥哥家按了半天的门铃也没人答应。”  相似文献   

11.
苦难的童年 1953年8月的一个秋天,雷太国从巴山深处呱呱坠地,他从母亲的怀中睁开了童雅的双眼,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然而,小小的他并未想到:两年之后,他竟会失去亲爱的妈妈。雷太国只能与他的四个哥哥和四个姐姐相依为命,他才几岁就跟随哥哥一起,喂猪养狗,肩挑背磨;他想上学读书,可不能遂愿。他受尽了哥嫂的虐待和折磨,他在困苦中慢慢地品味人生。  相似文献   

12.
也说称呼     
小时候我们老太太最爱支使我:“生,去把火笼上。生,去把缸里的水挑满了。生,去买趟肉去,要肥着点儿的。”在这个家里,我最小,老儿子,可我真没享受过老小的待遇。我纯属一个小菜碟儿。到现在,我都56了,哥哥姐姐们还叫着我的小名:“生。”我在他们眼里永远是小兄弟,长不大了。就连我二大爷家的二姐,她的儿子按说管我叫舅舅,但从来没叫过,都叫我“生”。我没脾气。  相似文献   

13.
毕宁宁 《社区》2005,(13):56-57
姐姐毕淑敏成了名人,在报纸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她的文章,在电视屏幕上也不乏她的身影,朋友们都在赞叹她的成功,我从心里为有这样一位姐姐感到自豪。我们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的家庭,三个孩子中姐姐是老大,我是老二,家中唯一的男孩儿是我们的弟弟。在姐姐不满10岁那年,父亲被一纸调令从总参某部调往新疆军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几天之后,爸爸就离别妻儿老小,只身奔赴了边疆,抚育三个孩子的重担一下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肩上。当时妈妈的工作单位离我们家骑车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中午不能回来,于是姐姐就带着我和弟弟在食堂吃饭。也正是从那…  相似文献   

14.
管克江  谭武军 《可乐》2010,(9):78-79
对美国新泽西州蒙特布莱尔镇的居民莫菲来说,2010年6月27日似乎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星期天。傍晚,11岁的大女儿凯蒂去游泳了,9岁的小女儿丽萨在家。天刚黑,几辆警车开进小镇。车在莫菲家门前停下,跳下数名彪形大汉,外衣上“FBI”几个黄色字母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15.
爸爸的面子     
曲冰 《人生与伴侣》2014,(11):20-21
世界上做谁家的孩子最幸福?当然是“别人家的孩子”。2003年我大学毕业后,和哥哥一度是老家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全都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儿子做房地产风生水起,女儿做外文翻译各种高大上。从老家小县城到首都至少需要二十个小时车程,中转两次。很多人只在电视里、照片中见过天安门,而父亲母亲来看我们,每次都从天安门前过。  相似文献   

16.
心梅 《社区》2009,(2):39-40
杨大维作为访问学者被邀请到法国讲学,一年后,讲学结束,一个法国朋友盛情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乡小住。朋友的家叫约克镇,在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上。两人坐飞机穿越海洋,半小时后抵达小镇。镇上大约只有一万多人,从镇东到镇西,一个小时能走个来回。但这却是个奇异的令人着迷的小镇。镇里镇外到处都种满了樱桃树,  相似文献   

17.
业余模特     
孔明珠 《社区》2010,(18):51-51
麦克和哈里到一个小镇上参加联欢节,酒罢歌止已是深夜了。镇上的几家小旅馆都客满了,他们只得敲开了一家居民的门:“请问您有房间出租吗?”“进来吧,总不能看着你们待在外面。只是今晚断电,跟着我的蜡烛光走吧。”一个老伯伯举着烛台,引他们走入长长的走廊。麦克和哈里走进一间房间,隐约看到有一张小床和一把扶手椅。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从江户时代开始确立了武家制度,明治以后的家制度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家长权利至高无上和长子继承家业.直到1947年以前,“长子”一直是农村社会中“家”的法定继承人,长子继承虽不分男女,但传统上还是以长男继承为主.本人在日本宫城县仙台秋保町的田野调查发现村落中的“家”仍然多由“长子”继承,但是女性长子-长女继承格外引人注目.长女继承是长子继承在现代语境下的体现.本文重点探讨了长女继承在农村城市化,社会生活国际化背景下为维系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力图为人们了解日本农村变迁提供一个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家庭的三个孩子.都分别在年的尾数与月、日数字相同的"幸运日"出生.专家称这种巧合出现的概率仅为1/5000万. 2010年10月10日.索珀夫妇迎来了他们的宝贝女儿西拉,也许有人已经感叹这个出生日期非常棒了.但令人惊奇的是,西拉的姐姐和哥哥分别在2008年8月8日和2009年9月9日出生,这是不是太凑巧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今天 ,中国农村教育观正经历从“工具论”到“本体论” ,即从“功利性”到“教育性”、从视教育对象为“手段人”到“目的人”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质”的变革。这一历史进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 192 1— 1977年 ,为农村教育受“教育工具论”主导 ;第二个时期为 1978年之后的 2 0年 ,“工具论”遇到挑战 ,但仍没有摆脱“教育工具论”的制约 ;第三个时期为跨世纪时期 ,农村教育开始向“主体论”回归。农村教育从“阶级斗争的工具” ,到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作为根本目的 ,这是农村教育从“功利性”到教育性回归的质变 ,是中国教育的跨世纪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