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释“刚”     
“刚”字的甲骨文形体 ,其繁形从网从刀从牛 ,会用网和刀捕杀牛之意。在词的发生层面上 ,“刚”字的本义域构成为 :用工具捕杀 [义素 ( 1 ) ]性情刚烈倔强的 [义素 ( 2 ) ]公牛 [义素 ( 3) ]。“刚”的词义系统的形容词系列 ,应以“刚直 ;倔强”义为起点。《说文》“刚 ,强断也”的训释不确  相似文献   

2.
释“委”     
本文分析了"委"字的古文字形体,"委"字为会意字,其形体义为妇女背着禾物状.在综合考察了"委"的字形义、"委"一词在先秦典籍里的用法以及"委"的同源词情况以后,"委"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妇女背着[义素(1)]枯萎的禾物[义素(2)].<说文>"委,随也"的解释,实为"委"的引申义用法.  相似文献   

3.
《尔雅》普通语词解说义素已取得学术界共识,并在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尔雅》很多义训运用已有的义素理论也解释不通,于是将已有的义素称为明显义素,从而提出隐含义素的概念.明显义素直接反映在词语的义项中,而隐含义素则蕴藏在词语的义项中,要经过分析、联想,才能寻觅其踪迹.从《尔雅》释词与被释词义项关系入手,将隐含义素归纳为相因义素、相关义素、相似义素.各种隐含义素特色不同,然而均隶属于义项,都与明显义素相比较而存在,大同而小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数理思维来分析义素互补的相关问题,提出义素互补概念,并指出义素互补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特别适用于计算机"程序语言"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义素单位说认为,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这种观点的缺陷在于它认为义素可以在语义系统中独立存在。义素成分说则认为,义素是词义的构成成分,但义素是词语的概念里蕴含的特征,需要凭借逻辑揭示出来。义素意义说认为,义素本身是有具体意义的,而实际上义素没有词语意义。语言的应用是确定最小语义场的基础条件之一,义素分析需要从语用角度展开,设定了词的具体应用,义素分析的语义成分便可确定下来。从元认知角度来看,类义素的层级是多元的,元认知的知识部分要考虑认知,包括认知的内容、方法等,在认知策略里应舍弃不必要的层级。义素不是最小的层级,各层级的特征都应看作义素,义素的层级应由认知策略确定。认知活动的方式不只是二分法的简单判断,而是有更高级的思维活动参与。义素的数目是可变化的,层级也不是随意的,有其内在的规律,这是由元认知中的方法和策略来决定的。汉语词语的元认知策略是可以变化的,词源策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淡化,直至消失。从汉语发展的角度来看,元认知策略会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而作出调整,从而完成对汉语词语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宋代选择问句句式可分为[A+否定词(+A)]式,[A,B,(C)]式和[A,B,(C),+特指问]式三类."对立"是选择肢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基础.与唐五代及明清相比较,宋代选择问句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从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说声"苹果",你的大脑可以马上浮现一个苹果的表象;你说声"原则",我不管怎样努力,也无法想象出一个什么原则的表象.我们把"苹果"这样的词叫做潜像词,把"原则"这样的词叫做非潜像词.依据潜像信息与语义特征在潜像词中的作用,我们将潜像词分为三个小类.其中二类潜像词和三类潜像词才可能进行义素分析,而一类潜像词是无法进行义素分析的.  相似文献   

8.
从义素运动变化的视角研究,发现古汉语动词词义引中存在一定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动词词义引申过程中本义所含的义素或与本义密切关联的义素运动变化的模式,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词语"凤凰男"采用的是"附属义素"+"核心义素"的造词法.从历时的角度看,凤凰由神化到人格化的演变过程中,其性别经历了男性-男女共性-女性的嬗变过程,社会地位也逐渐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凤凰"语义嬗变的重要原因是龙作为王权象征的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0.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三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义项。在此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应用术语动体、界标、路径可解析介词"on"的语义拓展过程,并给出"on"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5.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