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短信的流行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短信文化,它无疑对大学生有着各种影响。本文主要从行为科学角度阐述大学生热衷短信文化、大学校园短信流行的原因、短信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就限制短信文化负面影响,拒绝污染“拇指文化”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苕货     
昨天我的手机响了,我一看,是一条短信,短信高头说:“回复此条短信,你可以掌握命运。”这神?我就回复了。有得一下,我又收到一条短信:“了解前世请按1号键回复,掌握今生请按2号键回复,欲知来世请按3号键回复。”  相似文献   

3.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在波涛汹涌的短信大潮中,难免泥沙俱下。不良短信、垃圾短信也可谓甚嚣尘上,风起云涌,引来一片喊打之声。垃圾短信确应清扫出门,然而,清扫的方式却可商榷。  相似文献   

4.
短信是种新文体 手机是个人的便携通信终端,短信就成了最即时的聊天方式。如今的短信已经变成了一种文体,显然这是科技进步造成的额外效应。这个额外效应首先就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了。  相似文献   

5.
短信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强大的服务功能和发展潜能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和机遇。但同时,短信文化存在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坚持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树立诚信理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不断研发短信功能更为安全的技术设备等措施是短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导刊》2008,(11):38-39
全国有5亿多手机用户,其中2亿多手机用户的姓名、手机号、职业、住址、收入高低甚至消费偏向都被掌握在短信群发业务公司之一分众传媒旗下子公司分众无线手中。据权威透露,这家公司的短信广告“想给谁看,就给谁看”,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其中仅郑州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的短信日发送量就达2亿条。  相似文献   

7.
读书乐悠悠     
宋士元 《老年世界》2008,(14):23-23
退休后,时间充裕,为充实生活,读了老年大学的文史系。联系课程的内容,选读了相关的书。学史从秦汉开始,学文从《论语》、《孟子》起步,学诗从《诗经》、《楚辞》入手。由远而近,追根寻源,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8.
临风 《公关世界》2008,(4):18-20
每当节日来临,收到最多的礼物是什么?当然是短信祝福。虽然这要归功于群发技术的威力,但似乎,不发个短信,便像少了个仪式一般,有些交待不过去。  相似文献   

9.
读书健身     
小皓 《老年世界》2006,(16):22-22
过了花甲之年,不知咋搞的,常常闹笑话,前搁后忘,丢三落四。老伴讥笑我老年痴呆了。我辩驳:“人虽老,未痴呆,未偷懒,和年轻人相比,除了力气活不行、喝酒不行,其它哪样都不差。”  相似文献   

10.
胡鹏 《现代妇女》2009,(2):24-26
荤段子、黄短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做为同事、朋友之间的玩笑,大多人都会一笑了之。谁会想到这类短信处理不好竟然会引发命案!重庆男子吴华因为发给女同事一条看似搞笑又略带黄色的短信,竞被女同事的丈夫刘刚杀死。2008年10月26日,已沦落为杀人犯的刘刚在看守所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现在悔不当初。并告诫天下的夫妻,  相似文献   

11.
读书     
老舍 《金色年华》2007,(8):56-56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  相似文献   

12.
逢年过节收发短信已成为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生活交往的一部分,就应该讲究礼仪。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是最喜欢发短信的群体,这从动感地带的一系列短信优惠套餐中可以看出。当然,社会人士也会经常发短信。短信虽然是小事,但要知道礼仪是体现在细节上。细节又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因此,了解一些日常的短信礼仪常识,对每个现代人来说都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邱东 《中外书摘》2011,(12):56-57
有一年春节将至,接到一短信,说人生就像一群爬树的猴子,往上看全是冷冰冰的屁股,而往下看又全是热乎乎的笑脸。短信是祝愿你看到更多的热笑脸.自然也就看到更少的冷屁股。据悉当时这一短信流传甚广。呵呵,好一副官场、职场的众生相,无论中外,一概如此。要说这冷热啊,全都是给有知觉的人的,可既然都是人,谁又不知冷热?这一知,便惹出了很多麻烦来,惹出人的许多内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心彰 《当代老年》2014,(3):56-57
前几年儿女给我购置了手机,开始我只会开关机,接打电话,再就是看看时间。后来学会了发送短信,没事坐下来,给外地亲属或亲朋好友发条短信,顿觉拉近了距离。去年我这个手机又升级了,添加了“微信”这项功能。微信,不仅可用文字短讯交流,也可用声音对话,还可发图片、动画表情交流。微信聊天不仅可以多人群聊,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20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公布垃圾短信投诉号码,并对央视2008年度3·15晚会曝光的7家公司所开展的短信业务予以关闭。在所谓的垃圾短信中,除了色情和诈骗等不法信息之外,很大一部分属于利用短信来发送广告信息的范畴。通过手机短信来开展“无线”营销活动,是近年来伴随着人们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的市场背景下产生的,而且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最高人民法院9月底出台了《关于全省法院干警节日期间不再互发祝福短信和贺卡的意见》,此举引发热议。不少市民认为,发不发祝福短信不该是单位管的事。这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单位有权管理公民的私人领域吗?  相似文献   

17.
笑蜀 《金色年华》2011,(11):50-50
睡觉前忘了关手机,结果天才蒙蒙亮,就被手机滴滴答答的声音吵醒了,一看,全是垃圾短信:譬如赶紧打钱到某某账号,譬如某房产公司最新笋盘推出,等等。因为熬夜,所以很想睡懒觉,但睡意全被那些垃圾短信搅散,心中那个恼啊。  相似文献   

18.
痴情读书     
张贵 《老年世界》2009,(11):31-31
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书成了我的挚友。它让我长知识,增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回忆从少年上学到从事教师工作,读书学习成为我生活的必需。尽管因为这一嗜好招过他人的讥讽,家人的厌烦,但我对读书情有独钟,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9.
拔断网线借机入室、以抵工资为由低价甩卖商品、短信通知中奖……警方人士透露,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骗术新花招大多以短信诈骗为主,尤其是一些独居老人更要谨溪一些。笔者通过多方采访,把市民和网友经历的骗术公布于众,提醒市民谨防上当。  相似文献   

20.
冬日读书     
不晓得别人怎么处理冬天夜读的问题?我专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溽暑,冬酷寒,还没有室内暖气。看看朋友们,也是十八般武艺上阵。脚踏暖脚宝,身披婴儿毯,怀揣热水袋。去年,在网上看中了一个小炕桌,实为一短腿木桌,可以放在被子上,摊电脑和书本于其上,还附有水杯座和小杂物抽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