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八佾》中的“社”,部分古代注本和几乎所有的今人注本,都解释为“木制的牌位”。本文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这里的社,是指代表社神的活着的树木,而不是木制的牌位。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社事活动所持续的时间层面还是从立社宗旨的精神层面看,松江几社都表现出与同期东林复社的显著不同。科举作为几社的第一要义贯穿社事活动的始终。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历史考察,不仅纠正了所谓几社从属于复社的传统误解,而且证明了几社不仅是与复社并驾齐驱的文人团体,同时也是活动时间更长、创作成就更高的文学社团。  相似文献   

3.
莽原社·狂飙社·未名社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莽原社、狂飙社、未名社之间关系非常复杂,其成员构成变化大体可表述如下:莽原周刊时期以狂飙社作家群和安徽作家群为主,以狂飙社作家群为“第一集团军”,安徽作家群为“第二集团军”;莽原改组后,“退稿事件”发生前,狂飙社成员仍属莽原社成员,只不过由“第一集团军”变成了“第二集团军”,以安徽作家群为主的未名社成员则成了“第一集团军”;“退稿事件”发生后,狂飙社成员再未在半月刊上发表作品,这时的莽原社已名存实亡,《莽原》半月刊成了未名社的机关刊物。  相似文献   

4.
社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传统,是精神信仰与社会结构的结合。对社神后土的崇拜集中表现为一种年度周期性的公共区域信仰传统——社日。社日尤其是春社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习俗与禁忌,民众在社日活动中巩固和强化了稳定的信仰共同体和地域共同体。晋南万荣县庙前村的后土祠农历三月十八传统庙会,由于独特的文化土壤,延续了古代春社的节日传统。通过对后土祠庙会的具体描述和分析,概括了古代春社具有原始性、公共性、宗教性、娱乐性等特点。同时指出古代春社发挥着寄托民众美好理想、规范民众生活、维系乡村公共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土的有关"社、稷"祭祷的简文,证明卜辞中的"兇"当释为"稷"而非"叢",稷与社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神灵,而不是郑玄所称的"原隰之神"。社、稷皆有坛。"社稷"一语既是诸侯国家政权的代称,又是天下的代称。"社稷"一语的合称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而非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月社     
“新月社”是一个复合型的文化团体,其成员相当复杂,它由“聚餐会”,而有“新月社”,再有“新月社俱乐部”。新月社开展了许多活动,尤以文化方面的活动影响大,如开展戏剧活动、迎接泰戈尔访华、追求新诗艺术等。新月社的新诗创作和对新诗格律化的探讨,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并在我国新诗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7.
“洛如吟社”作为清代浙江平湖最大的诗社,扬风扢雅,诗酒风流,其文学与文化影响很大,朱彝尊当时就曾亲为编定《洛如诗钞》六卷.影响所及,当地将“洛如吟社”视为文学与文化之风标,接连有续社之举,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等.这些续社因首倡者、主持人、参与者、规模、持续时间等与“洛如吟社”均不相同,举社时间与之亦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前后时间差,所以应被视为各自独立的不同诗社.《中国文学大辞典》所录词条“洛如吟社”不仅在举社时间上存在认识错误,而且将“洛如吟社”、“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三个诗社的成员混为一谈,极易误导读者,有必要略作辩正.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的教育期刊社大多为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虽已管、办分离,但期刊社仍然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处于“准企业”状态,并借助于“行政推动力”的余威和经营惯性力在各自“割据”的地盘里“垄断”市场。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兴起和WTO规则在我国的全面实施,教育期刊社几十年来享有的市场“特权”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及早建立营销型、企业性质的教育期刊社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社”组织是一种以血缘、地缘和信仰为媒介的村落社会组织形式,是基于民众日常交往、习惯及共同利益、需求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互动性的人群共同体,是民众围绕村落礼俗事务与公共事务展开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单元。通过对晋南“社”组织的经验观察发现,“社”组织是历史与现实互动的反映,具有较强的韧性,表现出形式多样的实践样态:信仰主导型、家族主导型、地缘主导型和复合型。进而阐明“社”组织韧性生存的内在逻辑,包括乡土性、实践性和互补性三个方面,这是“社”组织能够在村落中长久保持良性运行的关键。在现代化进程下,“社”组织作为村落礼俗治理的核心纽带,在建构乡土社会秩序、补充和完善村落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村落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略论秦汉时期民间的社神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神信仰发端于原始先民对土地的自然崇拜。先秦时期 ,社神地位很高 ,社祭是最隆重的祭祀典礼。秦汉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对自然依赖程度有所减弱 ,认识水平也不断上升 ,社神的神圣色彩开始逐渐消退。社神在百姓心目中不再是敬畏崇高而是亲切自然 ,地位呈逐步下降之趋势。社神从神坛逐渐步入民间 ,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变得日益人格化、世俗化和大众化。秦汉时期的民间之社有乡社、里社及人们自发组织的私社。  相似文献   

