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强奸罪的立法理念和立法模式发生了变迁。强奸罪的保护法益由社会风化变更为性的自主权。强奸罪的主体与对象包括男女两性。丈夫身份已经不能使婚内强奸行为合法化,对于违背配偶意愿而强制性交的,应以强奸罪论处。  相似文献   

2.
婚内强奸的刑法学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志晔 《中州学刊》2008,(2):100-102
婚内强奸是指丈夫在婚姻存续期间强奸妻子的行为,该行为严重侵害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应该成为我国<刑法>的处罚对象.否定婚内强奸构成犯罪的观点是陈旧落后的,但其指出的将婚内强奸行为入罪的特殊性如取证困难、婚姻关系的存在等具有合理性.在我国现阶段,对于婚内强奸的刑事处罚应该区别于普通强奸罪,可采用自诉原则,在<刑法>中增加规定强制罪,对婚内强奸行为按照强制罪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3.
张阳 《中州学刊》2006,(2):87-89
受传统观念以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两性关系特殊性的影响,"婚内强奸"行为一度被排除于犯罪的范围之外.从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已婚妇女对丈夫仍然享有性的自由和权利,婚内强奸行为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被刑法规制,并且在刑事追诉上宜采用自诉方式.  相似文献   

4.
徐律 《理论界》2007,(7):89-90
婚内强奸一直是刑法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这一问题的有罪化趋势日益明朗,我国对此问题的定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本文从刑法的角度,就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看法、刑法的价值以及强奸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较为详细地阐释了笔者对婚内强奸行为的认识,并就国内就此问题的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论夫妻之间的性权利——以家庭和谐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权利是自然人根据自己的意志表达性意愿,实施无害于他人的性行为,并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性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的特点,属于人权的范畴。同居权则属于相对权、请求权,不能对抗性权利,但忠实义务对性权利的行使提出了必要的限制,至于婚内强迫性行为,不能以性权利为由,一概界定为强奸罪,应分情况而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立法默认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男子,犯罪对象只能是女子,隐藏着"性别假定".但是实践中客观存在女子强奸男子和同性强奸的情况,由于强奸行为对男性的伤害巨大,男子的性心理与性生理反应存在差异,法律需要平等保护男女两性性权利等原因,立法应当淡化隐藏在强奸罪立法中的"性别假定",使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中性化.  相似文献   

7.
刘芳 《理论界》2008,(11):96-97
我国刑事立法默认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男子,犯罪对象只能是女子,隐藏着“性别假定”。但是实践中客观存在女子强奸男子和同性强奸的情况,由于强奸行为对男性的伤害巨大,男子的性心理与性生理反应存在差异,法律需要平等保护男女两性性权利等原因,立法应当淡化隐藏在强奸罪立法中的“性别假定”,使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中性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强奸妇女罪(以下简称强奸罪)的犯罪客体、基本特征、犯罪手段等几个问题,在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较大。由于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因而有深入探讨之必要。强奸罪的犯罪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在刑法理论上是指被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而言。强奸罪的直接客体(以下简称强奸罪的客体)是什么?我国法学界大体有两种不同看法: 一、妇女身心健康说。这种看法认为,“强奸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妇女的身心健康,人格和名誉。”或者说是“……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破坏妇女的人格和名誉……。”  相似文献   

9.
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的124份一审刑事判决书表明,在卖淫嫖娼犯罪中淫促者性侵幼女的现状堪忧,当下刑法对此问题的规制存在过于偏重保护社会法益、违背幼女性行为能力的绝对推定、罪间体系不协调等不足,从刑事司法政策角度来看,亟须加大对淫促者的刑法规制。幼女的性权利以其具备性行为能力为前提,其只享有被动性的性权利,对主动性的性权利不具有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应完善刑法规制淫促者侵犯幼女性权利的行为:在司法层面应以法条竞合犯将其作为强奸罪的共犯论处,在立法层面则应废除引诱幼女卖淫罪,并将其规定为强奸罪的情节加重犯。  相似文献   

10.
“婚内强奸”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违背妻子意志使用暴力手段强行与妻子进行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本文通过对"婚内无奸"、"丈夫豁免"的语义和历史考察,揭示了"婚内无奸"的社会基础业已丧失,"婚内有奸"观念已悄然确立,进而论证了婚内性暴力的反理性、反文明性、反道德性和违法性.  相似文献   

11.
构建我国的反性骚扰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的性骚扰问题较为严重,但却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性骚扰行为。我国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制定专门的反性骚扰法,对性骚扰进行界定,理顺性骚扰中的法律关系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执行反性骚扰法。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单身成年男性人口的增加,强奸犯罪隐患加大,然而,网络的广泛普及使非婚性行为的产生更加容易,强奸犯罪的发案率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也使强奸犯罪的手段和方式趋向复杂化,较之熟人强奸和陌生人强奸,网友强奸显现出了其特殊性。对网络环境下强奸犯罪的趋势和特点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此类犯罪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继 《理论界》2014,(9):97-99
伊丽格蕾在继承之前精神分析学家和女性主义者关于性别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西方在单一性父权文化传统中女性被遗忘的状态及其内在原因,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女性始终被作为男性同一性文化的反射镜,而没有获得自身独特的话语体制,因此,女性只是虚假的位格,真正的女性被遮蔽了。以此为契机伊丽格蕾将肯定性别差异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点,认为只有在界定了女性独特的身体和性体验的基础上女性才能真正获得主体地位和独特的话语模式,从而与男性在有差异的平等中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姚星亮 《兰州学刊》2010,(10):95-98
文章基于主体视角分析了人类学对动物的"性"进行考察研究的材料,通过分析动物的"性"与不同性特征,反思了人类社会的性别观念。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事理逻辑,而不是人类学通常的事例归纳法或证伪法。  相似文献   

15.
酷儿理论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洁 《河北学刊》2007,27(1):251-254
本文围绕性、性别与性相三个概念的关系,勾勒了酷儿及酷儿理论的内涵,并简要介绍了几位酷儿理论家的主要贡献。同时,通过与国外及台湾等地区酷儿理论的研究现状相比较,指明大陆学术界在该领域研究方面的薄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方式,分析劳伦斯和池莉对于两性关系的不同认识,进而从文化对抗的观点去分析二者的文学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未获被害人同意”是强奸罪最基本的构成要件要素。暴力、胁迫等手段是被害人不同意的外在表征。被告人排除成立强奸罪要求被害人存在同意且同意有效,同意有效首先要求判定被害人具有同意能力,然后结合暴力、胁迫等手段的强弱具体分析。据此,轻微暴力或胁迫通常不能使同意无效。  相似文献   

18.
王冬梅 《晋阳学刊》2008,(4):113-116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肺病隐喻和性别象征是相互关联的典型意向,既有疾病隐喻的性别化倾向,又有性别象征的疾病叙事,在性别政治的视野下表现出不同的叙事模式。肺病隐喻既有道德化和社会化倾向,又有审美化、意象化取向。男性的性别政治叙事主要关注男性肺病身份的道德内涵和社会化倾向,女性肺病身份则主要体现为审美化取向,凸显其符码化和想象性特征。女性叙事呈现出层次性,萧红、丁玲等人的女性叙事描写肺病,关注爱情,心系女性;张爱玲等人的女性叙事割断了肺病与女性身体之间的审美想轧以丑怪身体呈现了女性在性别政治中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