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揭开印刷术发源地的神秘面纱──评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王国强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时间,一直为众多学者探索之题。从东汉开始,直至宋代,其间的每一个朝代都曾被不同学者指陈为印刷术起源的时代。近半个世纪来,“唐代说”脱颖而出,影响甚广,许多教材和论著竟倡此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时间,一直为众多学者探索之题。从东汉开始,直至宋代,其间的每一个朝代都曾被不同学者指陈为印刷术起源的时代。近半个世纪来,“唐代说”脱颖而出,影响甚广,许多教材和论著竟倡此说。然而,“唐代说”先天不足,或似是而非,或咬文嚼字,或捉襟见肘,或浅尝辄止,它无法回答来自不同方面的诘难,在众多的问号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显然,原有的“唐代说”,就严格的学术意义而言,是无法成立的。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时间仍是一个不解之谜。那么,能不能产生出一部著作,哪怕只有一部,把已有的成果加以总结,对纷纭的学说予以清理,以  相似文献   

3.
我国悠久的造纸和制墨业奠定了印刷术在中国起源的物质基础,摩拓与印章则构成了印刷术的技术条件。起源于唐朝初年的印刷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唐朝雕版印刷初步发展时期,五代至元朝雕版印刷全面发展时期,明清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井用时期。每一时期在技术改进、出版内容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印刷中心。印刷术起源后在东亚迅速传播,在西亚则传播缓慢,这是因为东西亚间存在着地理位置、宗教禁忌及传播媒介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再批判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有着四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世界文化历史上作出过重大的贡献,这是一不容否定的事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科学,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别的不说,那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至今仍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已用了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物质条件.马克思也曾论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十六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等发明为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十六世纪,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蓬勃兴起,“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印刷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从商船的往来与汉籍的输入,两国间的文化往来,中国刻工到日本亲传身授,讨论了中国雕版印刷术向日本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在延续过程中的高峰期,曾为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出了大国风范。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陆海"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先进技术与产品带给了沿线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但中国在近代一百多年中落后挨打,谈不上贡献了!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正在由西向东转移,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将转移到中国。正如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近日的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至2050年,中国将在世界科技领域再度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人的世纪己经来临。一、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直至16世纪还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马克思早就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发明     
伊兜 《新少年》2023,(Z1):6-11
<正>四大发明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是民族瑰宝,是伟大的科技成就,它们的出现,对整个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已经给小读者讲过造纸术和印刷术了,本期就来聊聊火药和指南针吧。  相似文献   

10.
蒙古韵书籍印刷术始于8世纪。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蒙古文字的起源是很古老的。保存到今天的一些资料,使我们有根据推测,蒙古文字出现于8世纪后半叶。芬兰蒙古学学者Γ·兰司铁于1922年在大库伦(现在的乌兰巴托市)出版的《回纥汗国史》一书中摘录了下面一段引文,这段引文是他在回纥人古代编年史(注明日期为公元751年)中发现的,引文如下:“回纥人掌握粟特文字,就成了蒙古人的导师,粟特文字成为最早的蒙古文字”。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但是,人们在谈论这一思想的同时,往往会忽略这样一个现实,只有科学技术,仍不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无数事实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1.我们中国有了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举世称颂的四大发明,但这四大发明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形成领先于世的造纸业、火药业、远洋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戏剧的起源,学术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旧时学者论及这个问题,多表现出简单化的倾向.清代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说:“梁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优伶实始于此.”这是较早论及戏剧起源的记载.近人许地山则认为中国戏剧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受印度梵剧影响而产生,对此,他著有专文《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孙楷第《傀儡戏考原》一书力持中国戏剧的表演形式是模仿傀儡戏而产生这一观点.至于“优孟衣冠”为中国戏剧的源头更是旧时一种最普遍的看法.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是中国第一部戏曲史,在这部书中,王国维探讨了中国戏剧的起源.王国维是如何论述中国戏剧的起源呢?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探讨“中国诗歌理论起源”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研究一下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产生、发展与影响,以及历代文人学者对它的评论。中国古代对诗的评论,就是从对《诗经》的评论开始的。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人们乘着对《诗经》的评论之舟,才逐渐地发现了关于诗歌理论的岛屿,产生了对诗歌在理论上的认识。 我认为中国诗歌理论起源的第一个美学命题,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孔子提出的这个新鲜的美学命题,是我国最早对诗的评论,也是最早对诗歌理论的完整而系统的阐发。“兴”不单指出诗可以使人振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文明之母”的雕板印刷术始于唐代,这在史学界巳成为定论。但唐代刻书地点可考者,除京城长安外,还有东都洛阳、越州、扬州、江东、江西及益州、成都等地。那么究竟何处是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呢?这个问题,为方家学者所未论及。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根据有关记载推断,唐代长安应是我国古代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论据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与中国小说起源的关系密切,"小说"和"小言"等小说概念出自《庄子》,概括中国古典小说审美精神的"志怪"一词出自《庄子》,《庄子》寓言中含有《山海经》"奇说"式的小说内容,这些使《庄子》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源头。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小说》、《志怪》为名的第一批小说专著,是《庄子》对中国小说起源深远影响的必然结果。从出土的先秦小说可看到《庄子》小说内容的历史背景,也显现出《庄子》的独特之处,它是中国小说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6.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核心是雕版印刷术原理的发明。雕版印刷术是一项伟大的科技发明。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发明时间为公元前2世纪之末的汉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二件雕版印染品,已经完全具务了雕版印刷术的基本科学技术原理。汉代雕版、套印、用色、连雕带套带敷、镂空版套印以及“夹缬”诸项具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包括了宋元明清时期雕版印刷术在图书出版领域中各项主要的技术。雕版印刷术原理分别在纺织品和纸张上先后呈现出灿烂的文明之光。  相似文献   

17.
雕版印刷术这一伟大的划时代的发明,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条件下蕴酿,在中国古老文明的特有的技术状况下出现,在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关于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早的有汉朝说,六朝说:晚的有五代说,甚至还有北宋说,但总不能给人一个信服的结论。也许,这个现象本身就说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根本就难以确定一个确切的时间。这正如刘国钧先生在他的《中国书史简编》中所指出的:“首先,因为印刷术并非是突然出现的方法,而是如前面所说到的,逐渐由印章,捶拓等演变而来,中间很难说有截然的界限;其次,印刷术是由人民大众逐渐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首先在一般人民群众中间出现流行,而人民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不等到它们足以影响上层阶级的生活时,是很少受到知识分子的注意的,因而也不能见之于他们的记载。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印刷术最初只流行在人民中间,随后为佛教徒所采用,最后才为统治阶级政府和知识分子所接受,因此要确指一个具体年月日或一个什么人来作为发明时期和发明人,差不多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近代欧洲的三大思想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影响深远,高度关联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在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运动的语境下,印刷术传播对经济因素的人力资源、科学技术、企业结构等三大构件都有决定作用,印刷术不仅从属于经济因素,而且对经济发展具有传播偏向意义上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沈长云、张渭莲新著《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是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作者宏观的史学视野和深厚的史学功底。  相似文献   

20.
屈原与重阳节──重阳节起源新说程涛平重阳节的来历,是一个历史的悬案。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只说到汉武帝时已有重阳节之俗,但认为重阳节来历无考,断定重阳节“盖相传自古莫知其由”①,直至今日,《辞源》、《辞海》、《中国风俗辞典》等各种工具书,均对重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