11.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论”是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的本质内涵、构成要素、方法手段以及价值意义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当前,高校社科学报功能定位的转换、期刊管理体制制约下专业化办刊模式无法实现的侧面激发、期刊严重趋同的现状及普遍从事的特色化实践共同推动了高校社科学报“特色论”的凸显。分析“特色论”凸显的原因,揭示特色论凸显的本质规律,对合理定位“特色办刊”及有效回应激进的和保守的特色论,树立正确的高校社科学报“特色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社应急协作平台是政社应急协作中发挥“桥梁枢纽”作用的机构,其对政社协作能否顺利进行起关键作用。以我国新冠疫情初期防控中政府建立的政社应急协作平台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以Nvivo11软件为研究工具,对影响政社协作平台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观念认知、制度设计、公信力、胜任力、信息沟通、权责关系和协调合作是当前我国政社应急协作平台发挥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以“条件-行动-结果”模型概括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3.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诗人,也是一位重要的社会活动家。作为钱谦益入室弟子,同时受业于复社名士周之夔、魏冲门下,毛晋与诸多复社成员有交,尤与复社魁目顾梦麟、杨彝最契。通过勾稽材料,考辨梳理,我们发现毛晋曾参与崇祯九年复社金陵大会,并代“复社领袖”张溥刻书,与“复社公子”冒辟疆交游唱和,与“复社宗主”祁彪佳书信频频,刻书是其游于复社间最亮眼的名片。  相似文献   

14.
“客家”、“客家人”并非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种地域现象。是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汉民族独特稳定的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独特稳定的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即客家文化)“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一种载体,即被客家人共同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在音乐方面的体现。这些来自中原汉族的客家先民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上下近千年间,清代中期才逐渐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及台湾等地定居下来。他们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也正因为如此在闽粤赣客家地区目前仍有大量的原生民间音乐流传。然而,目前客家音乐的研究多数还是集中在对客家山歌研究的层面上,全面收集整理研究客家音乐的系统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要深化客家音乐的研究及时收集挽救这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为学习、研究、创作、继承客家音乐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复社作为晚明最大的社团,其始成立,因由文学上的文体论争,形成了“务为有用”的复古宗旨。复社成立后的社集,则夹杂了政治的因素,逐渐由文学社团演化成政治性的组织。驱阮事件是其政治化行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母神崇拜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一种宗教行为 ,这种宗教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发展为社神崇拜 ,母神崇拜和社神崇拜的思想基础是先民崇奉“同类相生”的哲理 ,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大自然 ,因此他们在女神庙里安放孕妇 (女神 )进行祭祀或者在祭祀社神时提倡男女婚合 ,以期通过人类的繁殖达到农业丰收的目的。这种行为蕴涵着将宇宙万物与人融为一体的思想。隐含了“生”、“阴阳”、“天人感应”等观念 ,这些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民间私社的活动比较普遍,除了以修寺、造像、诵经、设斋等奉事僧佛的社邑外,以营葬活动为主,兼及其他经济互助活动的社邑是唐代民间私社的主体。除社祭功能外,唐代民间私社还具有其他若干种社会功能,具有严密的组织和独特的活动方式,是与官方的乡里组织并存的民间组织体系,在乡村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异金 《今日南国》2008,(24):68-69
风生水起北部湾,激情涌动在博白。面对新的发展浪潮,拥有“世界客家第一县”、“中国桂圆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等美誉的博白县,正在敞开胸怀,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全力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步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千年白州焕发出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粤岭东诗坛曾活跃着一个诗歌社团"壶社",其诗文之多、人数之众,神交地域之广,实乃前所罕见。壶社主人蔡瀛壶,"开岭东百年风气文字神交之先"。他以文字相感召,与当世之士接。其文章道德与并世人物相辉映,时人尊为岭东骚坛之一代风流。本文以其《壶史》①为研究对象,对蔡瀛壶其人,与其诗史及其壶社诗人群之神交活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考察探究。  相似文献   

20.
江南地区在历史上结社活动最为活跃。清代道光年间和光绪宣统之交,江苏太仓先后出现过“南园秋社”、“南园赓社”两个诗社并构成一个系列。但关于这两个诗社,世人似乎不大了解,甚至在介绍时存在不少严重的错误。而通过考察,可以理清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同时纠正相关的错误认识,并且为地方文化建设事业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