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之前的一系列赋役改革,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虽然名称不一,但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折银成为明代赋役改革的一条主线,"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均平赋役是历史上数不清的赋役改革的共同特征,统一征银则是明代赋役改革不同于历朝历代改革的主要特征。明代赋役改革呈现出三大不可逆转的进步趋向:一是实物税转为货币税,二是徭役以银代役,三是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化。这三大趋向都与白银有着紧密联系。赋役改革以折银为主要形式,由此白银货币化向全国各地铺开。明代白银货币化,也即一系列赋役改革推而广之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更为广阔的社会意义,对于农民、农业与农村的影响极为深远,最关键的作用体现在直接推动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从身份走向契约。它既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之前的一系列赋役改革,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虽然名称不一,但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折银成为明代赋役改革的一条主线,"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均平赋役是历史上数不清的赋役改革的共同特征,统一征银则是明代赋役改革不同于历朝历代改革的主要特征。明代赋役改革呈现出三大不可逆转的进步趋向:一是实物税转为货币税,二是徭役以银代役,三是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化。这三大趋向都与白银有着紧密联系。赋役改革以折银为主要形式,由此白银货币化向全国各地铺开。明代白银货币化,也即一系列赋役改革推而广之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更为广阔的社会意义,对于农民、农业与农村的影响极为深远,最关键的作用体现在直接推动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从身份走向契约。它既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居正自明隆庆元年升为大学士,万历元年起任内阁首辅,到万历十年病亡,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整顿吏治乃是他的一大政绩。过去人们较多地研究他在经济改革中实施的“一条鞭法”。对此则注意得不够。明朝中叶以后,吏治十分腐败,张居正以敢于“弃家忘躯,以徇国家之事”(《张文忠公全集·答南学院李公言得失毁誉》。以下只注篇名)的气魄,大胆予以整顿。虽然由于封建势力的顽固,整顿吏治之举终归失败,以至遭受籍家诛族之祸,张居正本人也几乎被  相似文献   

4.
“一条鞭法”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赋役合并为特征的一条鞭法经历了从创办到局部实施,再到全面实施的演变过程。但是,一条鞭法改革并没有改变税负的总额,也没有体现出儒家财政理念中所述的轻徭薄赋思想,它仅仅改变了税负征收的方式,从博弈角度来讲,属于零和博弈。仅仅从税收征管的角度来均平赋役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不彻底改革,给官吏带来了寻租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纪念梁方仲教授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5日至6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香港等地的学者共40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首先对梁先生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进行了评价。认为,梁是以明代赋役制度为切入点和主攻方向来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他在一条鞭法、粮长制度、黄册、鱼鳞图册、里甲制度、易知由单、户贴以及历代户口田赋统计综合研究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在国内外均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明代赋役制度研究的“世界权威”。与会者对梁先生治学严谨求实,阐幽发微;详细占有资料;从编年着手进行纵向联系,从大处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平均赋役"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宏 《学术界》2005,(2):57-67
平均赋役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和赋役政策的指导思想,以往研究古代赋役、赋税制度或思想的大量论著,对这一指导思想都缺乏研究,有所忽略,更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考察这一制度、政策和思想的基本特征.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平均赋役"的文化内涵,不论对于认识古代赋役制度、赋役政策和赋役思想的基本特点,还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均平文化,都是必须要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万明 《文史哲》2015,(1):12-26,164
张居正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之一。改革以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开端为历史大背景,与全球市场的初步形成,白银货币形成世界货币,即经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改革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事件,改革源自市场的萌发,以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赋役改革作为前期准备;改革没有推行一条鞭法的全国法令,《万历会计录》和《清丈条例》是改革迄今遗存的两部重要文献;改革的核心是财政,改革重建的新财政体系,是从以实物为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财政体系的全面转型,是中国二千年财政体系的根本转型,也标志了史无前例的中国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的转型。历史并非如既往所认识的,张居正改革人亡而政息了,相对王安石变法而言,张居正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彭勇  蒋玉晨 《中州学刊》2023,(1):134-144
明中后期州县田赋征收中的收头和柜头,是条鞭法推行后税银官收“自封投柜”过程中的主要执行人和实际操控者。头役从最初的看柜收银到拥有催科、倾锭、解运,甚至包征包赔等,功能不断拓展,几乎覆盖了税银“官收官解”的整个流程,头役也成为赋役领域官民之间的代理人。头役佥派之制施行之初,有效地减轻了粮长里甲侵吞之弊,然法久弊生,头役对国家财政和基层社会均产生了消极影响。佥派头役收掌税银之法,也是赋役制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调适的结果,从明代源于民间的歇家包揽钱粮,到清代出自官府的书差包征田赋,明后期的佥派头役正处于过渡环节,是官府借民间力量对社会控制的方式之一。在基层社会各项赋役征派的实际运作中,头役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史学界对一条鞭法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它是一般的赋役制度,反正封建统治者要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地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就必须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奴役,就需要有一套赋役制度.也有的认为它在明中后期出现不是偶然的,确有其封建社会后期的特征,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毫无联系.也有的认为一条鞭法纯属一种役法的改革(和北宋王安石免役法是一脉相承的),并未涉及到田赋改革的问题.另外,一条鞭法是谁开始创行的也有不同的说法.本文试述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0.
