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林风眠作为近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其“调和中西”的艺术教育理念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师美术教育作为现代综合美术教育,要通过研究林风眠的理论、实践,从质上提高它的纯度,同时也要发展它的宽度,大胆地吸收、融合新的世界艺术的研究成果,使之更具包容性、前瞻性、新时代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王德威重建抒情美学,将抒情作为继"革命"和"启蒙"之后的第三个关键词来理解中国现代性。在《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中,王德威的抒情概念不仅呈现为一种新的"自我诗学"、一种对现代中国情感结构的"批判性索引",而且指向了巨变时期情感与历史、革命、启蒙、暴力的纠缠。文学和艺术在危机这一张力空间中呈现新的诗学形态,由此抒情话语也成为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性的"拓展性范式"。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与林风眠的交往长达15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关系近似师徒、父子、朋友。他们二人,一个理论倡导,一个躬耕践行,这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起了拓荒、扶植、培育的作用。蔡元培始终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坚守理想主义情怀,他认为绘画艺术应该中西融合,这些对林风眠的人格和绘画艺术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油画艺术自欧洲传入中国后,逐渐在这块新的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其日趋成熟的标志是风格流派的异彩纷呈和艺术语言中"中国精神"或"中国风"的显示,而在这两者之中,后者即"中国精神"或"中国风"最为重要。因为仅仅是风格流派的多样,可以从横向的移植中获得,而只有体现出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多种风格,才具有真正的本土文化意义。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油画艺术的先驱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可喜的成绩。只要我们提起徐悲鸿、林风眠、吴大羽、吴作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美学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美术领域,致使美术作品有独特的民族意蕴.20世纪初中国一批曾留学海外的艺术家带来了油画的新生命,油画新生命中的现代主义在中国异军突起.林风眠、吴冠中等一批艺术家一直是现代艺术的追随者,他们在艺术中强调中西融合,在形式语言上,以中西绘画的审美精神的融合,创造了油画艺术在中国土壤里新的审美体系.吴冠中不仅在油画民族化而且在水墨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一直强调对美的追求,强调追求意境.抽象是形式的核心,意境结合在形式美之中,从意境入手等等,都是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理想.艺术即美,这种美创造了一个充满意蕴、情趣,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对这种"美"的追寻,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学中.  相似文献   

6.
历史进入现代,"传统"的意义指向、历史形象与古典时期已经有了很大区别。20世纪大多数时期,由于受到西方现代文化意识影响,中国民族传统典重、高贵的身份不断遭到质疑与颠覆,多被描绘为落后、陈腐或残忍的面目,从而被指认为阻碍中华民族再前进的障碍。世纪之交,新的世情变化形成了新的认知体系及价值评判系统,现代汉语文学中的传统形象再次发生了"颠倒",中国作家不约而同地取材与取法民族传统,并以一种诗意的笔触描绘之,民族传统重新焕发出温润美丽的光晕。  相似文献   

7.
在林风眠的绘画改革实践探索中,花鸟画艺术具有代表性,能体现其倡导的中西艺术融合理论思想与实践成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强调了绘画的本质性,舍弃了元明清以来的“诗书画印”样式及笔墨效果,融合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构图方式、光影色彩,恢复了元明清以前“画中有诗”中国绘画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世冕募术中心法国陆续归来的留学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界的主流,他们以其独有的留法背景和深厚的西方艺术学养致力于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的交流与调和,不仅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著,而且在促进中西美术交流方面也成绩斐然。林风眠是留法美术学生中的佼佼者,回国后致力于传播西方艺术,推动中国美术发展,调和中西方绘画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在中西方美术交流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数字艺术背景下的中国水墨动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代表,见证了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与当代困境,在当今数字艺术魔力的召唤下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新世纪中国水墨动画俨然即将迎来它的又一繁荣时期,在现代数字技术的助推器下,水墨动画将与时俱进,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将古代小说惯用的全知视角羼用第三人称限制视角与现代人性主题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视角的流动与转换是张爱玲小说区别于其它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之一,它突破了"五四"以来现代小说要求固定视角的理论限制;张爱玲用她的妙笔使"五四"之后被否定的"全知视角"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这在中国文学叙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风眠与李金发早期艺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他们都受到了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的影响,一是他们留学时有着相同的性格和经历.他们早期的艺术思想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点.  相似文献   

12.
滕固不仅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由传统范式向现代转型的领军人物,他还是构建中国艺术学科的学者之一:他关于艺术学科的定位和构成、艺术学所运用的综合研究方法以及艺术的基本理论等,对于今天的艺术学科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盲"是吴冠中先生自造出来的一个词。吴先生断言中国人"美盲更比文盲多"之论不能成立:以不欣赏现代派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作品作为认定"美盲"的标准是荒谬的;欣赏美是人类的天性,正常人中不存在"美盲";断言中国人"美盲更比文盲多",表明有的中国美术专家不亲近中国的普通艺术欣赏者,中国的美术专家需要确定一种与普通艺术欣赏者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于艺术这样一种开放性与限定性并存的人类精神现象,任何一种只肯定其中之一而否定另外一者的做法都难免有失偏颇。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兼顾二者的理解方式,如此才有可能对于何谓“艺术”的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理解。“纯艺术”这一概念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为我们理解艺术问题提供一个能够避免二者冲突的理论基点,使一切关于艺术问题的思考都可以毫无障碍地围绕这一理论基点展开。  相似文献   

15.
滕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美术史学家,他以西方艺术史治学方法,结束了千年中国传统美术史写作形式,标志着中国美术史论新转型,他被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滕固的艺术思想包括了历史文化观、科学观、进化论观、文化(艺术)救赎观等诸多思想。其中梁启超、蔡元培及留德期间是其艺术思想的主要来源,本文综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化背景,考察了滕固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是第一个将英语中的Humor译成中文“幽默”的人,他是中国幽默文学的倡导者,他也是沟通中西方幽默观念的桥梁之一。“幽默”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幽默观在林语堂的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分三章解读林语堂的“幽默”。第一章论述了林语堂幽默观的内涵:自由独立的思想,宽容超脱的胸怀,闲适自然的情愫。第二章论述了其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第三章论述其幽默作为一种人生姿态。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林语堂幽默观的意义,林语堂的幽默达到了艺术境界、学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戊戌维新政治思潮,是占据19世纪90年代思想领域主导地位的重要潮流。通过探讨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从知识政治学的角度揭示其产生的历史性贡献,从其在维新时期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溯源而引发对近代"公共空间"的思考这三方面的深入分析,进一步认识近代维新政治思潮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从而更为丰富地了解近代维新政治思潮在中国近代政治形态的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易》为明道之书,以《临》《观》两卦为例探究其治国理政思想。就两卦之象和卦爻辞来看,《周易》治国理政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治国安邦,以民为本;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三、顺天应人,诚敬化民;四、允执厥中,贞正行难;五、选贤举能,知人善任;六、观民设教,考正得失;七、教思无穷,保民无疆。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中国现代书籍的装帧设计方面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不仅对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艺术深有研究,还大力引进了西方好的书籍装帧形式。在引进西方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他注意到了一个关乎民族文化根本性的问题——"民族性",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正是他勇于引进西方文化而又能够保持传统文化中"民族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