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宁夏首府“银川”因何得名,过去有不少说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二:一为“东来说”,认为今之银川源于古代陕北之银川(银州),随着西夏统治中心西迁,银川地名遂带来宁夏;一为“碱地说”,即因银川附近多碱地,呈一片银白,故名。两种说法似均有一定道理,但又都没有切实的史料或考古文物可作根据,因而长期来一直被人认为只不过是一种“推测”,理所当然地不为人们接受。正如陈用文等同志指出的,宁夏银川城“和古代陕北的银川,虽然从西夏故地上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地方两种由来”。然而宁夏的银川因何得名,至此还是没有完全弄清楚。 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宁夏地方文献中有关诗词文章的探讨,认为,“银川”其名在明末清初刚出现时,只是用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3,(5)
日前,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授予北京市朝阳区等61个城(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示范城(区)创建单位”称号。 自1996年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起“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以来,各地在社区体制改革的新形  相似文献   

3.
自公元前214年秦在今宁夏吴忠市西部置富平县始,宁夏北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一直在河东的灵州,而隔河相望的银川却是一个规模较小、发展落后、先后隶属于北地郡(汉代)和灵州(北魏至宋)的边塞小镇。1038年,西夏正式立国并定都兴庆府(今银川)。从此,兴庆府以显赫的国都地位开辟了银川历史的新纪元。西夏建都兴庆府实现了银川由边塞小镇向宁夏平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大转变,也奠定了今日银川作为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基础。作为国都,兴庆府进行了大规模的都城营造活动,在当时的城市建设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从而奠定了元、明、清三代以至解放后银川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格局,同时又创造了辉煌的西夏文化。银川地区至今还存有大量的、珍贵的西夏文物,西夏文化的研究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以西夏文化为中心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最终确立了银川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释“宁夏”     
今宁夏地区之所以得名于“夏”,与党项族崛起有关。余读辽、宋史《西夏传》及《西夏书事》、《西夏纪》等书,知唐贞观初,有党项族领袖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于静边(今陕西榆林西)等州以处之。其后该部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之白城子。党项族与“夏”字结缘者自此始。其后,党项势力渐盛,唐末有拓跋思恭者,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唐帝晋其爵为夏国公。宋初,党项势力又有扩展,其酋李彝殷卒,宋追封为夏王;辽封李继迁为夏国王,又封李德明为夏国王、大夏国王,封元昊为夏国王。1038年,元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奄有今宁夏、甘肃及内蒙古伊克昭盟、阿拉善盟、陕西部分地区。因其地处西北,故辽、宋、金诸国人称之为“西夏”。总之,自唐末以来,随着党项势力之扩展,“夏”之名也随之扩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回回民族(简称回族)目前大约有六百余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六分之一左右的回族聚居在宁夏。由于历史上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的长期交往影响,宁夏地区的回族人民同全国务回族地区有着于丝万缕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这里就更加成为全国回族人民瞩目的地方。散居在内地的许多回族人称宁夏为“回族的故乡”,向往到这里来“回娘家”、“探亲”。这种现象有力地说明,宁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发展,对全国各地的回族群众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地方和全国最大的回族人口聚居区。银川是宁夏首府,是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地区是宁夏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回族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本文回顾银川市回族社区的形成及历史进程,分析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银川市传统的回族社区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4年8月12日至15日,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西北分会宁夏年会在宁夏银川召开,西北地区11个院校的近40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分3个主题进行: (1)全球化浪潮下的国际关系; (2)回族研究与中东中亚研究; (3)21世纪的世界现代史教学与研究。此次会议有4个特点:关注现实;关注中国;关注理论;关注世界现代史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心理学会承办的“中国当代心理学与西部大开发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宁夏心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5月21日在美丽的“塞上江南”——银川顺利召开 ,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心理学会承办的“中国当代心理学与西部大开发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宁夏心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5月21日在美丽的“塞上江地”——银川顺利召开,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银川城在明朝是西北军事防御重镇,九边重镇之一,有“关中锁钥”之称。然随着中原王朝边疆经略的变动以及地方行政体系的变革,银川由西北军镇进而转变为地方行政中心,并发展成为“西陲一大都会”。由明入清时期银川城市意象不断变迁,这些意象的变化表面看来是对一城市表象表达的改变,实则是城市功能变迁的直接反映,其变迁发展与中原王朝边疆经略政策以及地方军政体系演变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是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追溯苏州的建城历史,我们决不能忘记春秋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伍子胥,是他主持了吴国都城的营建工程。伍子胥,名员(音云),楚国人。他“少好于文,长习于武”,“勇于策谋”。因遭楚平王的迫害,只身逃亡异乡。自王僚五年(公元前522年)来到吴国,至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被害,在吴国达三十八年之久,对吴国的发展壮大以及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试就伍子胥振兴吴国的功绩作一初步评述。一、荐举贤才竭诚辅佐国家之治,以得人才为先。伍子胥深谙此理,他说:“贤才,邦之宝也。”从这  相似文献   

