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现人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满足人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化对构建和谐企业规律性的认识,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重要论述,既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央行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人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要以塑造人的主体人格为本 ,要着眼于人的需要 ,以人为本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关怀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企业改革和调整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结构调整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以简要阐述。 一、以人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 人是实施企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到企业调整能否顺利和取得成功的一项不可缺的重要工作,必须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的潜能作为中心任务。在现实的经济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在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原则方法上都要体现人为核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尊重人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实践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正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立足点、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荣 《天府新论》2005,3(1):138-140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方针 ,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 ,启发人的自觉性 ;必须关心人的利益和需求 ,调动人的积极性 ;必须开发人的价值和潜能 ,激发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武亚琴 《中文信息》2013,(5):110-110
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使用人、激励人,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创新政工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实际出发,从每个人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找准切入点,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样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推进油田企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必须坚持因人施教,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务实性;必须坚持因势利导,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作用,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情感需要。本文阐述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实质、作用及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双才  齐寅峰 《河北学刊》2001,21(4):114-117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负债筹资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有限责任的负债筹资条件下,会激励股东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债务的代理成本。木文将分析因负债筹资所引发的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探讨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 ,“朕即国家”的观念在秦汉就已形成。诏令形同法令的共识自封建专制制度初建时就已产生。皇帝一言九鼎 ,从出言到形成诏令须经过一套规整的程序。其中制诏前得到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是其关键 ,获取可靠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是臣僚们的奏章 ,故执掌制诏与呈奏职能的机构便一直成为中央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枢部门。诏令的概念在《唐大诏令集》的解释是“用皇帝口气发布的官文书”,就是说 ,皇帝的话一经以书面形式发布出来就变成了官方文件。历朝诏令虽名称不同、内容不同 ,但均“无非是指书面记载的皇帝的命令”1。对奏章的概念 ,刘勰在…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学说这一问题,是我们与告别“知识论哲学”的所谓“实践哲学”争论的核心或焦点问题。依笔者看,哲学世界观的抽象性并不妨碍哲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同时,哲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也并不妨碍它作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搞清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同传统哲学划清界限。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不能彼此割裂分离的,哲学不能从只解释世界的片面性错误极端走向不要认识的片面性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14.
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3,16(2):13-18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英伽登的客观化审美价值观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形式上的主客统一的审美价值观阶段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科学技术既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又对人类发展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人类应该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 ,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 ,发展全新的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7.
银行并购与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提出我国银行并购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8.
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寻找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冬  李军松 《北方论丛》2011,(2):113-118
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导致了近代中国深刻的文化变迁。在此进程中,薛福成以"中西会通"作为处理中西关系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判断,运用"体用"、"道器"、"新旧"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确定了对待两者交融会通的基本准则,并以"西学中源"说与"西法为公共之理"说作为论证,主张在开放的心态中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独立自主,初步展示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西交融会通的发展方向。这一努力是积极的,但也突出表现了近代新陈代谢的思想变迁中存在的"欲新还旧"的时代特点:以传统的文化架构容纳西学。这是时代造成的必然局限。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论语注》认为:“盖学道,贵中行之资,刚柔兼备;而任道,则非志高气上者不能,虽有小偏,终有大成。”明末清初,“中”只能是短暂的不稳定状态,狂者、狷者与“退懦”是三种人生范式。四僧是狂狷之士,而四王则近于“中行”,前者以“甚深之思”、“过情之怨”创作,“虽有小偏,终有大成”,后者以“中行之资”尽付于画,却“因”多而“革”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