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艾冲 《唐都学刊》2011,27(6):1-9
唐代岭南地域的都督府建制单位具有地方高层管理组织与行政区划的典型性。武德四年(621),唐朝平定岭南地域,遂在南疆建置行政管理机构,分划管治区域。所谓"岭南五府"是对置于岭南大陆地区五个都督府与都护府的通称;而"岭南五管"则是对五个都督府及都护府管治区域的总称。与此同时,还有置于海南岛的崖州都督府。武德中,岭南地域相继出现11个都督府(初名总管府),管87州。"岭南五管"格局形成于天授中(690—692)容州都督府组建后。先天至天宝十五年间(712—756),岭南地域仍有六都督府,属州增至73个州。至唐后期,在"岭南五府"的基础上次第建立五个方镇,仍称"岭南五管"。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1):131-134
随着隋王朝对于岭南统治秩序的确立,国家政权在对岭南深化治理中政策出现了不断的变化,而与此同时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也由此产生了不断的博弈,由此岭南社会出现了治乱交替的局面,最终刘方选择了一条平衡各方诉求的"中间路线",使得岭南局势得以安稳。  相似文献   

3.
李玉君 《求是学刊》2014,(2):168-172
金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高峰期之一。由于受到汉民族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出于稳固统治的需要,金朝仿照中原王朝设立了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汉文化,尤其重视礼仪文化。在此过程中,代表皇家威仪的金朝宗室的礼仪行为方式的转变最具有典型性,宗室的衣食住行处处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当时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女真民族习俗文化也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4.
慕容廆曾八次遣使入晋,前燕政权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慕容廆遣使上表之举,将前燕君臣尊晋勤王的政治诉求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慕容廆向西晋、东晋王朝派遣使节,不仅维系了前燕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朝贡册封关系,也加深了晋朝对前燕政权的了解与认知.慕容廆对两晋的朝贡活动也收到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不仅使鲜卑慕容部能迅速崛起,将中原先进的统治模式应用到对鲜卑慕容部的统治之中,而且实现了鲜卑慕容部由部落联盟阶段迈进早期国家的重要一步,从而使前燕在慕容廆朝就具备了立足东北的资质,进而才会出现前燕的后世统治者有机会逐鹿中原,并将前燕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关东文化生态历史基因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东文化在中华共同文化的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内质特点,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晚生型的地域文化。从文化生态学上观照,建构它的历史基因也有独特的形态,既不像中原文化那样丰厚,也不同于藏文化那样单一,而是多面多维的综合体。具体而言,一是土著民族丰富多彩的积淀,使其具有农耕游牧渔猎三者相兼所构成的文化模式、“尚武”精神所形成的文化心态、大迁移大流动大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形态;二是中原先进文化的流插,即地方政权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取经”为中原文化流播铺平了道路,负有精英文化载体者的文化传播,关内“移民”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多国外来文化的浸润,使其在外观与内质上闪耀着异国的情调与风彩,具有强烈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9,(8):105-107
"成公"为一罕见复姓,隋朝成公蒙夫妇墓志铭表明,凉州的成公氏家族源自于今河南东北滑县,其先祖可能为三国时期金城郡的成公英和南凉的成公绪,其家族出现过成公绥、成公兴、成公智琼等名人。凉州的成公氏都有尚武之习,并且成公蒙笃信佛教,与崇尚道教的中原成公氏家族截然不同。凉州成公氏和中原成公氏本为同源,但呈现出不同的家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隐文化”和“直文化”发端于原始社会末期,是父系家族和部落联盟的一对产物。西周、春秋时代是“隐文化”的鼎盛期,与此同时,“直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两者在战国时发生冲突。在此后的封建时代两者逐渐融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两大基因。“隐文化”的价值在于维护以父权为核心的宗法家族秩序;“直文化”的价值在于维护以王权为核心的集权式社会秩序,它们的观念表现分别是礼治和法治。两者殊途同归,共同为中国古代法律从野蛮走向文明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俄罗斯文化在如此大的空间里发展,一方面继承了东斯拉夫和其他部落的文化传统,同时在与各民族不断整合与斗争中融合了异族的文化成分,另一方面吸纳了以拜占庭文化为主的东西方文化成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俄罗斯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宗教文化,因为俄罗斯民族的主要特征是皈依宗教.俄罗斯东正教源自拜占庭,它是东方教会的希腊政教,而不是西方教会的天主教.俄罗斯文化滞后于西方文化数百年,没有经历文艺复兴时代.蒙古鞑靼征服和统治为俄罗斯铸就了专制制度的模块.金帐汗的绝对权威和无限权力向俄罗斯的王公们展示了专制权力的概念.专制制度不只是俄国的政治制度,而且也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征.东正教与专制制度构成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内涵,并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独有的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传统习惯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哈萨克族习惯法便是其中之一。清代对哈萨克族的治理沿用了中央王朝历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因俗施治"的统治策略。这使得哈萨克族习惯法即保持了浓郁的草原游牧气息,同时也注入了中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内容,它不仅丰富了哈萨克族的习惯法,另外也使得哈萨克族习惯法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1):108-111