12.
六、在宁夏的战友(下) 韩毅:回族,河北省枣强县人。1949年4月参加革命,1954年4月入党。在部队任译电员、机要秘书;1955年转业到固原地委任办公室秘书、固原县青年团委书记、西吉县委秘书、银川拖配厂办公室副主任、宁夏物资局劳动服务公司主任。现在宁夏驻天津办事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当今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银川棉纺织厂在企业破产以后,成功地安置了2244名下岗职工,其经验和做法发人深思.为此,对银川棉纺织厂就国企在破产清算后如何正确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总结银川棉纺织厂妥善、有序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实现宁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效对策,为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1月,“狂热的宗教崇拜问题”把几乎整个西方世界吸引住了。当时美国众议员瑞安(Leo Ryan)在调查访问了“人民圣殿”教成员于奎亚那建立的公社——琼斯城后竞在丛林机场遭到枪杀。“人民圣殿”教派建立于1953年,创始人是一名基督信徒会委任的牧师,名叫吉姆·琼斯(J.Jones)。继瑞安和他的四名随同人  相似文献   

15.
银南是宁夏的一个行政区,它包括吴忠、中卫、中宁、青铜峡、灵武、同心、盐池七县。但银南话却超越了这种行政区划的界限,它几乎包容了宁夏话的两大方言类别(即川区话和山区话),可以说是宁夏话的缩影。因此,研究和分析银南话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异及其对应关系,不仅对银南的同志说普通话有指导作用,而且对银川、银北和山区的同志也会有一定帮助。 根据语音上的差别,我们可以把银南话分成四个小方言:一是吴忠话,它属于银川话的范畴,包括吴忠、灵武、青铜峡和中宁、中卫黄河以南地区及同心以北地区;二是中卫话,即中卫、中宁黄河以北地区的话;三是盐池话,它以盐池县城话为代表;四是同心山区话,指同心接近固原地区一带(如予旺等地)的话。前三种我们称之为川区话,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西夏研究论文索引(二)刘淑立辑西夏货币经济的发展与西夏钱币/牛达生/宁夏文史,银川:1990年第7辑。西夏时期的贺兰山/刘敬村/宁夏文史,银川:1991年第9辑。西夏官制述略/王绍坤/宁夏文史,银川:1991年第9辑。西夏都城兴庆府名称质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人民继续发扬拼搏奋进精神,围绕资源优势,谱写了一曲“五宝”新曲。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干红葡萄酒、钽粉及钽制品、四环素,太西煤及其深加工产品和绿色食品正大步走向国内、国际市场,被称为“塞上新五宝”。“新红宝”——干红葡萄酒产于宁夏贺兰山东麓,这里有着可以和享誉世界的法国波尔多地区相媲美的葡萄种植自然条件,这里生产的葡萄香气农郁,病虫害少、含糖量高、含酸适中。以其为原料生产的干红葡萄酒色泽晶亮,香气纯正,风格独特。“新白宝”——宁夏的新白宝在农业上有灌区的大米和山区的土豆粉,工业…  相似文献   

18.
界凡城考论     
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六月)至1620年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成城辽东浑河流域,此城即界凡城,乃清代关外六都之一。二点小考据《奉天通志》记载;界凡城“在兴京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在铁背山上,天命三年太祖取抚顺。自兴京迁至此,依山筑城居之。”又《抚顺县志略》说:“界凡城在县东七十里第五乡铁背山。按天命三年太祖取抚顺时,由兴京迁此,依山为城。”上述二志大略说明后金政权立足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历史名城灵州,始建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是宁夏历史上有确切建城年代记载的最早古城,也是宁夏古代经济、军事、政治中心,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明洪武十七年(1384),黄河水淹没灵州,“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迁至今灵武市.1989年笔者提出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的观点,今吴忠市、灵武市都是古灵州的继承者,都拥有古灵州的辉煌历史.历史文献有记载,专家、学者有论述,2003年5月8日吴忠出土吕氏夫人墓志铭,佐证古灵州在今吴忠市的观点是正确的.古灵州“在今灵武西南”说已过时.《括地志》“初在河北胡城”有误;明代地方志灵州“西南角”“遗”字有新解.吕氏夫人墓志出土十年来,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古灵州在今吴忠.  相似文献   

20.
宁夏同心县城清真大寺的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心县城清真大寺,座落于同心县旧城(旧称半个城),是宁夏境内建立年代较久、建筑规模较大的一座清真寺。它在南部山区的穆斯林中影响很深,历史上曾是南部山区宗教学术活动的中心,经堂教育很发达,有不少知名的宗教界人士,曾在这里求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