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社区》2009,(15):52-53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并详细阐述的重大治国方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基础首先是构建和谐社区。党的十七大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城乡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工作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研究和创新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是以人为本,决定了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宽泛的理念,决定了和谐社区要为之注入实质的内容;城市最大的社会群体在社区,决定了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城市社区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渠道,决定了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源自于和谐社区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好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和谐社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于相互促进、夯实基础、良性互动。只有理顺了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重大战略。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因而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所以,探讨怎么样建设社区文化,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方敏 《金陵瞭望》2008,(22):74-74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来,玄武湖街道便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切入点,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街道特有的社区“四化”建设模式和“七驾齐驱”局面。  相似文献   

5.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基本单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本文具体分析了社区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和谐社区建设的走势及如何构建和谐社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9,(9)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并详细阐述的重大治国方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基础首先是构建和谐社区。党的十七大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城乡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工作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研究和创新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德君 《金陵瞭望》2007,(20):21-22
近年来.白下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实施和谐社区标准化战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打造一流和谐社区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争创全区和谐社区示范区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明显增强。为确保在3年内100%的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实现和谐社区建设领先全市、示范全省、辐射全国,率先跨入全国首批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区行列.白下区将着力做好“六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陈黎东 《南都学坛》2007,27(4):115-1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明确和谐社会对公民道德的新要求,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论"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现实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指向。“以人为本”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思想界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围绕“和谐”进行论述,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两个方面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有助于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新农村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利益调节机制,增强社会的整合力、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而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趋势,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僵化现象,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策略的实施和网络世界的扩展延伸,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不断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在多元意识形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地位和理论创新,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创新和运行机制,建造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新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前提。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无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而不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交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同时道德建设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保证。当下社会的道德状况距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从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建设和谐社区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谐社区建设通过发挥自身的自治功能、服务功能、稳定功能、保障功能、文化建设功能,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增强全社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一脉相承,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各种“和谐导向型”改革必须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谐导向型”对公共财政改革也具有若干原则要求。“和谐财政”是“和谐导向型”改革对公共财政改革的具体体现,它通过体制和谐、政策和谐与运行和谐这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要实现和谐社会,我们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8.
辛宣 《金陵瞭望》2007,(9):14-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标的达成需集全社会之众、合各层面之力,离不开社会当中每一个微观个体活力的发挥、积极的参与。而要形成这一氛围,就必须通过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探索社区教育的新路,培养和造就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民个体,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近年来,新街口街道立足社区,积极推行的“一二三六”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在促进和谐社区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既是党中央基于对现实社会的考量而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公正。经济公正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有机体,政治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中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都体现着一种政治文化的理念。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视角,从什么是政治文化和政治文化建设入手,对当前我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和如何发挥政治文化的作用等对政治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