明成化十年,漕粮行改兑法,运军需赴州县水次收兑漕粮,这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变动。"一条鞭法"推行前,漕粮民收民解,旗军、运丁常常盘剥里甲和粮长,至嘉靖朝这一现象更加普遍化。为避免旗军、运丁的勒索,加上江西河道不利航运,自万历朝起江西州县即在省城购置漕仓,于省仓兑粮与运军。"一条鞭法"推行的过程中,漕粮官收官解,这时州县也设立了一批漕仓。至清乾隆朝,南昌城外西北、西南已漕仓林立。这些城外漕仓后来成为试馆、会馆,供士子考试及州县官民赴省之用。通过明清江西省城外漕仓兴起的历史,可以认识贡赋体制对于形塑城市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西域研究》2001,(3):21-28
本文分析了新疆园林业的成因,阐述了各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总结了新疆园林业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萍 《阴山学刊》2001,14(3):103-104
搞好档案利用工作是开发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针对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澄清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改进检索手段、丰富馆藏量、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公元 1 64 4年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 ,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四年( 1 75 9) ,清朝在征服准噶尔之后 ,进而清除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封建割据势力 ,统一了新疆。清朝对全国的直接管辖 ,表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完成。清政府为维护政治局面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 ,允许新疆各民族穆斯林保持其伊斯兰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生活。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即叙述维吾尔族中的伊斯兰教情况。一、宗教信仰与宗…  相似文献   

14.
特定语境中的义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义位由一定的义素组成义位结构。当语言义位进入交际后,受到语境信息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产生与静态时不一致的、新的言语义位结构,形成言语义位。言语义位形成的轨迹是,语言义位义素的变化,引起语言义位结构的变化,诞生言语义位。义素变化的方式不同,义位变化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诗发展可分为两段:1987年以前为前半段,其重要特征为现代主义和乡土诗的对立与融合.1987年7月解除戒严后至1989年为后半段,其基本走向为本土诗与后现代诗并存.新闻诗、录影诗、环境生态诗、政治诗、本土诗、后现代诗的出现,说明80年代是一个多发展、"混声合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清代大庆地区的驿站主要有大庆市肇源县辖境的茂兴站,乌兰诺尔站等。这些驿站是为驱逐沙俄的入侵和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而建的,是东北地区驿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黑龙江地区的边防建设、土地开发、经济、文化交流和城镇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 ,邓小平、江泽民及我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大量关于和平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主要包括 :我们的和平观追求的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统一的和平 ;是积极的、真实的热和平 ;是建设性、创造性的和平 ;是公正的、共享的和平 ;是理性、持久的和平。明确这些价值取向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和平的对外政策及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主要包括 :读者范围的重新确立、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出现、流通服务手段的变革、流通服务系统的重新定位和馆员角色的转变 ,正是这种变革才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西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法制教育,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学生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对策在于,加强教育立法,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法律体系;加强阵地建设。创建高校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高校法制教育师资素质;加强规范化建设,充分落实高校法制教育机制;加强家庭、社区教育,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网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确保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