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学界关于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归属问题的已有讨论入手,分析了民族社会学学科定位成为问题的原因,检讨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和内涵,以及当前应当具有的学术担当.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主流社会和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民族问题,学者应当在调整和改善我国民族/族群关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民族社会学特殊的学科位置决定其学术担当:从社会学的民族/族群研究角度来看,这个学科应当在问题意识以及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在少数民族社会中的适用性方面为社会学界提供线索和思路;从广义民族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学科的贡献在于规范的社会科学方法在民族/族群研究中的应用.“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对民族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民族社会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杨萱 《民族论坛》2010,(4):40-41
工作满意度是组织发展的目标和衡量标准之一,其对员工的行为研究和组织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介绍开展社会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课程内容联系紧密且各有侧重,构成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体系。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存在部分内容交叉重复,课程间缺乏相互渗透和贯通的不足。应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实现系列课程之间的整合优化,推动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本土化理论是从新的视角,通过社会学本土化从地区性向世界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经历的本土化过程的更为开阔的眼界,对社会学中国化所作的新的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对社会学本土化的内涵和目的、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社会学本土化与社会学西方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关系等等,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这就是"建构本土特色"与"超越本土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运行论所阐述的"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的思想,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不同时期社会运行情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学术传统的继承和开发,也是对外国社会学两大传统--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和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借鉴和吸取.十多年来这一理论的扩展和运用,及其产生的现实影响说明社会运行论是一种具有较明显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李绍明的彝族社会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绍明是较早提出对民族进行民族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实际的民族社会学研究中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彝族社会的研究方面,他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对彝族社会的研究,是新时期以来对彝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回顾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向人们展示了学术生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辨证关系。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作者运用社会人类学的方法,紧跟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把研究主题从村,到镇,到城,最后一直延伸到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作者坚信,社会学离开了人们的生活实际将不会有什么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什么因素影响族际通婚?--社会学研究视角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族际通婚一直是社会学有关群体关系研究领域中最为核心的专题之一,对它有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本文分别从社区、群体层次和个体层次对族际通婚现象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学一再证明,科学增长与学术对话的频密度成正比。在人文社会科学界,学术对话是实现“实证研究可检验性”的主要检验方式,其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促进科学共识的形成、促进学术研究的精细化、避免重复研究、增强优秀青年学者的学术自信等方面。非正式学术对话更有利于前沿信息的快捷流通,也更有利于学者之间坦诚交换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学术意见。无形学院的非正式对话主要表现为学术领袖之间的私人交往和跨学科对话。学术领袖的个人魅力和对话策略对其所在学科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共同体内部来看,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学术对话,往往存在双向的“势利选择”。促进学科发展的学术对话机制主要有三:多样化的对话平台、平等对话的学术意识、青年学者的对话热情。青年学者倘若以学术为志业,就必须依托于一个或多个学术共同体,积极地与同行展开学术对话,这是现代学术格局下必经的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及民族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对于教育和民族教育问题的研究更为看重对教育得以运行的社会宏观背景的关注。从社会学的学科视野出发,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和一种社会设置,教育无时无刻表征着社会生活的现实,所以,教育就应该凸显它本来就具有的社会底蕴;而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教育,自有其更为宽广的社会背景、更为深厚的学术支撑和更为丰富的学理内涵,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性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上的社会学理论形态--工业化社会的社会学、民主社会与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现代性遭遇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学--进行了分析,对社会学理论范域的多变形态进行了探讨.这些讨论所包含的蕴意在于,"现代"是个人和社会经历巨大裂峡的时代,也是个人和社会的共生互构的时代.当代社会学应当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12.
温士贤  彭文斌 《民族学刊》2011,2(3):25-31,91
吴泽霖先生1950年代初任职于西南民族学院,为该院民族文物的搜集与博物馆建设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吴先生早年从社会学研究转向民族学研究,并专门致力于中国的民族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其博物馆学术活动具有双重的意旨,既有传译文化、教育民众、实现民族团结的现实考虑,又有创建民族学"实验室",将民族博物馆回归学科框架的学术诉求。纵观其学术发展脉络,可以说吴泽霖的民族博物馆思想是对其早期学术关怀——即种族平等问题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正>1892年,A·W·斯莫尔(Albion Woodbury Small,1854~1926)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②吸引着大批社会学家,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芝加哥社会学派。尽管该学派的研究领域涵括了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统计学等,但是其城市研究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以至于学界一般都视之为城市社会学的开创者,并将之放置于城市社会学的学术脉络中加以评述和讨论。可以说,城市社会学理论在芝加哥社会学派之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对它的反思批判和继承中派生出来的当然,这一切都绕不开该学派  相似文献   

14.
<正>我刊学术顾问,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因病于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郑先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社会运行学派开创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著述等身,桃李芬芳。自2001年起郑先生受聘担任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起受聘担任我刊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15.
作为澳门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社团组织的建构贯穿澳门的整个发展史,对于澳门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方面,社团的功能甚至远远超出传统非盈利组织和一般社团,逐渐呈现出"拟政府化"和"拟政党化"的趋势.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致力于分析澳门社团文化的发展状况,梳理澳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澳门社团的委托——代理功能.另外,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说明澳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内在动因和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澳门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社团组织的建构贯穿澳门的整个发展史,对于澳门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方面,社团的功能甚至远远超出传统非盈利组织和一般社团,逐渐呈现出"拟政府化"和"拟政党化"的趋势。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致力于分析澳门社团文化的发展状况,梳理澳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澳门社团的委托——代理功能。另外,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说明澳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内在动因和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定民族的服饰能准确传达出这一民族文化体系的特征。本文以土族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现象社会学中的行为意义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土族服饰图案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的梳理,探索土族在民族过程中的具体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8.
广西社会学作为地区性的社会学,随着全国社会学的发展正面临新的选择,困境与前景并存。学科基础薄弱、影响力有限,过度注重实用的功利主义倾向,研究手段落后,同质化的重复研究居多是当前广西社会学面临的主要困境,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巨大障碍。当然,并非广西社会学的前景黯淡无光,广西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资源,民族学与人类学的长足进步都为广西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手段支持。只要学界同仁们团结一致,潜心研究,广西社会学的美好前景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重读《花蓝瑶社会组织》,分析了费孝通先生早年的学术研究动向,指出《花蓝瑶社会组织》第一次披露了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人口、家庭和社会生活状况;第一次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了金秀大瑶山族团及族团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向;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微型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剖析了花蓝瑶社会。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族群关系研究的几种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社会学族群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包括源于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族群关系理论、社会学族群关系同化范式、权力—冲突范式,并回顾了人类学领域族群性研究的相关启示。传统的客观特征论与晚近对主观认同的强调构成了族群关系与族群性研究的两种主要的分析框架。晚近的研究,强调在民族国家背景下,考虑资源竞争和权力关系对族群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