甘肃是文化资源大省,而历史文献是其重要的支撑。本文兼取广义的历史区域概念,通过对甘肃历代文献遗存时代与区域分布特点的条理性分析,认为明代以前文献遗存具有明显的两极趋势。一是"安史之乱"之后,"唐失河湟,宋弃凉蜜",甘肃大部分地区被吐蕃及其他少民族轮番统治,传世文献稀如凤麟。二是"安史之乱"以前,尤其是两汉及唐初时期,甘肃长期受中原控驭,经济文化繁荣,今天出土的大量早期文献,是甘肃造就"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的基石之一。因此,正确分析和理解甘肃文献遗存的历史、范围和内容,是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甘肃历史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学问》2015,(1)
东明圣王、琉璃明王时期高句丽政治体初兴,内以桂娄部为核心,外则依靠联姻与沸流等部结成同盟;大武神王时期,随着代表夫余势力的掾那部的加入并与桂娄部结成联姻关系,为高句丽王权强化提供了契机;从大祖大王时期开始,伴随着桂娄部与夫余势力间联系的紧密,高句丽王权获得了更多提振,通过授予诸部酋长层级化的政治名号强化了对诸部的统治,同时统治地域也有所扩大,并在部落体制之外,出现殖民城邑这一新的地方统治形式;到新大王、美川王时期,沸流部、掾那部等传统势力先后衰落,王权乘势而兴,高句丽早期地方统治体制得以抵定,即以桂娄部(内部)为核心,划分国家其他部分为东、南、西、北四部,四部由国王任命的大使者行使监管之权,同时,由王权直辖的打破部落血缘组织的城邑管理机构也得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略论北魏统治中原的几个问题》一文认为,北魏统治集团出现反对孝文帝迂都的斗争,有其客观历史原因,并非单纯的顽固保守势力的反抗行为。拓跋骑兵挟其长技,成为统治中原的有力工具;而其根本缺陷未能改变,却又导致了北魏的衰亡。北魏之兴盛与式微,系于教育之兴衰,人才之隆替。水利失修,乃是北魏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小茜 《社科纵横》2014,(8):127-130
唐代与西域的文化交流频繁,西域商人在两京和其它地区开设酒肆,其中许多歌舞侍酒的西域女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别样的异域风情,从侧面反映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共相融合。唐诗中的胡姬作为一种文学形象,从热辣貌美的西域女子到中原思妇的形象转变,传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4.
汤振兴  赵淑玲 《社科纵横》2010,25(5):135-137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丰富而厚重的文化资源,中原崛起宏伟目标的提出为河南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也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中原文化为中原崛起提供精神支持,要加强与中原崛起相适应的中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10):119-123
从文化融合视域考察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和启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方法途径,即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张荣 《社科纵横》2009,24(8):35-37
在中国进入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单位制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建国初,由于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的上的高度集中及传统文化下所形成的中国人的依附性格的影响,使得中国共产党最终选择单位制作为其实现其政治、经济统治的政策。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的社会职能不断地向外释放,人们开始习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现代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不断地加强,依附性人格逐渐地消失。由此,单位制存在的社会基础正在消解。  相似文献   

17.
古代恒河平原城市化是和北印度部落社会转变为国家的过程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是高级氏族世系转化为王权的时期,也是家族取代部落成为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时期。在这期间,佛教作为一个非正统宗教成为北印度占主导地位的宗教。这些政治变化和宗教变化使得恒河平原的城市化具有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文化特征。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宗教因素究竟怎样互相作用,怎样影响城市化过程的呢?本文就想从商人阶级这个角度来探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同乐  朱金花 《社科纵横》2014,(10):103-107
宋代是台州学术文化由落后走向繁荣的转折期。从外部看,北宋安定之学和洛学的传入、南宋朱子学的传播和浙学的兴盛为台州学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内部看,地方学术家族在推动台州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安定之学传入台州;二是扩大了朱子学在台州的影响;三是为不同学说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平台。台州学术家族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反映出宋代台州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学术家族在地域学术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堡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强 《探求》2012,(3):43-48
地域文化研究须扬弃传统的史志方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文化学的综合考察。岭南总体生态、实践、生活和文化都具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子系统,通过"岭海环抱"自然生态的分析,突出海洋文化的主导地位,以"岭海文化"为主概念,这样有利于较全面和整体地把握本地域文化,挖掘和深化其自然物质文化的新内涵及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对原始文化时期人类状态的研究中,北美印第安部落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和其他一切现存部落不同,他们是三个连续文化时期人类状态的典范。当他们被发现的时候,这三种状态的每一种,特别是野蛮期的低级阶段和中级阶段,要比任何其他部分的人类更为发达更为完整,北美南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