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何睿洁 《唐都学刊》2013,29(2):28-33
冯从吾是明代关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以复兴关学为己任,具有自觉的学术担当和强烈的现实关怀.他主动回应朱子学、阳明学,虽笃信良知之学,但能站在心学的立场上取长补短,援引朱子学的“主敬”工夫,吸收甘泉学的会通精神,继承张载关学的学脉学风,融会诸家而成自得之学.  相似文献   

2.
正这个家族靠什么传承至今?富而不骄,诗书传家,文化通婚。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名门望族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富过15代,他们的故事和理念再次证明了教育和文化的重要。百年望族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在中国,最常见的家族兴旺和衰落的过程是:上一辈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下一辈老成守业,艰难维持;再下一辈坐吃山空,家道中落。其中,时代变迁也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番"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名门望族早已成为"无产阶级",要想在中国找到能够几代财富传承的家族,就更加困难。但是有一个家族,却摆脱了这个"魔咒",并且可能是目前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这个家族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村落家族文化:状况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中国村落家族文化的历史演进和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它的现实作用和发展趋向。作者认为,村落家族文化是鼎新与绵延的复合。在造成这种态势的众多因素中,社会资源总量的限制和中国社会的超大规模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原因。由于村落家族文化曾那么深沉地影响过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与村落家族文化的走向密切相关。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是创造宏观社会条件,促进村落家族文化的消解;二是调控其机制,以充分利用其潜能。  相似文献   

4.
河间邢氏家族虽然自有其渊源,但其家族门第之士族化则奠基于汉魏之际.作为留居河北之世族,北魏太武帝时期其家族代表人物受到重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其家族代表人物邢峦等不断受到重用.北魏后期及东魏、北齐之际,其家族才俊辈出,成为北朝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世族之一.河间邢氏在文化上保持着汉儒的学术传统,经律兼修,精擅礼制,这不仅成为他们入仕的基本条件,而且推动着北朝胡人统治者的汉化进程.邢氏人物多能属文,出现了以邢卲为代表的诸多文士,这在文学地位日益显著的北朝后期,对于其家族文化声誉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邢卲等人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富于包容性,其思想作风表现出明显的玄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金梅 《社科纵横》2012,(4):129-130,136
宋代官绅家族妇女角色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为以自身文化素质辅助夫子成材立业,以经营管理家政促进家族兴旺,以懦释道三教合流之精神塑造自身理想人格。这三个时代特点并不是对传统妇女角色定位、道德规范的全面突破和摆脱,只不过是在继承贤妻良母角色的前提下,深化、拓展其内涵而已。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5):100-102
僻居东南的台州创造了具有重要地位的佛道文化,涌现了有全国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考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征引的台州人与事,一方面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台州自宋代以来的重要发展,另一方面,也能管窥台州文化的某些个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族文化是以血缘为本位的.亲缘原则、家长权威、差序格局、关系意识、信任度的内外有别、特殊主义、泛家族化是我国家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家族文化以其特有的优势破解了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的难题.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受益于家族文化有利元素的同时,家族文化不利元素也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优秀的家族企业文化是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家族企业更应该注重自身企业文化的培育,建设以人为本的家族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唐都学刊》2012,28(5):49
"关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新创栏目,由刘学智教授主持。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思想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也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之一。《唐都学刊》身居关中书院,开辟"关学研究"栏目是我们的职责,这对于推动关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热诚期望海内外关学研究者惠赐佳作,特向从事该领域研究或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征集稿件。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家>等现代家族文学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观照现代家族文化,都塑造了大家族的维护者、叛逆者、牺牲者、败家子等形象,但主旨截然不同.现代作家对宗法社会进行了无情抨击,全盘否定家族文化,刻画了封建大家族崩溃过程中痛苦挣扎的灵魂.<白鹿原>是"五四"后家族小说一次高层次的复归与超越,它还原了20世纪国民的生存状态,第一次正面描写家族文化,塑造了儒家文化浸染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族长白嘉轩.作家在展示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揭示了它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  相似文献   

