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谈谈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苏保伟,段芳兰政务信息是反映政务活动情况,为领导快策和指导工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近年来,霍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始终把政务信息工作作为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加强网络建设,健全网络体系,确保信息工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生...  相似文献   

2.
政务信息统计评价方法初探徐兴林政务信息是指反映政务活动情况及为领导决策和指挥工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它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其在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愈来愈为各级领导所重视。在这一形势下,政务信息如何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3.
政务公开电子显示屏广西区农业厅政务公开电子显示屏是发布农业厅重要政务信息的窗口,主要是及时发布农业厅重要政务动态信息,公告有关政务事项。该窗口的设立是农业厅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建立和完善国家的信息公开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依托下的政务公开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当前我国在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务公开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从构建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体系、设置政府信息主管、建立良好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信息体系等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不断融合,数据资源不断地向数据资产转化,政务数据资产所蕴藏着的业务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政治价值也在不断地被释放,但目前政务数据资产面临着政务数据标准不一、政务数据权益复杂等难题。为了消解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对政务数据资产予以目录编制,进而实现政务数据资产的标准化,确保政务数据资产处理的透明化,最终实现政务数据安全合规地开放共享。具言之,通过明晰政务数据的资产属性,对目录制定权进行合理性配置,将政务数据资产目录制定程序予以全过程公开,保障社会公众的行政参与权,助力政务数据由资源向资产的转变,构筑美好数字政府,进而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美好数字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微博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平等性等特点。政务信息传播部门和民众借助微博传递政务信息,形成新的政务传播形态与格局;政务信息传播部门和民众作为政务微博的传播主体,需要提升微博素养,掌握微博使用技巧,提高微博传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推行深入,档案信息网成为档案管理部门参与政务公信息开工作的主要平台。本文从传播效果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档案管理部门的定位、档案信息网的职能,对档案信息网的传播效果进行阐述,并提出政务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信息网传播效果实现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政府该如何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有效的危机沟通,遏制二次危机传播带来的损害,最大限度地帮助组织控制危机局面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选取H7N9事件、非洲猪瘟事件作为对比案例,以议题构建和公众参与作为理论支撑,结合政务微博双重属性,展开内容分析和编码,调查线上公众态度和行为,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社交媒体的沟通效果进行刻画。结果表明: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注重政务微博信息框架的构建,忽略了行动、观点框架的构建;政务微博沟通的公众参与度很高,而政府回复率较低;可以通过政务微博进行议题构建、正确引导,实现政民良性互动,形成政务信息有效沟通机制,提高危机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9.
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关系政府施政的民意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公众对政务信息公开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管理面临着监督和挑战.文章分析政务公开体系的构成要素,梳理我国政务公开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效,针对目前体系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完善政务公开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政务微博平台的发展对政府行为和公众参与产生了深度影响,也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利益相关者及委托代理等理论构建公众参与、政府行政和地方政府资源能力等因素对政务微博平台政府信息发布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根据2013—2018年我国29个城市政务微博平台信息发布与公众参与大数据及统计年鉴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务微博平台上用户的参与行为包括关注、评论及转发微博等行为会促使政府更多地在平台上发布信息;行政级别越高,政府越会在政务微博上发布信息;优质的政务微博运营依赖于所依托的政府的资源能力,政府资源禀赋对政府政务微博信息发布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政务公开从整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对政务公开作硬性规定。政务公开的推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相距甚远。因此,必须尽快制定并颁发《政务信息公开法》,推行和规范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重要网络平台,公众满意度是衡量政务微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标准。首先阐述了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和基本作用,分析了政务微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影响因素。借鉴经典顾客满意度模型,结合政务微博服务的基本特点,构建了政务微博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使用Lisrel方法对该指数模型进行检验和参数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客观和合理地反映政务微博服务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承载城市街道办事处信息的重要媒体 ,街道政务外网直接面对社区居民 ,担负着为民办事、为民服务 ,并与社区居民进行信息交流与相互沟通的任务。本文通过近年来对街道政务外网建设的大量实践 ,指出街道政务外网在形象展示目标已基本实现的基础上 ,应重点建设G2C ,从而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街道政务外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行政资讯公开是建立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知情权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世界各国对政务信息公开均有明确规定。而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对于政务公开实行起来仍有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本文结合各国实例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政务公开进行分析,并对其前景做出展望,以期待政务公开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使公民的知情权等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应对网络舆情时存在许多问题:对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能力不足,政府网站在网络舆情引导和控制方面的作用不大,如政务信息公布不及时,更新速度缓慢,在线服务功能发挥不足。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从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新型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兑现服务型政府承诺,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切实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政务信息公开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我国政务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入手,对政务信息公开的渠道、方式、商业化或者信息寻租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闻发言人的基本功能,官方的解释是"向新闻媒体披露政府最新的政务信息,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即主要发布政务信息.但不少学者担心新闻发言人制度会成为信息公开的障碍.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反映了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巨大缺陷,由于新闻发言人只是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机制,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信息公开制度的各种约束.目前,在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过快地发展新闻发言人可能会带来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8.
政务微博融合了网络社交媒体和公共管理官方媒体的双重特性,使用便捷、管理简单、影响广泛、信息权威,能弥补传统电子政务的不足,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的新利器。本文从政务微博的公共服务职能出发,针对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应用存在的“服务功能破碎”和“服务流程混乱”等问题,对政府公共服务流程重构、政务微博理论模型和政务微博模型的实践路径做浅析,设计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微博框架。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和公众对政务诚信的追问质疑和回应需求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往往呈明显集中和强化趋向,而政务诚信建设往往任务不够细化、重点不够突出、整改不真不实不彻底的情况仍不同程度的时有发生.佛山市政府首次尝试以问题为导向,从单位和个人两个维度,探索政务失信风险“清单式”管理的拓新路径,力图形成国内发达地区一个地级市政府直属机关较为系统科学的政务诚信征信目录体系,并拟据此开发建设“佛山市市直机关政务诚信信息平台”,制定征信管理办法,建立政务诚信奖惩机制,通过征信强化对政务失信行为的监管,形成防范政务失信的有力抓手.这对于地方政务诚信建设模式构建的创新、弥补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的薄弱环节、推进相关重大问题的解决具有引领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政务短视频是近几年来我国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我国的政务短视频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务短视频的特征、功能和发展等几方面.学者们研究认为,政务短视频能提高政务信息传播效果,开发政务传播资源,塑造政府形象,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等,这是政务机关青睐政务短视频的重要原因.但当前我国的政务短视频存在发展理念有偏差,定位不明确,管理滞后,质量参差不齐,偏向娱乐化,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发展我国的政务短视频,需要在思想理念上充分重视,做到精准定位;在内容制作上注重原创,突出特色;在平台形式方面不断创新,注意运用智能技术;在运营监管方面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监管等.当前我国的政务短视频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许多不足,下一步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拓宽研究面,丰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