10.
张载创立的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是儒学的分支、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创始人多学科融合下“旁求合道”的治学路径密切相关。多学科融合能够促进理论创新,“旁求合道”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及成就“远器”的志向,从而成就宏阔的学术理想。在张载学术生涯的不同阶段,都能博采诸家学说,其学术转向过程中的“所弃之学”与后转之学具有内在关联,其中的鉴式功能与阶式功能共同推进张载的学术理论创新,尤其是阶式功能在“旁求合道”的多学科融合中发挥了独创性作用。从而造就了张载阔达、深邃的学术思想和家国情怀,创立了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关学。探寻张载“旁求合道”的治学路径,对当下多学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新创栏目,由著名的关学研究大家刘学智教授、林乐昌教授主持。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思想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也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之一。身居关中书院的《唐都学刊》,开辟"关学研究"栏目,为关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期望此举可以推动关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此,我们热诚地期望海内外关学研究者惠赐佳作,特向从事该领域研究或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征集稿件。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注重敦煌学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新面世已经108年.近百年来,随着藏经洞古代文献、文物的流散而兴起的"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已成为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显学".但是,敦煌学是否是一门真正经得起严格科学界定的独立学科,国内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对此,我曾经在<对敦煌学百年回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文中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该学科的构建与其学术背景、学术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牟宗三认为宋明儒探讨的心性学主要分为本体和功夫两面.从这两方面入手,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牟宗三认为程伊川思想是对上承孔孟以周濂溪、张横渠、程明道等为代表的儒家正宗思想的歧出,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别子",朱熹则继承程伊川的思路而成为儒学发展上的"宗主",因而其真实地位只能是"别子为宗".这一判定是牟宗三解读中国思想的重要创见,构成其探讨中国哲学如何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对于现代朱子学研究而言,别子为宗理论具有"可超过而不可绕过"的地位.但是,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史看,牟宗三确定的判定标准离开了儒家本有的内圣外王之道的一贯性.牟宗三别子为宗理论的真实意旨在于批判或者矫正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误区,重新确立心学一派在中国现代思想中发展的合理性,进而确证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别子为宗理论反映了牟宗三哲学在思想史真实和现代性诠释之间的创造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关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新创栏目,由刘学智教授、林乐昌教授主持。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思想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也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之一。《唐都学刊》身居关中书院所在地,开辟"关学研究"栏目是我们的职责,这对于推动关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热诚期望海内外关学研究者惠赐佳作,特向从事该领域研究或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征集稿件。具体要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10):72-76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但是近些年,宗族化趋势比较明显的地区,村支部书记习惯于搞"家天下",把"近亲繁殖"党员作为巩固自己在村支部站稳脚跟的本钱,现任支部书记把与自己有着共同利益联结体的亲属党员推到支部委员位置,使得在支部委员选举产生支部书记的关键环节中,可以保障本家族的党员代表有足够的票数当选支部书记,从而实现"村支书"的家族垄断。  相似文献   

16.
当今国内外文化和学术世界问题繁杂,但根本问题在于:学术功利和学术真理之间的根本对立.学术功利主义今日已成为全球商业化时代之结构性必然.本身受到传统思想拖累的人类人文科学及其伦理学,难以朝向学术思想真理之探索.在此情况下,中华孔孟伦理学,也就是仁学,由于其强调"为真理而真理"("朝闻道")的历史"诚学"精神,而可能被应用于未来人类人文科学和伦理学的革新实践,从而在全球人文科学商业市场化趋向中,引生一种仁学的、非功利主义的、理性主义的学理探讨之转向.为此必须克服中外两种时代思想倾向之局限:泛汉学主义(经验主义)之"中学"和后现代主义(非理性主义)之"西学".此二者各以不同的方式均朝向反学术理论化的思考方向.作为封建制度历史产物之"儒学"和作为永恒伦理思想之"仁学",必须加以区隔.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特有的伦理学思想--仁学,将可能成为未来国内外人文科学革新实践之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唐都学刊》2016,(4):89
"关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重点栏目之一,由著名关学研究大家刘学智教授、林乐昌教授主持。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思想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也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之一。身居关中书院的《唐都学刊》,开辟"关学研究"栏目,为关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期望此举可以推动关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此,我们热诚期望海内外关学研究者惠赐佳作,特向从事该领域研究或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征集稿件。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将社会性别分析引入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中,通过调查纳西族较具代表性的吴洛科纳西和氏家族,对纳西族的基本社会结构——家族中的社会性别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家族在形成性别关系的形态、结构上的作用,以及家族与社会性别关系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5,(6):144-149
进士家族即指五代直系亲属内有两名以上进士的家族,明代270多年间共产生这样的家族2088个,其地理分布十分广泛又很不平衡,尤以浙江、南直最为集中。一、二、三、四、五、六、七代进士家族分别为311个、1500个、209个、51个、12个、4个和1个,属于这些家族的进士共达4970名,占明代进士总数的20.21%;而真正出自进士家族的进士仅占明代进士总数的11.55%,反映了明代科举制度造成并维持了很高的社会流动率。一、二、三代进士家族分别占进士家族总数的14.89%、71.84%和10%;说明接近87%的进士家族不能传至三代,96%的进士家族不能超过三代,这也验证了古语所云"富贵不过三代"大致符合实际情况。明代进士家族发挥政治和社会影响大致在三四十年至二百年之间。  相似文献   

20.
贺文华 《唐都学刊》2015,(2):106-108
冯从吾一生注重为学讲学之道,形成了其独特的德育思想,作为"为往圣继绝学"的孔孟传人,其德育思想有着深刻的文化继承性与历史袭得性,冯从吾生活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以及个人的波折经历等,最终形成了冯从吾的德育思想。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对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尤其是对我们今天早日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